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辽河飞鹰CNS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46220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四库全书系列简介

热度 1已有 3005 次阅读2015-11-12 10:28 |系统分类:杂谈| 四库全书, 中国 分享到微信

    一部四库,众山皆小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规模庞大的百科丛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编排,并以唐玄宗于两都(长安及洛阳)分建四库贮藏四部典籍而定名。它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前期的历代主要典籍,共收书3461种、79309卷,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10类;“史部”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抄、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15类;“子部”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05类。总共44类。《四库全书》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
    《四库全书》的编纂从乾隆三十八年 (公元1773年) 二月开始后,乾隆四十六年 (公元1781年) 十二月第一部修成(即为后世之文渊阁本),到乾隆五十二年 (公元1787年) 六月,先后完成七部,历时十五年,以后校对错误缺漏,补充一批书籍入内,乾隆五十八年 (公元1793年) 编纂工作全部告竣。
    《四库全书》是世界文明历史上最博大、最宏伟的宝藏之一,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化的万里长城”。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从那时开始,作为国家正统、民族根基的象征,《四库全书》已成为中国乃至东方读书人安身立命、梦寐以求的圭臬和后代王朝维系统治弘扬大业的“传世国宝”。
    为了纂修《四库全书》,由皇帝“御批监制”,由乾隆第六子永瑢统领,官员多达三百六十人,包括总裁于敏中、总纂官纪昀(纪晓岚)及陆锡熊、总校官陆费墀及著名学者如戴震、邵晋涵、周永年及姚鼐等。四库馆另有抄胥三千八百多人。他们集中在京城,历时十年,用工整的正楷抄书七部。虽然由数千人抄写,但字体风格端庄规范,笔笔不苟,如出一人。所以,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看,都具有十分难得的研究、收藏和欣赏价值。
    《四库全书》成书后,乾隆帝对其存藏十分重视。他决定仿效 “天一阁”规制,修建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共七座藏书楼。先行缮录的四套《四库全书》分别送藏于紫禁城文华殿后的文渊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圆明园的文源阁和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史称“内廷四阁全书”(亦称“北四阁”),北四阁《四库全书》专为御览,仅供乾隆帝随时调阅,外人无缘得见。后来,乾隆帝考虑到文人学子读书需要,命将续缮的三套《四库全书》分别送藏于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史称“江浙三阁全书”(亦称“南三阁”)。南三阁《四库全书》均对外开放,而且鼓励文人学子入阁阅览。 
    《四库全书》庋置各阁不久,清王朝就步入到多灾多难的历史时期。至今的两百年间《四库全书》也同样饱经沧桑,多份抄本在战火中被毁。各阁《四库全书》因此经历了坎坷曲折的历史命运。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攻陷镇江,火烧文宗阁,《四库全书》损失惨重。后镇江文宗阁与扬州文汇阁的《四库全书》又毁于太平天国时期的兵火。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虽然免遭兵火厄运,但其中册次也大量散佚。后经补抄,才基本配全,今藏浙江图书馆。内廷四阁的《四库全书》也没能逃过战争的浩劫。 1860 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文源阁《四库全书》化为灰烬,翰林院的《四库全书》底本也多被毁坏、流失。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翰林院残存的四库底本被劫掠出境,散藏于英、法各国图书馆中。 1948 年底到 1949 年初,随着国民党政权的全面溃败,文渊阁《四库全书》被运往台湾。北四阁《四库全书》饱经苍桑,只有文渊、文津、文溯三阁的藏本基本完整,留存至今。目前它们分别珍藏在台湾省,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甘肃省图书馆。 
     《四库全书》作为完整的一部丛书,它清晰统一的体例,规模的宏大,收罗的全面,资料的丰富,都是其它图书难以比拟的。几乎收罗了从上古至乾隆时代所有的典籍资料,分经史子集详细罗列,有了它,几乎无需再阅读其它文献,就可以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一个全面而且细致的了解。因此,从收罗文献之历史跨度来说,《四库全书》是所有丛书中最长的,因而就单部的丛书来说,它的历史意义也最为深远。 
  在保存图书方面,《四库全书》亦功不可没。中国历史上浩如烟海的典籍,至《四库全书》而得以全面地涵盖整理。尤其是相当多已经散佚的图书,因它而有了书名存目,这对全面保存中国文化典籍和保持历史原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还有,《四库全书》辑录并保存了大量散佚民间的《永乐大典》中的图书,且收入时仍保持其原貌,这对我们了解和认识《永乐大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库全书》的编纂和问世增强了当时各民族成员对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传统的认同度,强化了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传统对当时各民族成员的思想整合力。 
 《四库全书》汇集了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遗产,是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宝库。 
 《四库全书》最大的价值和功用,就在于保存典籍,传承文化,为学者研究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完整的文献资料。而研究、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四库全书系列简介_图1-1

