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32|
(一)
看过一部非常感性的《孤独的美食家》,每集不过三十几分钟而已,却有本事让食物回归到了生理的层面:味道和饱感。在满足自己的同时,也给予食物一种前所未有的尊重。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很不起眼的日本人,假如称他为美食家,那是对美食家的一种「侮辱」。传统印象中的美食家,是那种在时尚杂志辟有个人美食专栏,出过一两本「食不惊人誓不休」的畅销书,打扮精致,品位高尚,把食物的咀嚼吞咽当作艺术创作来处理的一类人。
而电视剧里的那个日本人,显然不是这样。允许我来精简概括,他不是什么美食家,不过是一个「吃饭的人」,尽管他吃得是如此虔诚,那么投入。
(二)
马上就要涉及到一个问题,吃饭到底应该是只是吃饭,还是得必须来点别的什么?
至少在我们中国人的社会圈子里,吃饭意味着很多。譬如说谈生意,据说国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买卖都是在饭桌上敲定的;再譬如说相亲,两个将来有可能发展成恋人甚至是夫妻的陌生人第一次见面,为了避免尴尬,嘴巴里面总得塞点什么吧;最多的是各种名目的聚会,也就是所谓的饭局,一群或亲或疏的朋友周末聚在一起,在酒精的催化下,说着一些不咸不淡或者牛皮哄哄的话,对社会现状以及国际大势表达着自以为是的观点,包厢内烟雾缭绕,粗俗的笑声此起彼伏,通红的脸膛,在灯光以及泛着油星的餐盘照耀下,折射着一种模糊的色彩。
在这些设定的情境下,食物咀嚼变成了交流方式,南北佳肴变成了点缀装饰,食的本质发生性的转变。再关注一些我们曾经目为之夺的舌尖上纪录片,你就会发现这些作品首先从立意上就试图把食物的本质给消解掉,导演们充分展现食物的制作过程无非是在展现工艺,强调食物的饮食方式则是在鼓吹文化,一个菜系代表一个地域特色,一种小吃背后隐藏一个历史故事等等,把物质食粮包装成了精神食粮,好一种舍本逐末的用心和刻意!
(三)
《孤独的美食家》每一集大部分的篇幅展现的是主人公吃饭的全程,而完全把美食制作的细节省去。在这部非常感性的作品中,食物本身非常感性地呈现,男主角品尝食物的过程也很感性,除了表达「很好吃」和「来对地方了」,以及一两句「与未知的邂逅」之类的形容句,基本上没有其他节外生枝的表达。
别忘记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叫《孤独的美食家》,在纯粹的食物品尝之外,所谓的「孤独」是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戏里面那个「吃饭的人」,因为工作的缘故要接触各色的人群,别人的欢愉与热闹,悲喜与感动,无不衬托着他的孤单,以及时刻萦绕在他周围的伤感情绪。
用美食治愈孤独,或者说,像享受美食一样享受孤独,难道不正是如今所有在都市中感到困惑、焦虑、疏离的人们最好的存活方式吗?
(四)
在一部努力表现「孤独」的剧集中,吃饭完完全全成了一个人的事,一如你我在这里写博,不要质疑我的食物选项,不要吃惊我的用餐表情,不要担心我的营养摄入,也不要在我吃饭的全程埋汰我,挖苦我,恶心我!
因为,和吃饭一样,写博是你我自己的事。
qqqnyc: 吃饭可以是自己的事儿,如果你一个人自己吃。可写博,虽然也是你一个人写,却不可能是自己的事儿了。因为要给别人看,它不是日记。而日记,有人也是写给别人看得 ...
君子试味: 网络世界,不一定要强逼自己当观棋不语的真君子,但至少不能沉沦变成一只见谁咬谁的疯狗!
青竹凌云: 呵呵呵!青竹也这样想,写博与吃饭的确有些共同点哈!象俺就是到时得吃饭,到时得写博(随意文字,写着快乐!)这博客嘛!虽说是客,但其实就像进了酒楼要了个包 ...
君子试味: 卡夫卡说过:为了我的写作我需要孤独,不是“像一个隐居者”,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而是像一个死人。写作在这个意义上是一种更酣的睡眠,即死亡,正如人们不会也不 ...
君子试味: 你还是拿公主坟出产的天底下猪肉干最香的下酒吧,至于选什么酒?我不给意见,酒酒酒,Ma了个Ge巴Zi的,Wen着香,Wen着醺的,都可以!!! [em: ...
君子试味: 学术界流行一句谑语:白天是教授,晚上是禽兽。
稍加玩味,发现也适用我们所处的网络世界!
zero01: 套用一句外交部的常用语句:坚决反对!
吃不吃饭是你红酒兄你自己的事,有没有博文可读就关乎大家伙的事了 ...
放飞情感: “因为,和吃饭一样,写博是你我自己的事。”写博那是我裸体的展示,那是我心灵呈现,因为我骨子里对世界虔诚,对人性尊重,我的人生在天地漫步不扭捏,真实踏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