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ART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47280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千里之行

已有 899 次阅读2015-3-20 22:26 |个人分类:艺术家 美术|系统分类:艺术分享到微信

千里之行

——1986年创立沂蒙画派创始人、学院派艺术家刘阳先生

惠 兰

 

2001年,山东省文化厅与国家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主办了1986年创立沂蒙画派创始刘阳先生的个人书画展《世纪沂蒙——刘阳画展》,表达了山东人民对刘阳先生自1986年至今赴沂蒙写生创作、表现、宣传沂蒙的精神的深深敬意与高度肯定与支持。

就刘阳先生开创的沂蒙画风,可以研究总结归纳出以下几方面:

一、沂蒙画派第一人

综观中国千年绘画史,历代山水画大家辈出,大都是以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的城乡向四周扩散,并以地域不同形成山水画的“南北分宗”,一般意义上:南宗山水与花鸟、人物、书法,形成了强调文化气息,重水墨韵味儿与造型的趣味,灵秀、工巧、精致的体系,多带有文人式的闲散与清高;北宗山水则凝重、舒旷、浑厚。“南宗”所涵盖表现的范围比北方要广,江南江浙、安徽一带以水乡、黄山,为主要表现对象——古代有宋、元、明、清,山水画大家很多,现代有黄宾虹、潘天寿、李可染、吴冠中;川蜀一带——近有黄宾虹、陈子庄、李可染;两广一带——近有岭南画派、李可染。北宗山水大都围绕黄河上下;太行山一带——古有唐、宋、五代李唐,近有贾又福;黄土高原一带——近有长安画派。而北方其他地域山水则历交通与经济及观念等诸多原因,历代少有画家涉足,所画也只是零散的一些如见闻般的记录,未像如上述区域常为历代画家所表现的那样频繁与丰富,这里面除了有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气候、民族的原因外,主要是受几千年中国文化艺术的审美观念所左右——虽有工笔、青绿、写意(逸笔)之称与区别,但“具象”始终是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评价标准。就连过去成为“教科”、“范本”的历代画家总结出的山水画的各种皴法技巧,也是以南宗山水物象为主的。

随着现代文化在中国的确立,黄宾虹、李可染不仅在表现山水的地域上跨度很大,技巧也更加多样丰富,但他们仍然是以表现江南的山水为主,直至贾又福北宗山水画,才在造型、构成、笔墨、用色方面逐渐体系化。但表现山东齐鲁山水风情的绘画,在刘阳先生自1986年至今扎根沂蒙、创沂蒙画派之前,仍是空白。沂蒙多丘陵,平缓、平实,少有起伏跌宕,又因地处北方,气候干燥,似乎缺少中国画中“六法”所说的气势与气韵。是什么吸引了生长在北京的刘阳先生,自1986年至今赴沂蒙层层挖掘、创作并形成了既具传统绘画“势”、“韵”、“境”及笔墨的特点,又具现代文化意识、思想、造型、光色的视觉冲击力极强的沂蒙山水呢?

(一)偶然中的必然:刘阳先生自幼蒙受家教,对古今历史文化有着极深的理解。1986年偶然赴山东写生,他便被齐鲁大地平和、悠久的文化底蕴与内涵所吸引,尤其在沂蒙的山水中,他似乎找到了平淡、平凡的对话回声。这一发便不可收,他走遍了沂蒙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以至于习惯了大葱煎饼、糁、羊肉汤的他,回到北京已经有些不适应了。

(二)用文化的语言与历史现实对话:刘阳先生的沂蒙山水画风,之所以在当今画坛独树一帜,并不是他只在表面上根据写生或照片翻版现实,而是用他独有的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涵养,及他多年潜心研究东西方古今绘画技巧与理论,在比较中把握住了绘画的造型、构成规律,并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技巧体系。结合他的规律化的超前思维、思想方式,与沂蒙的古老的精神对话,将思想文化融入其中,再从沂蒙的山水表象中,提取出更深层次及与山水共生的沂蒙人的生存状态,从而形成某种观念,再通过视觉化的造型、构成及笔、光、色规律,创造而不是复制出一幅幅让人无法寻找对照,却让人可以体味,一看便入目难忘的沂蒙山水风情物态。刘阳先生的沂蒙山水画,几十年中从未出现过反复,这就印证了他将自己融入沂蒙的物我两忘境界,画中才有那样深刻的思想内涵——平中见奇、静中寓动,浑厚豪放中多有为生存寻找乐趣的情调。造型、变形夸张,山、水、云、树、石、人、羊莫不如此,生动浑厚,用笔、用墨、用色深沉老道,一层层反复积淀,结合光影极大胆地使用超乎寻常的色彩构成,或交叉、或重叠、或分散,画中的物象与精神,不拘于画幅的限定,似有游离于画外的言不尽的感觉。所以在刘阳先生的作品中:浪漫的敏感——有,时时有;现实的哲理——有,无处不有;象征的朦胧——亦有,是娓娓的有铺垫的;荒诞的解构——有,更有重新创造的艺术技巧规律。令人读罢心性如洗,灵魂也随之净化。

