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牢骚怪论 //www.sinovision.net/?484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牢骚怪论:祭孔,为了自己抛弃的骄傲!

已有 1310 次阅读2010-10-1 05:06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这是笔者五年前的文章,今天重读依然耐人寻味,尤其是今年928日在北京举行至1949年建国以来的首次“第三届中华文化快车――两岸师生联合祭孔大典”,更是如此。

光耀千秋的中国儒学文化,在今年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儒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等组织的全球祭孔活动被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参与而异常耀眼,这不仅是中国儒学文化被世界的尊崇和认同,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和中国软实力走向日益强大的证明。

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民族性、潜移性、函化性和受化性,一个民族是否优秀,是否有为,最终都是通过全人类从这个民族的文化影响程度中得到体现的。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儒学文化,尽管也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问题,但是,儒学文化的精髓“以和为贵”却是体现了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共同追求的社会关系。18世纪的美国民族学家鲍威尔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异的文化群体,发生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接触后,导致一方或双方的文化模式发生变化的过程,结果是一种文化接受‘他文化’的要素,或对‘他文化’的适应,从而使不同文化的相同性日益增强”。中国儒学文化在世界其他国家的眼中,恰恰是能够被接受的“他文化”要素,如今中国倡导建立“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社会关系主张,正是继承和发扬光大中国儒学文化思想的延续,这也是今天全球祭孔活动的人类文化思想的趋同趋势和意义所在。

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对立文化的争斗,也离不开历史局限性的利用和误读,中国的儒学文化同样如此。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儒学文化的“三纲”、“五常”、“以德施政”和“礼下庶人”就是被利用和误读的典型,这也是中国近代历史文化在西方文化冲击下,曾经发生反孔反儒的根本原因。不错,“三纲”、“五常”、“以德施政”和“礼下庶人”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的确被统治者利用来管制社会的法宝,在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下,纠集势利文人大势利用话语霸权对“三纲”、“五常”、“以德施政”和“礼下庶人”的正面思想对社会民众进行曲解和误读,进而对民众思想进行洗脑。儒学的“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孔子本意的“纲”是指“担纲重任”,意即“君要为臣的治国之责承担责任”,“父要为子的不孝不尊承担责任”,“夫要为妻的不贞不洁承担责任”。这样的士志于道和任重担责却偏偏被曲解和误读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夫要妻休妻不得不休”。“五常”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且不说“五常”在封建社会中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今天中国社会的道德滑坡正是由于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的丢失。由此可见,“三纲”、“五常”并非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而正是需要发扬光大的优秀文化思想。今天我们主张以法治国,固然是更加明细“三纲”、“五常”的责任归属,但是,并不能否认儒学文化的“三纲”宣扬的“担纲重任”的责任意义。下属违法需要追究上级的责任,子女违法犯罪父母都要自责,妻子红杏出墙丈夫也要自咎,就是这个道理。同理,今天中国市场经济中发生的“假、冒、伪、劣、毒”现象,正好与“五常”的仁、义、礼、智、信”背道而驰,假如儒学文化的“五常”之道人人信守的话,中国今日的社会决不会是这样。

孔子儒学文化的“以德施政”和“礼下庶人”是最高的治国思想境界,并无过错,错的是生不逢时的周朝孔子。奴隶制度下周朝礼乐制度(周礼制)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把人分成上下等级,即贵族与奴隶。国家的礼乐属贵族专有,国家的刑政对庶民而定,这就是周朝有名的治道二分法。而同时代的孔子却提出了“人人平等”的“礼下庶人”思想和“以德施政”的治国理念。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即为:治国平天下,如果只以政令刑施,那么天下人民将只求躲避刑法加罪,根本不可能有自觉向上的耻心;如果以德化礼治,那么天下人民就会唤起耻辱心,而且会自觉的修正自己的德行。换言之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道德面前以礼相待”。由此可见,孔子并不是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的“卫道士”,反而是鄙视者和反对者。然而,真正的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的“卫道士”们却偏偏以“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的另类思想,对抗孔子的“以德施政”和“礼下庶人”的治国思想理念,而“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的另类思想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至今都被统治者奉为“治国之道”,最典型的就是几千年来治理国家的“立法权”始终牢牢地控制在统治者手中,由此可见几千年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流毒在中国是根深蒂固的。因此,站在历史局限性的角度解读生不逢时的孔子很有必要,虽然孔子“以德施政”和“礼下庶人”的儒学思想带有理想的治国思想境界,但强大的统治力量和既得利益者始终让“以德施政”和“礼下庶人”的儒学思想游走在“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的另类治国理念的边沿,从未登上治国大堂。尽管如此,几千年来也没有任何力量把孔子的儒学文化思想从人们的头脑中完全删除。

人们都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其实,法律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统治需要。当道德随着人的私欲需要而一步步被人们践踏和抛弃时,统治者不得不将被人们抛弃的道德重新设置成强制性遵守的公共道德底线――法律。因此,可以这样讲,道德抛弃越多,法律设置越多,所不同的是,道德是靠自觉遵守的民间默契,而法律则是统治者编制的绳索,只要人们抛弃的道德默契越多,那么套在人们自己脖子上的绳索越紧。由此可见,传承发扬光大孔子儒学文化的人伦道德思想,其实就是试图解开套在人们脖子上的法律绳索。但遗憾的是,时光一去不复返,私欲膨胀弃道德,以法治国属无奈,自作自受可怨谁?今天的中国不正是在道德溃败下沿着无奈的以法治国向前走吗?反思之下,难道说今天盛大祭孔不值得发人深省吗?

被万世景仰的至圣先师孔子,留给中国和人类的是儒学文化的辉煌。今日之中国在儒学文化构建的人伦道德遭到溃败后,只能用单一的法家思想理念来治理国家,而把儒学文化作为中国的文化思想包袱,尽管有不少有识之士长期呼吁继承发扬光大儒学文化的“以德治国”理念+法家文化的“以法治国”理念,但遗憾的是,儒学文化的“以德治国”理念对于今日的中国来说,只能是奢望。今日全球举行的盛大祭孔在喜新厌旧的人性面前虽然意义重大,但面对道德溃败的中国,我们只能看到孔子儒学文化的人伦道德精髓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惠及人类。在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上被中国人自己批驳得体无完肤的儒学文化,要想在中国东山再起,几乎不太可能。即便是年年祭孔,也只是在祭奠一种被自己抛弃的骄傲罢了。

        首发:2005-9-29     重发:2010101日星期五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