    ——————————————————————
    《四库全书》与“四库”系列丛书 
  古籍渊薮,学术之源
  ——近年出版的《四库全书》与“四库”系列丛书
  20世纪后期,国内出版了若干部大型古籍丛书,且多与四库有关,现存的四部四库书中有三部已经或即将影印出版,有的版本还不止一次影印。除此之外,另有多部以“四库”为名的大部头丛书,如《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未收书辑刊》、《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等也相继出版。这些大型丛书为文化积累,推进学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四库全书》的各种版本
  众所周知,《四库全书》编成以后,前后共抄写了七套,分藏南北。先行抄写的四套分别收藏在紫禁城内的文渊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圆明园的文源阁和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是为“ 内廷四阁全书”,专为御览,不对外开放。后来又抄写三套,分藏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史称“江浙三阁全书”,对士人学者开放,“用昭我国家藏书美富,教思无穷之盛轨”。文宗阁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英军烧毁大部,所剩残余与文汇阁一起毁于太平天国战乱。文源阁毁于英、法联军入侵,翰林院所藏四库底本毁于八国联军。文澜阁也屡有损毁,经多次抄补,今藏浙江省图书馆。1949年,文渊阁《四库全书》被运往台湾。文溯阁于1966年由沈阳运往兰州,今藏甘肃省图书馆,2005年建成专馆收藏,而辽宁方面仍在争取运回沈阳。文津阁1914 年由承德运京,1915年入藏京师图书馆,今藏国家图书馆。现存的这四部《四库全书》,各有千秋,可以互补有无,之间是不可相互代替的。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1986年影印出版了《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7-1989年又重新影印出版,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了153CD图像格式的文渊阁本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了182CD的文渊阁本原文及全文检索版。鹭江出版社2004年出版了线装本《文渊阁四库全书》。同年,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文津阁四库全书》。浙江杭州出版社原计划2005年出版部分《文澜阁四库全书》,后改为预定2006年一次出齐。
  这些书中,台湾商务印书馆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较早,使用也较广泛,均在海内外数百家图书馆有收藏。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还包括了《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附补遗及索引)1册、《钦定四库全书总目》(附抽毁书提要及索引)5册,另附《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目录暨索引》1册,颇便学者利用。
  两种电子版的“四库”,均为文渊阁本。济南汇文科技开发中心制作,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153CD电子版,全为图像,可对书名进行检索,每张光盘均带有操作系统,便于安装使用,对计算机配置要求也比较低。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制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电子版共有10种不同类型,单机全文检索版共182CD,能对全文进行检索,并可与图像对照使用,经国家图书馆善本部专家抽测,文本错误率低于万分之一的国家标准,唯软件体积较大,对计算机配置要求稍高。这两种电子版的《四库全书》使学者能在书房之内遨游古籍大海,是无量功德的大好事,但正版价格特别是后者是绝大多数学者个人承受不了的。
  鹭江出版社出版的文渊阁本,线装,豪华木质外包,采用玉版宣纸手工印刷,大八开,限量300套毁版发行,其中7套用乾隆御玺“文渊阁宝”和“乾隆御赏”钤印,配红木家具,并无学术意义。北京商务印书馆所出文津阁本,是现存惟一一个原架、原函、原书一体保存的版本,230年来首次影印出版,也是第一次引进数字印刷技术,可按需印刷,版本大小均可调整,计有原大版,四合一缩印版和十二合一缩印版等多种形式。其中,四合一缩印版约1500册;十二合一缩印版共500册。原本《文津阁四库全书》此次影印后将封存在国家图书馆的氮气地库里。杭州出版社所出文澜阁本,经过了一百余年的不断修补,与其他几部区别颇大,甚至像是另一套书,而且内容上最完整,册数上最多(36728 册),虽然不再是“原装正版”,却也因其百年补配而独具自身特色。文津阁本和文澜阁本无疑是具有较大学术意义的。
  至此,仅有文溯阁未见有全部影印出版消息,但甘肃省图书馆与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3年合作出版了《影印文溯阁四库全书四种》,根据书写优美、文图并茂、可读性强的原则,选择经(宋吴仁杰撰《易图说》)、史(元李好文撰《长安志图》)、子(明沈继周撰《墨法集要》)、集(明康万民撰《璇玑图诗读法》)各一种,在纸张、装帧上均仿古、仿真,书品精良,集知识性、艺术性为一体。将来也许会影印出版全部文溯阁本。
  二、“四库”系列丛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先后出版了《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未收书辑刊》、《摛藻堂钦定四库全书荟要》等以“四库”为名的大部头古籍丛书,或收“四库”之精华,或补“四库”之未备,一时蔚为大观。
  《续修四库全书》1994年启动,由深圳南山区人民政府和上海古籍出版社投资,著名学者顾廷龙先生、傅璇琮先生担任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开始出版,至2002年出齐,分装1800册。该书在对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11家图书馆进行重点普查基础上,参照《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提要》等拟定范围,力争使所收均为有学术价值的书籍。共收书5388种,其中经部1237种,史部1113种,子部1642种,集部1396种,收录了从清修《四库全书》以后迄于清末的学术著作,下限大体到1912年。收录范围主要是四库失收(遗漏、屏弃、禁毁)而确有学术价值者、列入四库存目而确有学术价值者、虽为四库书而有版本更精良足以取代者、乾嘉以来的重要著述、戏曲及小说有文学价值者、域外访回汉籍符合收录原则的、出土简帛古籍卷帙成编者,尤以乾嘉以来的重要著述为重点。其收书首取其学术价值,次取其版本价值,均选择善本作为影印底本,仅底本费就用去1700多万元。