刘阳先生的沂蒙山水与他的人物、花鸟、动物、书法、篆刻一样,并不是为了写而写,画而画,也决非传统文人的玩笔墨概念。也许正是他的这种思想境界,与体系化规律化的技巧,才真正奠定了他的艺术的地位,而这一切,也恰恰为深处山海之间默默的沂蒙,树了一个大而宁静、深厚而质朴的形象,至今,人们提到山东便会想到巍巍泰山与沂蒙,想到历史文化丰厚的如画的沂蒙,刘阳先生的历史贡献正在于此,同样提到沂蒙.人们也更会推崇刘阳先生的沂蒙山水画风。

二、“沂蒙画风”与艺术现象

1985年至今,中国画坛在引进外国美术思潮的同时,也经历了由崇尚现代主义的对传统的反思,到回归传统的新现实、实用主义的过程,分析潜在的原因大致如下:(1)初期盲目地吸收外来艺术思想与技巧,及盲目地否定传统,和绘画市场未形成规模与规范的秩序,粗制滥造与盲目炒作的“生产过剩”及假冒伪劣制作的“饱和”,阻碍了建立、健全、深化世纪之交的中国画艺术体系、与技巧体系,及市场体系的研究创作与营销体制。(2)欣赏收藏水准滞后,一味“拿来”不行,一味反传统不行,在逐步引入国外经营市场模式与规范化管理滞后的情况下,一部分画家与画商干脆转行;一部分人观望;一部分将中西古今改制;一部分则为迎合欣赏、收藏、市场,重操曾一度反过的传统,仍借传统的“鸡”谋下金蛋,或以古代作品读其历史,或以大家作品读其名,或干脆仍用已定论的画风技巧进行变向模仿生产。(3)受物质生活观念改变的影响,文化艺术由一度的都市、乡村大范围的“普及”和参与的市场化,转向城市化、城镇化、资本化、高端化,绘画艺术又回到“层次”创作,与欣赏收藏的消费之中,成为金钱、资本的寄生品。一些人更针对所谓“需求,进行”生产“与销售,对具有价值的展览无暇顾及.对“艺术源于生活”,因无暇体验生活,而转向从传统、古人、今人、外来文化中“借鉴”抄袭,或是生拼活扒概念,及在绘画工具中做文章。(4)讯息时代,物质丰裕,生存观念的改变,艺术多样化。

然而,还是有人始终在走自己的路,这便是自1986年至今,自觉赴山东沂蒙写生创作并创沂蒙画派、画风的刘阳先生,他并没有参与到上述十几年所出现的现象中去。上世纪1985年前后,刘阳先生也曾是引进外来先进文化的倡导者,他曾在《青少年书法报》、《现代书画家报》等报刊、杂志上应邀开设专栏,系统地阐述中国现代书画应建立科学的思想、技巧、创作、批评理论体系与市场战略,但刘阳先生始终清醒地在尊重古今中外历史的前提下,以横向比较的方法论,在寻找现代艺术的发展规律化的异同。他始终选择沂蒙作为他艺术思想、技巧体系不断完善的载体,始终跳出喧闹的各种画展、笔会与炒作宣传,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包括1987年至今在国内外举办的几十次个人书法、中国画、油画展,及1988年北京荣宝斋出版《刘阳画集》,参加的在中国美术馆的“现代艺术展”中的油画作品,香港的“中国艺术大展”的油画作品及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的作品,与出版的几十部个人专著。均是他扎扎实实用各种视觉构成规律创作的。这些沂蒙题材的作品,在几十年间异军突起,通过他逐渐形成并完善的艺术思想、表现技巧,得到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认可与赞誉,并逐渐形成了影响。

