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牢骚怪论 //www.sinovision.net/?484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牢骚怪论:不该缺席的反思(“王立军事件”联想)

已有 1759 次阅读2012-3-16 06:04 |系统分类:杂谈| 反思, 王立军 分享到微信

随着中央对重庆领导班子的调整,“王立军事件”所造成的严重政治影响也正式进入到了纠错程序,相信纠错程序的下一阶段就是对“王立军事件”的处理和向社会公开其处理结果了,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久。正如温总理答外国记者问所言:“调查和处理的结果一定会给人民以回答,并且经受住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连日来,有关“王立军事件”的社会关注度非但没有降温,反而还有升温的迹象,尤其是中央采取坚决果断的行动对重庆领导班子的调整举措,更是激起社会对“王立军事件”所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反思,而且诸多的反思已经不仅仅只局限于温总理所言的“现任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必须反思,并认真从‘王立军事件’中吸取教训”那么简单了。这不,笔者本文题目《不该缺席的反思》,就是对“王立军事件”所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反思中的一种另类反思。

不该缺席的反思——舆论管控。众所周知,在中国的言论环境中,“王立军事件”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在“王立军事件”的真相还没有公布官方的最终调查结论前,更是如此(力挺王立军与质疑王立军的网上激辩就是例子)。因此,当“王立军事件”以突发方式发生后,国家的舆论管控能力头两天在强大的互联网媒体上几乎有些措手不及,不少的网络微博、网络论坛、网络社区、网络聊天、网络短信、手机短信等等信息快速传播的网络平台,都在第一时间知道了突发的“王立军事件”。与此同时,有关“王立军事件”的议论、争论、讨论和评论也都出现在了各种各样的网络平台上,力挺王立军与质疑王立军的网上激辩非常热闹。不过,耐人寻味的是,两天后,除了【人民网】的《强国论坛》外,有关“王立军事件”的议论、争论、讨论和评论几乎都从网络平台上消失了。其实,有关“王立军事件”的议论、争论、讨论和评论从网络平台上“被消失”的现象并不奇怪,这都是国家舆论管控的力量所为。

不该缺席的反思——舆论管控。笔者认为,有关“王立军事件”的议论、争论、讨论和评论,国家的舆论管控其实并不应该“如临大敌”般地那么严格,完全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各种声音对“王立军事件”所发表的相关议论、争论、讨论和评论。原因非常简单,“王立军事件”是突发的“国家大事”,所有人都有权利关注和关心“国家大事”,而对“国家大事”发表相关的议论、争论、讨论和评论,也是一种行使言论自由的人权,理应得到法律的保护,而不应该在相关的网络平台上享受到“被消失”的“侵权”待遇。另外,公众对任何“国家大事”(也包括“王立军事件”)发表相关的议论、争论、讨论和评论,事实上既是某种形式的爱国主义表现,也是公众提高政治素质的过程,更是实现自我教育和明辨是非对错的需要。

综上拙述不难判断,国家放松舆论管控对提高公民素质是利大于弊的好事,而不是相反。就拿“王立军事件”来说,正是由于舆论管控过于严格的原因,公众难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充分的议论、争论、讨论和评论,才会导致不少的人对错不分与是非不辨地力挺王立军,甚至崇拜王立军,完全不顾“王立军事件”是一起“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重大政治事件,并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影响”【摘自李源潮15日在重庆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发言】。总之,不该缺席的反思——舆论管控,也是对“王立军事件”的一种反思,笔者在此借用温总理答外国记者问的一句话来说明问题吧——“这个道理全国人民懂得”。

                         2012316日星期五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