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第二章 明 德
知道,便知德:背道,必定失德;从道,必定积德。
天以德均衡一切:有德即有福报,有罪即有恶报;大德必定大得,小德只能小得。
一切天灾人祸,皆因背道、失德而生;一切得失、荣辱与存亡,无不攸关道德。
德在,无所不得;德败,颗粒不得。高德大士,无为而无不为;缺德小人,有为而终无所能为。
积德,常因行善、受屈、利人始;败德,常因为恶、凌人、妄得始。
今人却嘲笑道德,称不择手段为“道”,占有一切为“德”;或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1.君子以德为本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1],小人怀惠。”
――《里仁第四》
【简 注】
[1]怀刑:指按法度(义理)行动。刑:法度。
【意 译】
孔子说:“君子考虑的是道德,小人考虑的是乡土;君子考虑的是按照法度行动,小人考虑的是怎样得到恩惠。”
【理 释】
君子是人中的龙凤,做人的典范。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即在以道德为本,以他者为念,心性纯洁无私,品格光耀千古,言行中正谦和。
德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德在相应的时空,有它客观存在的表现。天道支配一切,天道又区别对待一切。唯因众生德分的大小、多少不一,天道才区别对待。所以《老子》上篇讲道,下篇讲德:道是天理,德是天理均衡一切的根本依据;德大,即为大德之士,必定对应崇高的时空或位置;德小,即为缺德之人,必定对应卑微的时空或位置。民间有言:积德必致福报,损德必致祸殃。
人依天道而行,德便自然而然厚重。人逆天道而行,德便自然而然消弥。财大势大者,倘损德失德,一切均将丧尽,更无论得道。贫病交加者,倘重善积德,一切均将获得,尤其可能悟道。
君子晓知此理,所以一心追求道德,思在高远。小人不知此理,所以一心看重现实,利在眼前。
【例 述】
楚王聘陈子仲为相国,陈子仲对妻子说:“今天当了相国,明天就会有众多的车马仪从,面前就会摆满丰盛的食物。”妻子说:“众多的车马仪从相连,你能安身的地方只不过膝头大小就行了;丰盛的食物摆满面前,你觉得味美的只是一道而已。现在享受着安下膝头的安稳、一道肉菜的美味,却要在心里担忧楚国大事;乱世祸患多,恐怕你连性命都难以保全。”于是,夫妻俩悄悄逃走,以给别人灌园为生。
表面看去,他们是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实质则是,他们注重的只是合道、重德、敬天。无道之世而居高位,必定说许多违心的话,做许多违心的事,而且即使如此,也难真正达到八面玲珑的效果。他们明白,人来世间一遭,即如匆匆过客,只须小住一程,不可轻易沉陷;一旦沉陷,德便源源不断丧失,罪便源源不断滋生,智慧也就迟钝,天道也就遥远。因此,车马仪从、锦衣玉食、高官厚禄之类,都不过是一剂剂毒药,不仅戕害了心智,而且祸害了性命;不仅贻误此生,而且贻误来生。
2.德非寻常可识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1]。”
――《卫灵公第十五》
【简 注】
[1]好色:宠幸美貌女性。
【意 译】
孔子说:“算了吧!我从没发现喜欢道德如同喜欢美色一样的人。”
【理 释】
君子以德为本,德的价值非凡,德却难为常人所识、所重、所积:德多被视为一种虚无缥渺的概念,既摸不着,也看不到;德在另外的时空实实在在展现,却又不能被利欲熏心的耳目听闻;积德之人以大善大忍为特征,常人又受“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的俗见所误导。
善恶有报,是天理的一种。不得不失,是天理的又一种。天道施行的依据,仍然是德。行善者积德,德即意味福报或生命层次的升华;行恶者失德,必定损失功名、福禄或性命。如果有了身外之物的获得,必以德去交换;如果有了身外之物的减损,必在某种程度上消减了罪业。
正因为天道从大处、从全程、从久远的历史与当前的需要着力,报应未必是现报,得失的因果并不彰昭,所以才迷住众生。众生好美色,因为美色触目可及,触手可探。众生重名利,因为名利可立即带来虚荣的感觉与安逸的享受。其实,这也正是天道淘汰十恶不赦之徒的方式。
【例 述】
后汉时代的杨宝,七岁时走到华阴这个地方,看见一只黄雀被袭击,落在地上被许多蚂蚁包围。杨宝顿起怜惜之意,便俯身将它拾起,放进巾箱,又采些黄花喂它。百余日后,黄雀伤口痊愈,毛发也已长成,即自行飞走。但它晚上又飞回来,忽然化作一个黄衣童子,对杨宝反复行礼表示感谢:“我是西天王母的使者,到蓬莱去,途遇攻击,谢谢你救我。”它又拿出四枚白环说:“好好掌管它们,你的子孙能够官至三公。”此后杨宝生杨震,杨震生杨秉,杨秉生杨赐,杨赐生杨彪,四代做三公。
今人来读这则故事,多视作杜撰。他们用肤浅的科学来分说:西天王母只是神话中虚构的人物,黄雀和黄衣童子之间决不可能彼此转化,黄雀更不可能突然变出四枚白环,杨家四代做三公只是某种偶然。如果我们说,进化论是伪科学,无神论是封闭智慧门窗的罪魁祸首,物质与精神其实是一性的,他们必定群起而鸣攻。倘若谁个相信,神话与传说大多真实无虚,宗教经典里的史前叙述也确切无疑,著名预言中有关未来的推测必定有根有据,谁就容易从好色、重利的泥潭里走出来,幡然洞见新天、新地与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