此书还有另一优点,是为所收诸书一一撰写了提要。傅璇琮先生于2002年5月10日接受《光明日报》记者访问时说:“继18世纪清朝编修《四库全书》后,又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国古典文献进行的大规模清理与汇集。它与《四库全书》配套,构筑起一座中华基本典籍的大型书库,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可大致齐备。”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1992年经周绍良、胡道静先生倡议启动,1993年成立了以刘俊文先生为主任的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1994年成立了以季羡林先生担任总编纂的编辑委员会,1995年成立了以齐鲁书社(大陆版)和台湾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大陆外版)为主的出版委员会。在“尊重历史,保存文献”的方针下,使用经费6000多万元,经200多家图书收藏单位、300多位学者及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编纂工作于1997年完成。收录散藏国内外的存目书4508种,30%以上为孤本或稀见本。经部收录734种,分装220册,史部1086种,分装292册,子部1253种,分装261册,集部1435种,分装426册,共计1200册。均在各书之前加书名页,各册之前加本册目录,卷首有总目录,记录书名、卷数、著者、朝代、版本、藏家,书后均附武英殿本四库提要。季羡林、任继愈、刘俊文先生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5期发表文章认为:“四库存目书,就总体来看,确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四库存目书和《四库全书》一样,都是我们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亦由齐鲁书社于2001年出版,共100册,收书219种,其中经部6种,史部23种,子部26种,集部160种。季羡林先生还曾主编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儒家类》,收书178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
  《四库禁毁书丛刊》是另一项重大文化建设工程,由王锺翰先生主编,北京出版社1997年出版。该丛刊以姚觐元编《清代禁毁书目》、孙殿起辑《清代禁书知见录》、陈乃乾编《索引式的禁书总录》、雷梦辰辑《清代各省禁书汇考》所著录的图书为选收范围,不收乾隆以后的各种禁毁小说、戏曲,也基本不与《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相重复。共计311册(含索引1册),收书634种,其中经部16种,史部157种,子部59种,集部402种。《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由北京出版社2001年出版,共90册收书290种,计经部3册12种,史部27册73种,子部12册38种,集部48册167种。正编、补编正文合计400册,收书934种。何龄修先生所著《五库斋清史丛稿》(学苑出版社2004)认为,正编、续编具有“原始性、丰富性、珍稀性、作者的民族性等四大特点。孤本、稀见本、善本占的比例大,史事、人物、文学数据极为丰富,学术价值很高。”
  《四库未收书辑刊》则是在《续修》、《存目》、《禁毁》之后的又一部巨型丛书,启动于1995年,2000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是书由刘享龙先生个人出资2 6 0 0 万元,古文献学、版本学、目录学家罗琳先生担任主编,根据20世纪2 0 年代罗振玉等3 0 多位著名学者拟定的《四库未收书分类目录》,收集了清四库馆臣未见之书和乾隆已降新出之典籍,沿袭《四库全书》之分类和体例进行编修。共计301册(含索引1册),收书1328种,其中经部288种,史部278种,子部249种,集部513种。分十辑精装出版,所选用版本尽力遵守《四库未收书分类目录》所著录版本,每书前加书名页,著录书名、卷数、作者、版本,每册加本册目录页。其书宗旨“尊重历史,保存典籍,择善而从,整旧如旧”,所收之书不与《续修》、《存目》、《禁毁》等三部“四库”丛书相重复,避免浪费,使得更多的优秀古籍能化身百千,霑溉学林。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1998年由沈阳出版社影印上海商务印书馆本,重新拼接,共计110册,其中经部30册,史部16册,子部24册,集部40册。该书原由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从《四库全书》中精选珍本231种影印,分装1960册,先后分四期陆续出齐。台湾商务印书馆于上世纪70至80年代陆续印制其他2至12集。全部《四库全书珍本》12集共收图书1878种,4800册,国内所藏极少,山东大学有台湾东吴大学赠送的一套。
  《影印四库全书珍本》,2002年由扬州市广陵书社据20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影印四库全书四种》重新影印出版发行。原书系以文渊阁本为底本,选取其中经、史、子、集4部珍本各一种,依原样影印,分装6册。此次重印,从纸张选择、正文版式、装订式样到绢面色彩,一如其旧,不过此书学术意义并不大。
  《摛藻堂钦定四库全书荟要》,由戴逸先生撰写序言,吉林出版集团于2005年出版。原书系乾隆晚年命人在四库中“撷其菁华,缮为荟要”,抄写了两部,收书463种,种类虽只有《四库全书》的七分之一,册数却是《四库全书》的三分之一,书成后分藏御花园内的摛藻堂和长春园味腴书屋。味腴书屋毁于英法联军,摛藻堂本在清室善后工作中发现,保存完好,又几经播迁,1949年运到台湾。1985年,台湾世界书局影印出版,精装十六开本,全500册。新出吉林版则印有精装豪华本、珍藏本每套各500册,并在原书基础上增加了目录索引,比原书更为方便。
  《文津阁四库全书?清史资料汇刊》由商务印书馆2005年5月影印出版。该书从文津阁《四库全书》所收录的清人著述中精选出240余种,约计一万余卷、一亿五千万字,汇编成125册。这是一部精心选择,细心审校、内容丰富、利用方便的清史资料汇编,也为四部《四库全书》各文本的相互比勘以及其他问题的深入探讨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参照坐标和资料来源。
  上面所提到的这些大型系列丛书,将中国古籍汇集起来,影印出版,是嘉惠学林的壮举。特别是那些散藏海内外的宝贵文献,多是各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本身已成文物,使用特别不便,但它们又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对学者的研究有着独特的作用,新出版的《四库全书》以及各“四库”系列丛书将这些珍贵文献化身百千,使更多的学者能够利用,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功至大焉!
    ——————————————————————
关于《四库系列丛书目录·索引》的编纂 

