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牢骚怪论 //www.sinovision.net/?484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牢骚怪论:重新认识“宏观调控”很重要!

已有 1001 次阅读2010-10-13 04:11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宏观调控”,在完全市场经济国家也许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概念,因为,他的资源供求关系完全是由市场需求进行资源配置的,国家只需要建立符合WTO游戏规则的相关法规并进行监督管理就行了,无需再用一只看得见的行政之手搞所谓的“宏观调控”进行市场干预,即便是需要特别的干预,也只使用金融杠杆。相反,中国还不是一个完全市场经济形态的国家,“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署的协议,中国的贸易伙伴在2016年前可以把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体,不过在此之前,他们也可以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或者承认它的出口业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行业。”【摘自参考消息报】。正因为如此,中国才会一再强调经济发展转型的“特殊国情”,这个“特殊国情”就是国有经济成分占领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控制着国家绝大部分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并为国家提供分量较重的财税来源,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主要靠国有资产进行投资和建设。所以,每当中国的经济发展出现某种异动情况时,“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行政之手就会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度地干预,这也是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因此,“宏观调控”这种概念虽然在完全市场经济国家也许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概念,但在中国却是人人都懂的“低级概念”。

“宏观调控”的目的是让经济发展回归到健康、稳定与平稳的轨道上,也就是保持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最近几年几乎年年都在进行“宏观调控”,虽然政府常常在宣传中都会告知社会“‘宏观调控’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经济形式总体运行良好,但必须清楚的看到,一些突出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等公式化的表白。笔者在欢迎政府这种对经济发展坦诚的行政干预的态度下,不得不对“宏观调控”成败的关键在哪里提出看法。

解放思想,转变思维,重新认识“宏观调控”很有必要!中国的“宏观调控”常常是针对市场经济发展中异动行业出台适时的强制性政策和法规,并配以金融杠杆的手段进行,必要的时候还要使用组织纪律进行监控,以期达到“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目标。这些手段看似没有多大瑕疵,但为什么年年都会有“一些突出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呢?这就说明,中国常用的“宏观调控”手段并没有达到想要的成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必须重新认识“宏观调控”的“调”与“控”的关键所在。

不论是政策法规,金融杠杆,还是组织纪律等都只是“宏观调控”的手段而已,并没有触及到使用这些手段的主体――人的思想认识深处。“调”,首先是调人,调观念;“控”,首先是控权,控利益。掌握“宏观调控”大权的是人,无视“宏观调控”政策法规而追逐经济利益冲动的也是人,错误地解释“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还是人,疯狂追求政绩官帽的仍然是人。由此可见,“一些突出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的原因就在有权执行“宏观调控”的人的身上。假如对“宏观调控”的认识不从陈旧的调控手段转移到首先调人,调观念和控权,控利益的认识上来的话,今后的“宏观调控”仍旧只能是事倍功半,问题反复,“一些突出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的情况仍将重复下去。今年多次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后,社会仍然看不到房价回归理性的价位就是证明,经常发生的中央统计与地方汇总统计相差较大的虚假数据就是证明,虽然人们无法确定相差较大的虚假数据究竟是谁在说假话,但相差较大的虚假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官场恶习破坏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顽疾证明。

“宏观调控”,既然是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手段,就应改创造中国特色的调控方式,在调人,调观念,控权,控利益的的指导原则前提下,只有对掌握“宏观调控”的人执行“完不成任务受罚,超额任务也受罚”的严格管理的“宏观调控”措施,才能确保中央政府制定的“宏观调控”目标得以顺利实施,才不会让类似相差较大的虚假数据犹如疑似的“宏观调控”的闹剧一再重演,也才能让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在经济发展中名副其实。总之,解放思想,转变思维,重新认识“宏观调控”很有必要!

                       20101013日星期三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