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大唐风度 //www.sinovision.net/?465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以纯正之文,结有缘之心。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读经典2:教育必须有效促进身心的良性嬗变

已有 1241 次阅读2010-6-27 22:06 |个人分类:全家人读经典|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我们勿须探讨“教育”的字面含义,只需首先明白教育的根本目标,必在有效促进身心的良性嬗变。

生命的要素有二:一则身体,一则心灵。心灵又有两个层面的体现:一则知识性的智慧,一则思想性的灵魂。灵魂并非一个异样的概念,而是生命的主体意识,亦即道家指称的元神。故而生命的滋养,便在养体、养智与养灵。身体是生命存活于尘世的载体,身心一旦结合为鲜活的生命,二者便不可或缺。植物人没有智慧与灵魂,只是拥有一具躯体,算不得完整的生命。灵魂没有身体为依托,只能遁入另外时空,进入不到尘世。

因为身体的一切变化或阵痛,势必直接刺激心灵,而心灵的一切变化或阵痛,势必直接支配身体,所以心灵必因身体而饱受磨砺,身体必因心灵而饱经沧桑,二者互为表里,互为因果,彼此催化,共同成全生命一生一世的历程。它们的不同仅仅在于,身体只有一世,灵魂可以不朽;身体源自尘世外物,灵魂源自天外时空;身体最终化归大地,灵魂最终返归本来;身体不带走任何累赘,灵魂则与德份、罪业相伴始终。

生命产生之初,身体纯净而少防护,心灵浑朴而少顾忌。生命日渐成长,身心的变化虽然显著,却常常导致畸变与败坏。譬如身体,有的胖得危及生命,有的瘦得弱不禁风,有的病得奄奄一息,有的残得不能自立。譬如心灵,有的抑郁深重,有的精神错乱,有的人格分裂,有的绝望哀伤。然而谁都分晓,人中的百般事项,皆须身体成就;身体的一切作为,皆须心灵指引;心灵的后天意识,大多来自教育。

因此,教育的存在价值,即在针对身心产生作用,而这“作用”的关键词,有且仅有四个:有效;促进;良性;嬗变。

教育必须有效。倘若无效或低效,宁可不教不育。然而今日我们所见的教育,多与“有效”无关。教科书板着面孔说教多年,难使学生树立它们所谓科学、崇高、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苦口婆心一千句,抵不上网络流行语的一缕微风。家长挖空心思为儿女,儿女却多不往他所指望的方向前行。大街小巷的无数标语或口号,无不沦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或笑柄。报纸铺天盖地的主题宣传,从来进入不了全民心目中的真正主题。虽然如此,却有越来越多的组织、学校或个体,越来越热衷于形式的、麻木的、走过场的、表面热闹的教育,而且乐此不彼。

教育必须主动促进。生命有自然成长与非自然成长两种。但“自然”亦属必然,本是多种条件、机缘高度统合的产物。其中即使没有你的刻意为之,也有其他生命的巧妙安排,因为任何一种场景,无不体现诸多生命的诸多目的,无不体现诸多物什的诸多意味。所以,有意为之的教育,便是对于多种条件、机缘、物什、意图的统摄与驾驭,便是主动促进生命嬗变的原动力。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须得积极,而非消极;须得主动,而非被动;须得前导,而非后坠。

教育对于身心的改变,必须体现良性的特征。比如恶习得以克服,畸形得以归正,小聪明变成大智慧,井中蛙变成冲天鹤,等等。如果反使身心的状况恶化,教育的力量便属逆流,便在酿造莫大的罪过。比如很多小孩从游戏厅出来手刃父母,很多学生从高校大楼飞身而下自杀,很多贪官大讲特讲“两袖清风”的要义,很多警察自身便是黑社会的头子,我们就不能不说:电脑游戏多是职业杀手,“开智开慧”的说辞只是幌子;高等教育多已病入膏肓,竟不能成功教人“珍视生命”;官贼勾结、警匪一家的现实,最是危害公共安全的毒瘤。

教育的归宿,必在身心的嬗变。未使身心发生嬗变,教育便属无效,便没主动,便没体现良性的特征。生命的持续成长,即是身心不断嬗变的过程。身体愈益强健、柔韧或协调,心灵愈益真诚、善良或宽容,男子更为阳刚,女子更为柔美,老人更为豁达,公司文化不再让人沦为奴才,国家精神不再只是空洞的符号,国民追求不再只是名利与情欲――诸如此类的嬗变,不啻是教育的根本追求,而且是教育神圣而庄严的使命。

以此观之,我们正被无数教育的逆流淹没。当大米、牛奶也被掺入毒素,恶者必定益恶,善者必定益觉无助,道德必定一日千里败坏。当活跃于台面的人物,都有包藏不尽的祸心,都在忙碌不可告人的勾当,都在言说赤裸裸、响当当的谎话,社会、民族与亟待重新塑造自我的生命,便不再有精神的支助,只能蝇营狗苟,推波助澜。当学校不过一架物质的机器,师生只有共同的技术而无彼此独异的灵魂,学校的功能就不再是教化,而是扼杀与戕害。当家庭也以勾心斗角、同床异梦、自欺欺人为基调,家庭自无有益的家庭教育存在,只能更多激发人性的恶因。

倘要有效促进身心的良性嬗变,教育需要国家的、民族的、学校的、家庭的、个体的净土,需要传统文化、道德领袖、心灵导师、公平机制、光明前景的引领,需要天道、人伦、正义、良知、心法的约束。而最紧迫的任务,则是痛切认知现状,彻底清除毒素,尽早步入正途。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