吴 格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433) 

一、 编纂缘起 

古籍影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国人利用西方传入的摄影技术复制古籍底本,印刷装订,流布远近,因其具有雕版印刷时代图书复制所无法比拟的传真与便捷,遂成为近世古籍传播的重要方式,百余年来风行不衰。20世纪80 年代以来,古籍影印出现前所未有的持续繁荣,数以万计的中国古代典籍因“化身千百”而获保存并流传。 

近三十年来的古籍影印,以著名的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为发端,至“四库系列丛书”的相继问世形成高潮。《四库全书》为清代乾隆年间编纂的大型古籍丛书,计收录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3460余种,自80年代台湾(1986)及大陆(1989)影印本出版后,“四库系列丛书”连续编纂出版,不二十年间,计有近20000种中国历代典籍(订为7000余册)获影印行世。汇群书于一编,化秘本为通行,信今传后,厥功甚伟。 

目前,“四库系列丛书”经海内外数百家图书馆收藏,已成为研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读本。各馆入藏的大型影印本丛书,投入流通后反映普遍称好。对于原先有古籍收藏的图书馆,影印本仍存在补充缺藏品种及版本的作用;对于古籍收藏基础薄弱的图书馆,更具有填补文献资源空白的意义,嘉惠读者,堪称功德无量。由于各丛书收罗品种繁富,插架动辄成百上千,读者使用时书目检索问题随之凸现,亟需编制适宜的目录及索引,始称功德圆满。 

二、 收书范围 

目前被视为“四库系列丛书”者,至少包含以下各种影印本古籍丛书: 

1《文渊阁四库全书》 台湾商务印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3460余种/1500册) 

2《续修四库全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5300余种/1800册) 

3《四库存目丛书》 齐鲁书社影印本(4508种/1200册) 

4《四库存目丛书补编》 齐鲁书社影印本(219种/99册) 

5《四库禁燬书丛刊》 北京出版社影印本(756种/310册) 

6《四库禁燬书丛刊补编》 北京出版社影印本(近300种/90册) 

7《四库未收书辑刊》 北京出版社影印本(1300余种/300册) 

