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大唐风度 //www.sinovision.net/?465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以纯正之文,结有缘之心。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诚意第四(透析《论语》智慧)

已有 1482 次阅读2010-5-7 06:10 |个人分类:《论语》智慧|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7.诚意者,无所隐藏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1]?吾无隐乎尔[2]。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述而第七》

 

【简  注】

[1]二三子:孔子对弟子们的称呼。隐:隐瞒。

[2]乎:于。

【意  译】

孔子说:“你们这些学生认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不教吗?我没有什么隐瞒不教你们的。我的行为没有一点不向你们公开的,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

【理  释】

大道无止境,技艺无止境,谁都可以勇猛精进,无限追求。而其进路,关键则在心性。心性越高,智慧越大,境界越神圣。宇宙无所隐藏:你进入哪一层级,你就可以看到哪一层级的全部;你看不到更高层极,那是因为你的心性没能达到那一层级的标准。

圣人或大师,重在修养心性与道德,而非舍本逐末,死守小技。因此,他们有什么技能,决不需要深藏;有什么快乐,决不需要独享;有什么悟会,决不需要保守。只有庸常之人,才将一知半解视为至宝,才将一鳞半爪重重伪装,才有所谓“不传之技”、“秘中之秘”存在。

圣人的言论,源自天道,发自肺腑,内涵与外延都无限深广。如果你只看重末技,你就无法获得最大的教益;如果你多看重修养,技艺就必定突飞猛进。无论谁个,倘若他想在某一领域取得大成,他都必须从体认天道入手,率先在对天地与人生的终极思考上取得突破。天道以真,他越无所隐藏,他越大开眼界。

【例  述】

东汉初年有个人叫第五伦,汉章帝时为司空。他为人诚实,不会花言巧语,又奉公守节,勇于主持正义。即使在皇帝面前说话,也直来直去,决不阿谀奉承。他的儿子们都警告他,说他这样下去迟早会碰钉子,决不会有出头之日。可他就是不听,因此成为有名的无私之人。

有人问第五伦:“您有私吗?”第五伦说:“以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可我每当看见太尉、司徒得了千里马时,心里还不能忘记有人送马这件事。我哥哥的孩子有病,我一夜可以看望十次,可是回来,我就安稳地睡着了;我自己的孩子有病,我虽然不守着他,可是怎么也睡不着。由此看来,能说我无私吗?”

隐藏技艺,其实隐藏的也就是私心。他在技艺面前止步不前,他又不想他人超越,所以才不显示。他有为私为我之心,他却不想他人窥见,所以才极力遮掩。两者的结果,都必定封闭技艺与心性的进路,也就再也无法在这两个方面飞跃。诚意之人不同。他展现、传授绝学,学问就可能在与他人的良性互动之中深入;他坦承私心与杂念,他就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或错误,他就能在进一步的修养中克服。如此,后人多能望其项背,却难在仓猝之间逾越。


8.不欺天,亦不自欺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1]。病间[2],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3],予死于道路乎?”

――《子罕第九》

 

【简  注】

[1]臣:指家臣、总管。孔子当时不是大夫,没有家臣,但子路叫门人充当孔子的家臣,准备由此人负责总管安葬孔子之事。

[2]病间(jiàn):病情减轻。

[3]大葬:指大夫的隆重葬礼。

【意  译】

孔子病重,子路让孔子的学生充当家臣准备料理丧事。孔子的病情减轻以后知道这事,说:“仲由做这种欺诈的事情,很久啦!我没有家臣而让人冒充家臣,我欺骗谁呢?欺骗上天吗?我与其让家臣料理丧事,还不如让你们这些学生料理丧事好些啊!而且我即使不能按照大夫的葬礼来热热闹闹地安葬,我也不至于会死在路上吧!”

【理  释】

欺人,实则自欺,因为人可欺得一时,却不能欺得一世,一旦真相大白,受损者仍是自己。欺天,更是自欺,因为天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从来又只按照宇宙的特性均衡一切。

人多以为,手段高明,用心缜密,即可做到神不知鬼不觉;而且以为,尘世许多机密或隐情,唯因偶然之下的蛛丝马迹,才最终得以暴露。其实不然。一切所能隐藏一时的,非是作案者善于隐藏,而是上天还不想让其暴露。一切所能露出马脚的,非是作案者有所闪失,而是上天决意将其公告于天下。一切所能隐藏至今的,非是世间终有可以隐藏者,而是上天或者尚待时日,或者早已在另一时空或层面,彻底清算。

为什么说欲盖弥彰?因为罪恶一旦犯下,又想千方百计掩藏,即是罪上加罪,更为天理不容。为什么说天日昭昭?因为尘世间的一切人事,包括最细微的心思,都必定在许多时空同时留下痕迹或影像,并为诸多生命所记录。人之所以愚迷,即因不相信天理,不明白因果,不畏惧宿命,不崇尚正道。

【例  述】

东汉杨震官至太尉,通晓诸经,时称“关西孔子”。他有个学生叫王密,因其品学兼优,为人忠厚,便向朝廷举荐他为茂才。王密作了昌邑县令,不忘老师的教诲与举荐之恩,常常思念如何报答。数年后,杨震调任,王密途中迎接,晚上备下黄金厚礼,前往拜谒。杨震说:“假如我收下你的重金,别人知道,岂不坏了我一世清廉的名声?”王密说:“现在是黑夜,只有我知、你知,请老师收下,学生也就心安。”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无人知道呢?你是一县之主,一举一动都要做百姓的表率,千万不可欺世盗名!”王密又感动又惭愧,只好谢罪而去。

宋朝晏殊,从小就诚实善良。十五岁那年,因聪明过人,被县令视作神童,推荐给宋真宗。晏殊本可直接由皇上面试,但他执意参加科举会考,他认为只有会考所反映出的成绩,才算是真才实学。主考官同意晏殊的要求,让他同三千一百多名举人一起参考。当考题发下来时,晏殊一看题目刚好是做过的。他拿起毛笔,想了一会儿,就举手对主考官说:“大人,这个题目我在家已经做过了,如果再做一遍,这不就是弄虚作假吗?请您另外给我出个题目。”考官听了,同意给晏殊另外出题。晏殊拿到新题目,反复看看,而后一气呵成。考官大为惊奇,觉得此人文思敏捷,真乃奇才。宋真宗召见晏殊说:“你不仅有真才实学,更重要的是,具有诚实不欺的品质。”

他们的品质的形成,都源于对天理的正信:敬天,所以不妄;知天,所以不伪;自信,所以不虚;少欲,所以坚定。真实地对待人事,即与天道相合。反之,即与天道相悖。前者,天必助其顺畅。后者,天必使其败亡。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