经过刘阳先生的努力,所形成的沂蒙画风,到底蕴含了些什么样艺术思想与技巧因素呢?这就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1)刘阳先生始终坚持,绘画艺术应当首先具备历史文化内涵。从历史的角度说:中国画有千年发展史与完整技巧体系,任何试图割裂与打破历史的做法都是违背规律的,因为中国的绘画经历朝历代始终在改变,那么如何正确面对历史,决不能盲目、低能的抄袭特有的艺术模式。文字的产生与发展,如同种族的延续与沿袭历史,及以前人为参照,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艺术思想与技巧上发展创造,才能发扬中国画特有的中国特色,融和现代西方先进的艺术文化观念,不断变革艺术表现技巧。从文化的角度说: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一切艺术元素,都是画家对社会、人及事物各种生存规律、道德责任、价值观念及所涉及的人类文明进步的探索。(2)刘阳先生重新界定了以往中国画的概念,他不仅仅将中国画分科的山水、人物、花鸟作为概念与技巧的不同来看待,不是被动地在山水、花鸟、人物画中用技巧去套概念,用概念去捆技巧,而是主动地选择进入中国画山水、人物,花鸟的客观载体,去完成并丰富中国画在分科上的界定。所以他选择了沂蒙山,将沂蒙所含的山水、花鸟、人物、动物,集中地反映他每一幅不同主题、技巧的作品中。(3)从具体的构成、造型、笔墨技巧而言:刘阳先生沂蒙画风的作品,大都是取沂蒙的局部,加以放大、补充、去芜取精。山、水、树、石、人物均以刚柔相济的线条勾出,造型圆润浑厚而夸张,有接近自然姿态与传统中国画中的勾勒、皴擦渲染,有近乎符号化的几何平涂、组合、穿插与覆盖,大胆使用墨与色的对比与融合,以各种色彩倾向的灰色为基调,在黑、白、灰的极端化色彩构成中,结合物象自身与艺术构成规律,重新创造出他心目中、印象中的沂蒙,使中国画在形、墨、色的基础上,融进光、影点、线、面的强化作用。

刘阳先生历经几十年创立的沂蒙画风所形成的影响,不仅仅是艺术现象,正如历代山水画大家们,所作出的努力一样,既丰富了中国画在技巧上的表现形式,又在题材上拓展出了具有鲜明艺术特色,及浓郁沂蒙风情的艺术思想、技巧体系。

三、沂蒙画风的社会人文内涵

社会发展、物质文明的飞跃,无可厚非。人类文明千年史的进步,正是因为与物质文明并驾齐驱的文化文明的内涵不断变化。作为21世纪的人,有没有文化内涵,并不只是看学历与书本概念,关键是作为基本人的信仰、信念的内涵。成为真正为社会与现实历史有用的人,无疑是个人责任行为的延伸。口号可以喊,榜样可以树立,但自始至终由自发升华到自觉,却又是默默地坚守并实现自己的信仰信念,脚踏实地地为社会做出努力与贡献,则是需要一点精神与毅力的。一位伟人说过: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如果用现实的含义理解上面的话,则可以这样看:刘阳先生几十年如一日为发现沂蒙做了件好事。

生长在北京的刘阳先生,自1986年至今自觉扎根山东沂蒙,用他特有的体系化思想技巧创沂蒙画派,叙写沂蒙风土人情与沂蒙精神,在理论上形成了:浪漫的敏感、现实粒的哲理、象征的臆胧、荒诞的解构,在技巧上形成了浑厚凝重变化丰富,造型独特,笔墨色彩强烈的视觉艺术模式。这正是先生沂蒙画风所蕴含的深厚的社会人文内涵。没有谁去让刘阳先生为沂蒙山树碑立传,只是在偶然间,在与沂蒙对话的瞬间,他找到了与沂蒙对话与沟通之外的精神的互融。正如他在已出版画集中说的:“若说当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钟情于峨眉、雁荡,李可染先生蘸墨于漓江,贾义福先生阔斧于太行的话.那我也许是受天意与命运之使不经意间选择了山东的沂蒙山。我也曾追随大师的足迹行遍天下三山五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西立高原大漠以触云天,南泛小舟以聆水乡竹韵巷陌。北跨驼马以踏雪驰风……感天大,地大,我太小。自1986年寻访沂蒙,我便被山东特有的山水、风情、民俗及渊远的文化所吸引、感动——泉城奔突的泉水、曲阜肃俨的龙柱与历代圣哲的遗训,泰山日出所掩天下为小的壮魄,微山湖点点白帆凝练的一波澄碧。至沂蒙山后,顿为这里的一切所感化——山不高而浑厚,水不深却灵犀。尝于月下临溪于浅水巨石上,听蛙鸣,看鱼影,对远山,醉不知返……于蒙阴岱崮所居的几日中,可以说是我确立将沂蒙作为我终生为之创作的理想的要素。多年,已记不起多少次徜徉在沂蒙的缓坡,大崮、丛林、梨花、茅舍间,也曾无数次驱车在山顶狂奔,于沂河边飞放纸鸢,追摹金雀山《孙子兵法》,玩赏金星砚、徐公砚、燕子砚之余,也创作了无数只属于沂蒙与我自己的山水、人物、花鸟画”。刘阳先生沂蒙作品中的这种精神,不仅是他多年的学养与沂蒙产生共鸣的结果,更难能可贵的是自新世纪伊始,在山东省各级政府、省文化厅及各级有关领导的支持下,开始了将沂蒙作品回归山东,他将几十年叙写沂蒙精心创作的作品,无偿捐赠山东省的一些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同时也将他的青春、学养融入了齐鲁。

 

2001年于济南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评论 (0 个评论)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