以上五种(七部)丛书合计,共收入历代古籍15600余种,订为5300余册,涵盖传统文化中经、史、子、集各部典籍,形成古典文献基本书库。如复旦大学图书馆购置上述各丛书后,采用开架服务方式,读者自由取用,阅览复制,均称便利。但经观察,对于读者尤其是研究生而言,配置上述大型影印本丛书的同时,尚需提供书目指导及索引工具。 

三、 编纂理由 

1“四库系列丛书”所含品种成百上千,逐册翻阅不便,须经检索,内容才能揭示; 

2“四库系列丛书”经各馆收藏,大多未作子目分析,不能利用馆藏书目系统检索; 

3“四库系列丛书”虽已陆续出版书本式目录索引可供利用,分别检索,仍多不便; 

4“四库系列丛书”已有的目录索引,存在分类不统一、著录不完备及校勘不精之病; 

5“四库系列丛书”编纂虽各有体例,各丛书内容及著者则互有关连,如同一著者的多种著作、同一著作的多种不同版本,往往分见于各丛书,部分子目或可互补,或有重复; 

6编纂《四库系列丛书目录·索引》,可充分揭示各丛书子目内容,合各丛书书目信息于一编,既为读者提供浏览与检索之便,又可避免“入宝山而空返”,已有其书而未能利用。 

四、 编纂结构 

编纂成果分为《四库系列丛书综合数据库》(电子版)及《四库系列丛书目录·索引》(书本式)两部分。 

1数据库利用ACCES软件制作,其结构分为:(1)丛书表(14种丛书书名),(2)主表(含子目书名简体、书名繁体、书名首拼、书名四角号码,子目著者简体、著者繁体、著者首拼、著者四角号码,版本、出处、分类等字段),(3)分类表(三级分类)等。数据库除可提供对所收14种丛书的书目浏览外,又可对18200余种丛书子目进行书名、著者、分类及关键词检索,并提供简体汉字、繁体汉字及拼音(首拼)等检索选择; 

2由数据库生成的《四库系列丛书目录》,依原书顺序,分经、史、子、集四部逐种著录各丛书子目18200余条,每条记录包括书名(含卷数)、著者(含朝代)、版本、分类、出处(丛书册次)等款目; 

3由数据库生成的《四库系列丛书索引》,以四角号码检字法分别编排各丛书子目书名索引及著者索引,索引款目包括经过拆合分并的参见与互著款目; 

4为便各类读者使用,《索引》后附有四角号码索引与笔画索引、拼音索引的对照表。 

五、 编纂难点 

1书目著录:书名、著者名、版本项的规范著录,著录格式及所用术语的统一; 

2文字处理:书目采用客观著录方法,对其中稀见字、俗体字、异体字的处理; 

3索引款目:书名(全称及省称)、著者(规范名及别名等)检索词的选取及互见,相同书名(不同出处)、相同著者名(不同出处)的汇总及排序; 

4索引编制:书名、著者名四角号码索引的分别编制,四角号码相同款目的整理排序; 

5笔画索引、拼音索引与四角号码索引首字对照表的编制。 

六、编纂说明 

1《四库系列丛书综合数据库》已在复旦大学图书馆网页发布,并曾提供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古籍部同行使用并征求意见。《四库系列丛书目录·索引》即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电子文本与纸本功能相近而各具使用特点,可相辅而行; 

2《四库系列丛书综合数据库》所含书目数据,均经比勘影印本各书卷端,并校核其出处(丛书及册次),书名及著者项已加校正,版本项著录因问题复杂,暂未作修订; 

3《四库系列丛书目录·索引》由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编纂,数据库制作及数据处理由同馆钱建兴承担; 

4以上数据库及书目索引的直接利用者,为收藏上述丛书的图书馆及读者,其潜在利用者,包括海内外中国古典文献研究者; 

5数据库制作原理虽不复杂,因古籍著录情况复杂,为求准确无误、完备详尽,实际从事,殊非易易,因此反复校核,多历年所。读者使用中发现不足,随请示知,俾便改正。 



附录一:《四库系列丛书目录·索引》目录 

01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982-1986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台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3460余种/1500册) 

1986-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本(3460余种/1500册) 

02四库全书珍本(初集至十二集、别辑) 

台湾商务印书馆选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800余种/4800册) 

03文澜阁四库全书选粹 

民国十二年(1923)浙江图书馆影印钞补文澜阁四库全书本(1种/1册) 

04影印四库全书四种 

民国二十四年(1935)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4种/6册) 

05影印四库全书四种 

1996年浙江图书馆影印钞补文澜阁四库全书本(4种/6册) 

06影印文溯阁四库全书四种 

2004年甘肃省图书馆影印文溯阁四库全书本(4种/4册) 

07文津阁四库全书珍赏 

2004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4种/4册) 

08景印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 

1985-1988年台湾学生书局影印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463种/500册) 

