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大唐风度 //www.sinovision.net/?465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以纯正之文,结有缘之心。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悟道之一(透析〈论语〉智慧)

已有 1364 次阅读2010-4-18 21:47 |个人分类:《论语》智慧|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第一章  悟  道

人因何而活?人人都想知道,却非人人都能明白。不明存活之要义,生必迷茫,死必恐惧,所行所言必铸大错。

至少,人均须询问:人从何处而来,人往何处而去;个体与宇宙之间,到底如何沟通?

无此,荣辱、得失、生死等等,都不足以依恃。人生如白驹过隙,一切都剧变于须臾,如何依恃?

唯有悟道,从人体、生命、宇宙的整体、终极关怀切入,了知生前身后的因果,洞察天外有天的真相,悟会宇宙万物的规律,才能拨云见日、心明眼亮,才能谨遵人伦与天道,活出真正的清醒。

道即宇宙的根本特性及规律。老子多论天道,孔子多论人道;释迦与耶酥,则为众生提供由人而神的修习途径。天地人道,由宇宙的特性一脉贯穿。

所以,《论语》之“道”,自天道而出,从天道而行,以人道而表述天道,以做人的准则而展现天地的规律。


1.得道无憾

子曰:“朝闻道[1],夕死可矣。”

――《里仁第四》

 

【简  注】

[1]道:道理、主张,此指真理。

【意  译】

孔子说:“早晨能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去,也好了。”

【理  释】

生死于人,无疑是大事。如果人已无惧于死亡,那就没有任何物什可以使他惊怕。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怎样才能做到不计生死?

有一种人轻死,比如自杀与横行无忌一类,他们以为,人死如灯灭,再也没有任何知觉,此前的一切不幸或罪恶,都可一笔勾销。此系浅见,纯属自欺欺人之谈。因为身后,究竟有没有天堂和地狱,究竟有没有生命的轮回与延续,究竟有没有善得善报、恶得恶报的真实展现,他们全不清楚。倘若生前的一切言行都将在后来被天地自然清算,人们又坚信如此,那就没人不忧惧于死亡。

孔子指出最正确的途径――闻道。道即天地人道,天道即宇宙大穹的根本特性与运行规律,地道即世间万物的自然状貌与生息法则,人道即为人处事的纯正心性与正确做法。天道一以贯之,地道与人道俱是天道在尘世之中的体现;只有首先符合了天道,才有所谓地道与人道存在;倘若把握了人道或地道,其实也就把握了天道。把握了天地人道的表现在于:确知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准则,足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确知此生是从何而来,因何而来,又将去向何处;确知世间的生死,仅是漫长生命历程中的一个转折,决非永恒的生死。

人多以为,孔子之论,只为成就完美的人格与人生。孰不知,人格与人生的完美,并不仅仅为了此生与此世,而且为了给自己奠定一个更好的入道得法的基础,给他人提供一个可资修身养性、建功立业、出神入化的参照,给社会营造一种正己正人、比学比修、返朴归真的教化氛围。唯其如此,死才无所谓恐惧与遗憾,生才无所谓兴奋与留恋。

因此,人生之要义,即在闻道、得道与行道,从做人的正道切入,与自然万物相和谐,进而契合天道,远远超越生死与得失。

【例  述】

岳飞风波亭含冤,岳飞却慷慨无惧。何以知之?他临刑前手书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他深知赵构可以昏聩无知,秦桧可以奸诈无度,河山可以一去不还,生命可以遽然而逝,然而天地有知、有忠、有数、有恒,决不因为人间的任何障碍,而失道义与标准。“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他的“精忠”无以复加,他的言行无可挑剔,自受天道的佑护与嘉许,因此人可以夺取他的性命,人却无力影响他在天道之下的自在与恒在。

文天祥临刑,同样大义凛然,明白晓畅。人们记得他的两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们也记得他的绝命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说他“大义”,在于他的一片丹心、一腔仁义,足可惊天泣地。说他“明白”,在于他晓知身后,所行已是万世的楷模,所往已是永生的境界。人多赞同前一句,忽视后一句。其实他最后一次入狱不久,即遇一道家高人破空而来,授他以大光明法。他有儒家的长期修养作根基,故能迅速同化道家求仙向道的精义,以至胜境。

他们都死而无憾、无迷、无苦。原因只是,他们闻知、践行儒家之人道,或者一心坚信天道,或者亲身证悟天道,所以生得堂堂正正,死得光明磊落。


2.道在,一切皆在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1]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2]。君子忧道不忧贫[3]。”

――《卫灵公第十五》

 

【简  注】

[1]馁:饥饿。

[2]禄:俸禄。

[3]忧:忧虑、担心。

【意  译】

孔子说:“君子谋求道,不谋求衣食。耕种,有时会挨饿;学习,往往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道,却不为贫穷忧愁。”

【理  释】

常人所重者,在于功名、富贵与情感,这本无可厚非。然而,如果仅限于此,却不获知真理大道,则其已得的外在之物,极易失去;则其所求的外在之物,极难得到。

道,既是宇宙万物的特性与规律,必定无所不包,无所遗漏,也必定从根本上决定着得失及其转化的因果:所行合于道,一切皆在其中;所行悖于道,一切皆不可得;得道者多助,也就包括了身外之物的获得;失道者寡助,也就包括了身外之物的散尽。

君子洞察此理,所以一心谋道。得道,内心无限欢畅,肢体无限舒展,根本不屑计较缺衣少食的贫困;其他如生老病死等等俗世的痛楚,也都与大自在者没有关联。相反,那种以为心中有对物质的追求,手中有对物质的劳动,外物也就自然而然得来的人们,往往奔波一生,算计一生,强求一生,却终落魄潦倒,一无所获,甚至赔上卿卿性命。原因主要在于,他不明白道与得失的关系,只知追随外物而痴求。

虽然民以食为天,衣食诚是大事,但天道的规律之一必是:顺天承道,道必安排生存的基本环境与条件;逆天背道,道必剥夺与他并不相称的任何拥有。

【例  述】

范蠡位极人臣,富甲天下,何也?他知人道:患难时与勾践同心同力,既助其报仇雪恨,又助己建功立业,还使自己与西施的爱恋,得以延续;富贵时不辞而别,远离不仁不义之君,终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亡,走狗烹”的下场。他知商道:纵横五湖四海,三次巨富,三次散尽家财;财至不为己用,财散不为己忧,始终作了财富的主人,而非奴才。他知天道:骄者必败,哀兵必胜,故助越吞吴,一举成功;一子惜钱,以致一子丧命,妻子哭泣,他却先已自知,因而无悲。

和?也曾大权在手,大宠在身,大财在室,却一朝倾倒,一朝失尽。其中缘故,只在他为权所迷,为宠无恐,为财蚀心,全不知这一切的获得,都不足以依恃;世间真有可依恃者,唯道而已。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