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牢骚怪论 //www.sinovision.net/?484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牢骚怪论:成都的“迁徙自由”能否填补《宪法》空白?

已有 931 次阅读2010-11-18 05:59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日前,成都市正式出台了《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意见》同时宣告了“全域成都”在2012年完全实现居民自由迁徙。换言之,到2012年,“全域成都”将完全实现没有“户籍歧视”而只有“权利平等”的城乡一体化。到那时,农民这个称谓仅仅只是一种职业的代名词,而不再是备受歧视的身份印记。不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权利平等”将不再是一句空话,国家提供的所有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都会一律平等。由此可见,成都有关“迁徙自由”的《意见》,已经不仅是居住地象征性的“迁徙自由”,而是涵盖了享受国家提供的所有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权利平等”,这无疑会对中国未来的户籍改革产生示范效应,甚至还是标本作用。

几十年来,追求“迁徙自由”以及包括的“权利平等”,一直都是中国公民的愿望,但由于“特殊国情”的原因,中国1954年首部《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迁徙和居住的自由”权利,最终从1975年的《宪法》中彻底取消了。其实,虽说1954年首部《宪法》规定了中国公民的“迁徙自由”,但事实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君不见,从1955年~1975年的二十年间,国家不知出台了多少有关“户口登记”与“户籍管控”的文件,其目的就在于限制和控制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久而久之,那些所谓的“户口登记”与“户籍管控”的文件,事实上就演变成了“城乡二元制”的社会治理依据,随之而产生的“户籍歧视”(“非权力平等”)也就成了中国社会长时期的“人权之痛”,而这种由“户籍歧视”(“非权力平等”)而演变成的“人权之痛”,至今都没有找到治愈的良方,同时也就难以把现行《宪法》留下有关公民“迁徙和居住的自由”的空白重新填补起来了。

 成都的“迁徙自由”能否填补《宪法》的空白?笔者的这个设问也许显得有点夸张,仅凭成都“迁徙自由”的“试验性实践”还不足以证明已经成功,还有待于《意见》的实施并直至2012年的最终验证,眼下成都也仅仅是开了一个好头而已。从某种政治意义上讲,公民的“迁徙自由”应当是一种人权范畴中的权利之一,是不应该受到限制或者“被取消”的,更不应该成为《宪法》的空白点。不过,话又说回来,由于“特殊国情”的原因,中国《宪法》留下的“迁徙自由”这个空白也许还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希望今非昔比的“特殊国情”与“人权之痛”,不要再成为阻挡公民的“迁徙自由”的权利重新填补上《宪法》的空白了,更何况在中国社会中要求“迁徙自由”的各界呼声,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剩下的只是国家的政治决心而已。但愿这一天不会太长久。

                          20101118日星期四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