09续修四库全书 

1994至200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5300余种/1800册) 

10四库存目丛书 

1994至1997年齐鲁书社影印本(4508种/1200册) 

11四库存目丛书补编 

2000-2002年齐鲁书社影印本(219种/99册) 

12四库禁燬书丛刊 

1997至1999年北京出版社影印本(600余种/310册) 

13四库禁燬书丛刊补编 

2004年北京出版社影印本(近300种/90册) 

14四库未收书辑刊 

1997至2000年北京出版社影印本(1300余种/300册) 



附录二:《四库系列丛书索引》编纂凡例 

(1)本索引据“四库系列丛书”所收子目书名及其著者名分别编排而成。书名、著者名后所标“□□第□□册”,为收入“四库系列丛书”各丛书名代号及其册次; 

(2)本索引依照四角号码检字法编排,首字相同时取次字之四角号码编排,依次类推; 

(3)书名中所含卷数、首、首卷、末、末卷、附录等,均不入索引; 

(4)书名前冠有“新刻”、“重编”、“新刊”、“评点”等字样者,为便检索,除以其原书名编排外,又酌加括省(置于括号内),以正书名之首字取码编排,作为互见款目; 

(5)合刻之书名,除依原有次第著录外,又另加分析编排,如: 

庆元条法事类八十卷开禧重修尚书吏部侍郎右选格二卷 第861册 

00247庆 

10 庆元条法事类、开禧重修尚书吏部侍郎右选格 第861册 

77447开 

34 开禧重修尚书吏部侍郎右选格 第861册 

(6)各书所附续集、外集、补遗等,附见于正书名之后,不另列条目,书名中相同文字酌予省略,如: 

赏雨茅屋诗集二十二卷赏雨茅屋外集一卷 第1484册 

90806赏 

10 赏雨茅屋诗集、外集 第1484册 

(7)书名前缀有纂修、刊刻年代者,以全称及非全称形式分别著录,如: 

10104至 

10 至正昆山郡志 第696册 

22711昆 

22 (至正)昆山郡志 第696册 

(8)书名相同而著者不同者,于书名后各注明著者,并依著者姓名之四角号码排列,如: 

10227尔 

尔雅古义(胡承珙) 第188册 

尔雅古义(钱 坫) 第187册 

(9)相同著者之多种著作见于同一册内,不重复著录著者,而于册次后注明,如: 

00227方 

方苞 第79册(2) 

(10)相同著者之多种著作见于连续数册内,先著录其册次起迄,再于册次后注明,如: 

01801龚 

22~鼎孳 第1402-1403册(2) 

吴 格 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研究馆员。
    ——————————————————————
当代伟业旷世盛举 《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出版
2002年5月10日06:05  人民网
【http://news.sohu.com/61/21/news200772161.shtml】

  作为《续修四库全书》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宋木文清楚地记得1994年7月4日这一天。在北京龙泉宾馆一间不大的房间里,来自全国出版界、图书馆界、学术界的众多有识之士济济一堂,经过充分的酝酿,正式启动了《续修四库全书》这一名垂青史的文化工程。

  《四库全书》这部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丛书,是那个时代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20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又用自己的智慧,为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留下了一部足可与之媲美的文库,两者前后辉映,共同构筑起一座中华古代基本典籍的大型书库。

  8年的冬去春来,百千人的焚膏继晷,2002年4月,《续修四库全书》这项几代文化人梦寐以求的夙愿实现了。

  承上启下 酬百年夙愿

  将分散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与积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孔子一生的主要成就,在于“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序易传”。古籍的整理在明清更是达到了极致,朱元璋曾说:“士庶家稍有余资尚欲积书,况朝廷乎?”于是有了皇皇巨制《永乐大典》。清朝的古籍编纂工程更是远超前朝,代表作便是《四库全书》。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正月,乾隆诏令各省征集历代及本朝图书,翌年二月,清政府集中巨大财力,由纪昀等任总纂官,组织了当时在各学科领域最有成就的学者360人,历时10年编纂成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百科性丛书———《四库全书》。它汇集了乾隆以前的历代重要著作,基本涵括了到那时为止各学科领域的优秀典籍。与此配套的200卷总目提要更是对乾隆以前中国典籍的系统梳理,这让《四库全书》成为后世学人了解先秦至清朝前期2000多年中国学术、思想、文化的最重要的典籍。

  但清代编纂《四库全书》是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是乾隆在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十全武功”后,为显示自己“超越汉唐”的文治政策,对全国书籍进行的一次彻底的审查。他通过对图书的筛选和净化,形成了钦定的“范本”,并以此“正人心而厚风俗”,维系统治阶级的秩序。

