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大唐风度 //www.sinovision.net/?465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以纯正之文,结有缘之心。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41.修礼第二(第九章34)

已有 1491 次阅读2010-7-21 02:41 |个人分类:《论语》智慧|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3.有礼,必不叛道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1]!”

――《颜渊第十二》

 

【简  注】

[1]畔:通“叛”。矣夫:连用的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

【意  译】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典籍,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也就不至于离经叛道了啊。”

【理  释】

礼的本质是诚善,诚善是宇宙的特性。因此,礼的形式本身即是天道的体现,遵从礼的形式即是遵从天道。

言行由思想支配,思想从心脑发出。心中无所顾忌,无所约束,言行必定放纵恣肆,为所欲为。人与人类为何大幅度败坏,即因心中没有准则,没有善念。人要走上正途,有两种方式:先在心头明白天道,进而规范言行;先对言行进行抑制,进而体察天道。无论哪一种,都会在身心两面同时产生作用:天道在心,自然会遵礼而行;言行合礼,自然会感知天道。“习惯成自然”,真正做到彬彬有礼,也就渐渐具备君子的风范与心境;习惯于信口雌黄、手足无忌、蛮横霸道,与天道而言,必定渐行渐远,再难回归。

尘世也有满口里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者,然其言行,决不可能与礼的形式契合。

【例  述】

孟子出生的时候,由于穷困,一家人住在郊外较为偏僻的地方。离他家不远,有一大片墓地,经常有人抬棺来埋葬,一路上吹吹打打,哭哭啼啼。孟子便和小伙伴一起,常玩埋葬死人的游戏。之后,孟母在城里找到一个住处,那里紧挨集市,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孟子耳濡目染,也模仿商贩吆喝。孟母感到在这种环境只能造就斤斤计较的小贩,决定再度搬家。

孟母终于在一所学校附近找到一个住处,立即带孟子搬过去。学校里进进出出的,全是循规蹈矩的读书人,他们非常注重礼节、谈吐,言行在社会上深受尊敬。孟子在学校气氛的熏陶下,开始学习那些学者的行为、礼仪。

孟子能成为一代大儒,显然与孟母三迁有关。他能从小修习礼仪,他便首先在形式上符合了道的要求。而后“博学于文”,自然就能通达大道。虽然,有人只能约束他的言行,不能约束他的内心,原因往往在于,对他言行的约束,并不真正符合礼的形式。真正的礼的形式,必定从善、从美、从真,而非从恶、从丑、从伪。从于前者,当然足以调控其内心;从于后者,当然只能强化其恶念。


4.君君臣臣,普天有序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颜渊第十二》

 

【简  注】

[1]君君:第二个“君”字作动词。臣臣、父父、子子,语法结构同“君君”。

【意  译】

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治理国家的政事。孔子回答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说:“好呀!如果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能吃得着吗?”

【理  释】

宇宙中万物,无不井然有序。秩序一旦紊乱,天体及日月星辰等等,必定危在旦夕。天道贯穿而下,尘世中的人事与万物,也必井然有序。否则,必致洪水泛滥,猛兽横行,盗贼四起,民不聊生。

圣人云:地无德,万物凋落;天无道,地裂天崩,苍穹尽空。道德为天地存在、繁荣的根本,天地有道有德的外在表现,则是层次、境界参差分明,众生、万物各得其所。尘世最重要的关系,是君臣、父子的关系。君臣在国,父子在家,家国定则天下定,家国兴则天下兴。天下大兴的根本,仍在道德。君臣有道,父子重德,天必风调雨顺,百业俱兴。君臣无道,父子无德,天必兴风作浪,百业凋敝。道德长存,君有威,却尤慈善;臣有忠,却尤直切;父有教,却尤仁爱;子有孝,却尤俊朗。

所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是为了强行约束谁个,而是天道使然;倘若谁个破除,谁就远离道德,拥抱灾祸。灾祸的首因,即在君无道无德;而后上行下效,终致天下大乱。

【例  述】

郑国子产改革赋税制度,国人非议。有人告诉子产,子产说:“有什么关系?假如有利于社稷,死生由它去。而且我听说做好事的不改变他的初衷,因此才能成功。……《诗》说:‘礼义上没有差错,为什么顾忌别人的话?’我是不会改变的了。”由于赋税的改革,百姓增加了收入。子产死后,百姓都大哭,就像死了亲人一样悲痛。

宋神宗独用王安石变革法度。一日,太皇太后说:“我听说民间甚感青苗法之苦。”神宗心中不高兴,说:“变法是为了于民有利,不是使他们受苦。”太皇太后又说:“王安石确实有才学,可是怨恨他的人太多,不如暂时放他出朝做官。”神宗说:“群臣中只有安石能挺身为国家承当大事。”祁王也插言:“太皇太后言,是至言,陛下不可不思。”神宗发怒说:“是我败坏天下吗?你好自为之!”

子产为臣、神宗为君,在紧要时刻,都没有自己。他们对于得失的衡量,都在天下,而非一己之私利。上天予人一切,上天却决不从人中获取。他们所行符合天道,他们就必定得到天地人间的最大支持,也就最能坚持正确的态度与做法。郑国百姓既视子产为亲人,那么他们家庭内部,必少父不父、子不子的事情发生。同理,王安石对变革图强的明君,只能更加尽到一个做臣子的本份。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