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牢骚怪论 //www.sinovision.net/?484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牢骚怪论:要“治堵”,先“知堵”,知行合一才无堵

已有 895 次阅读2010-12-15 05:47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著名的“首堵”(中国首都北京的交通拥堵),已到了“非治不可”的时候,并不因为仅仅是“首堵”的原因,而是因为“首堵”所造成的政治、经济、环保和社会方方面面综合的负面效应。为此,北京市出台了一份有关涉及“六项措施”的“治堵”方案,并公开向社会征求良策。有意思的是,在这份涉及“六项措施”的“治堵”方案中,笔者看到的全都是些“治标”的权宜之计,而没有看到真正的“治本”之策。换言之,“要‘治堵’,先‘知堵’,知行合一才无堵”。

要‘治堵’,先‘知堵’”。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人多路少”的国家,而如今造成全国普遍性的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首堵”),就在于非理性(或者非科学)的汽车产业发展。尽管每百人的汽车拥有量还没有西方发达国家高,但“人多路少”的基本国情却难以支持“每百人汽车拥有量”这种“比较数据”在中国的实践。也就是说,非理性(非科学)的汽车产业和汽车消费(包括政府鼓励信贷消费),才是最终造成“汽车与人口争抢路权”进而致使全国普遍性的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然而遗憾的是,对于这种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不但北京“治堵”的“六项措施”熟视无“堵”,就连多如牛毛的建言献策者中,也很少有人讨论。试问,并不“知堵”的“六项措施”和参与者众的建言献策,难道真能为北京的“治堵”带来意外的惊喜吗?笔者认为,只能是异想天开,自欺欺人!

知行合一才无堵”。上面从“知堵”的角度谈到了全国普遍性的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那么,“治堵”也就有了“治本”的目标――限制汽车产业的发展(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理由)和限制汽车消费的泛滥(以经济结构调整为理由)、大规模减少公车配置、提高各种购车门槛、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总之,“治堵”的“治本”之策,一定要是政治的需要、经济的需要、环保的需要和社会方方面面的需要,而不仅仅是某些利益集团的需要和占人口总数的少数人的需要。这些,就是笔者认为的“治堵”的“知行合一”,最终才能够真正实现“无堵”的中国交通新面貌。

要‘治堵’,先‘知堵’,知行合一才无堵”,道理是简单的,问题是复杂的,尤其是处在转型期的中国,更是如此。笔者并不怀疑而且深知,“治堵”有可能是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利益调整“大博弈”,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社会新矛盾,反而还会让有关“治堵”的“治标”权宜之计陷入困境,就别遑论“治堵”的“治本”之策了。因此笔者认为,北京的“六项措施”的“治堵”方案,最好能够增添“要‘治堵’,先‘知堵’”的“知堵”内容,以便让社会各界的建言献策更加理性、更加科学,而不是毫无意义的建言献策。总之,“要‘治堵’,先‘知堵’,知行合一才无堵”!

                       20101215日星期三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