  对于这套丛书,20世纪以来,已有不少人提出批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寓禁于征,在整个征集图书的过程中,凡是认为有“违碍”、“悖逆”的文字,概予摒弃,直至销毁,在修纂过程中,约共毁禁书籍3000种,几乎与《四库全书》的数量接近。二是删改原文。凡是被认为对金、元、清人有诋毁侮辱处则多加改窜,甚至成段成篇地删除。这两点对于一部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巨著无疑是无可弥补的遗憾。

  另外,由于社会条件限制,当时民间的许多善本藏书并未被访征到,再加上当时编纂者的学术偏见,一些应该选录的优秀著作没有入选。《四库全书》并不全,于是要求续修之声不绝。

  早在清嘉庆初年,浙江巡抚阮元利用职务之便,在江南采购《四库》未收之书170多种,向朝廷进呈,并撰写《四库未收书提要》,倡议补修《四库全书》。20世纪初,上海商务印书馆掌门人张元济,计划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以销售赢余“请海内通仁,选择四库存目及未收书,刊为续编”;其时,更多的文人学者,还曾思忖利用日本退还的庚子赔款续修四库,一些学者已为续修撰写了相当一部分著作的提要。甚至连声名显赫的张学良将军也曾在20年代提出“拟垫私财”,对《四库全书》进行影印、增补和续修。无奈,由于战乱频仍、财力匮乏,有识之士壮志难酬。

  盛世修典。历史将几代人的夙愿留给了20世纪90年代。当此时,续修《四库全书》具备了最有利的环境。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历来重视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早在1958年,国务院就成立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包括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叶圣陶、冯友兰等一流学者。

  1981年9月,中国刚刚走出“文革”的阴影,百废待兴,党中央便发出“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随后恢复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我国的古籍整理与出版事业开始飞速发展。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一部网罗国内各收藏单位所藏善本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成并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标志着对全国存世古籍的普查基本完成。这不但为《续修四库全书》提供了基本的图书框图,而且在各大图书馆培养了一支版本目录学家的队伍。

  躬逢盛世的学者们经过反复论证和酝酿,于1994年初成立了由出版界、图书馆界、学术界以及投资方深圳南山区的代表共同组成的工作委员会,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宋木文、副主席伍杰统筹《续修四库全书》的编纂。当时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匡亚明先生对续修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乐观地认为《续修四库全书》在出版速度和出版质量上将超过《四库全书》。

  从《四库全书》到《续修四库全书》,从书名看仅仅是多了两个字,然而这两个字却包含着巨大的时代变迁,体现着一个国家传承民族文化的神圣使命。

  鉴古知今 续学术遗脉

  《续修四库全书》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拾遗补阙,更不是简单的资料的汇集,而是一次学术的继承与创新的过程。正如在其《缘起》中所强调的,要从学术传统上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建设一座由古代通向现代的学术桥梁,为中国传统学术最后两百年的发展清理脉络。

  《续修》的编委会主要由版本目录学家组成,顾廷龙、傅璇琮担任主编。王世襄、任继愈、侯仁之、徐苹芳、张岱年、戴逸、饶宗颐、钱存训、王振鹄等海内外文史哲各界21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组成了《续修四库全书》的学术顾问班子。另外,根据经史子集四部选目特点的不同,分别聘请了特约编委,负责选目工作,保证了选目的学术质量与版本质量,其权威性不容置疑。

  德高望重的古籍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先生一生致力于古籍的整理,九十高龄欣然担任《续修四库全书》的主编,为这项“过去想也不敢想的文化工程”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参与了《续修四库全书编纂缘起》和《续修四库全书凡例》的起草,在全书的选目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为全书题写了书名。如今斯人已逝,但由他题写书名的《续修四库全书》将名垂青史。

  著名古籍研究整理专家傅璇琮先生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形容担任主编的心态,在整个编纂过程中,在京的编委几乎没有一个周末不是在紧张的工作中度过的,选目工作的拣选之难、推敲之细,难以言状。

  版本目录学专家李致忠先生是《续修四库全书》的常务副主编,也是本项目的创意者之一,他告诉记者,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每朝每代都会有一批人自觉地承担起“为往圣继绝学,为来哲存真籍”的责任。从乾隆中期到辛亥革命以前,中国学术又积累了大量的重要成果,当代人同样有责任对之进行系统的整理,为后人留存可供借鉴的文化遗产。

  全国各地专家百余人参与了《续修四库全书》的选目工作。编委会至今仍保存着与学术顾问和特约编委之间的来往信函。上海人民出版社老编审胡道静是中国科技史专家,对于子部农家类选目总是慎重地提出增选书目,并详细介绍书的来源、学术价值、版本情况以及四库未收录的原因。他还将他所知道的中青年专家的电话及书信联系方式一一附在信后。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方面的权威、陕西师大的史念海教授在收到编委会寄去的史部地理类的选目后,不但自己认真审阅,还请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帮忙进行查找,最后写了长达18页的中肯意见。

  这样的事例在整个编纂过程中不胜枚举。《续修四库全书》是一场持久战,在这场持久战中,有一些可敬的人先后逝去,如顾廷龙、匡亚明、程千帆、邓广铭,他们的离世对于续修工程来说是巨大的损失,同时更使后继者心无旁骛地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可以说,一次“续修”,实际上是对当代经史子集研究水平的一次大检阅,是当代一流学者才智学识的激荡,是无数饱学之士毕生心血的结晶。盛世修典,修出了中国学者开放的心态,修出了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蕴。

  众志成城 襄旷世盛举

  《四库全书》虽收有内府刊本《周易注疏》,但现存的南宋初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的《周易十三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注、单疏合刻本,其学术价值远在《四库》所收版本之上,所以尽管《四库》已收,此次续修依然酌予收入。续修既强调系统完整的学术体系,又特别重视善本、珍本乃至孤本的保存和传播,因而需要大量版本目录学家的直接介入。

  此次参加续修工作的包括全国多家图书馆的版本目录学家。作为编委会成员,他们不仅负责提供馆藏书目,审核藏书版本,而且还直接参与选目定稿,最终确定各书所应采用的影印的底本。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续修真正做到了“博览约取去粗存精”,收录的宋元刻本、名家稿本,多为四库馆臣所未见。

  《续修四库全书》将各地的藏书选其精华汇集在一起,便于查找,便于保存,更有利于传承。而续修的意义还不仅于此,这次参与编纂的一些年轻人,很多都曾参与《中国古籍总目》的编制工作,续修进一步锻炼了这批新人,也为新世纪储备了人才,这将直接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步伐。

  续修也很好地锻炼了我们的古籍出版队伍。出版这样一套特大型的古籍影印丛书,不但时间持续长,而且编辑工作十分复杂,从确定选目到装订成册包括十几个环节,需要面对各种难题。担此重任的上海古籍出版社专门成立了《续修四库全书》编辑室,制定了详细的章程,对底本图书的借用与复制、分册目录与辑封都作了统一的规定。在整个编辑出版过程中,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两届领导班子,两任社长李国章与王兴康赓续不断,始终全身心地投入这项工作。

  史部的《历代地理指掌图》原拟用国内所藏最早的明刻本,经查阅资料后发现,此书有南宋刻本存于日本,而且南宋刻本中的一些重要标识是明刻本中所没有的,经过与编委会的协商,续修最终决定选用日本的版本。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为了寻找好的底本,负责资料收集与底本借阅的同志经常一年中半年奔波在外,寻访的国内图书馆、博物馆、海外图书馆及私人藏书家达115处。由于流传年代久远,古籍常常会出现缺卷残页,在5000多种书中需要配页的竟达1800种,总计12000页。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续修出版过程中,先后查阅的图书达15000种,最终印刷的5000多种书是从全国82家收藏单位选出的。当大批知名专家学者为续修全书殚精竭虑之时,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编辑出版人员也在默默地奉献。

  与其它大型丛书不同的是,在该项目刚刚启动时,《续修四库全书》工作委员会就领导有关人员开展图书的征订和发行。经过努力,目前已整套销售225套,另有分部销售的60套可望配套补齐,先后共收书款7000多万元,这种滚动式经营大幅度地减少了投资压力,原预计要投资8000多万元,实际投资1050万元就完成了,打破了过去出版大型古籍丛书只赔不赚的怪圈。

  《续修四库全书》虽有国家主管部门的支持并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出版工程,但国家并未投资,政府部门也未出面组织,完全是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这个缺钱无权的社会团体牵头,各单位自愿组合、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工作委员会所承受的压力之大、协调任务之重,可想而知。负责选目的编委会、提供书源的80多家图书馆、先后两次投资的深圳南山区人民政府、承担出版任务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在8年的时间中相互依存相互尊重,协调共进,保证了续修工程的善始善终。

  前后辉映 筑精神家园

  《续修四库全书》的完成,不仅是出版界的一件盛事,而且是中国文化事业的里程碑。《续修四库全书》沿袭《四库全书》体例,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用绿、红、蓝、褐四色装饰封面。精装1800册的《续修四库全书》,每册平均700页,如果把整套书竖立起来排列,总长度就达72米,摆起来足足有一面墙,令人叹为观止。它必将以其宏伟的规制、严密的体系、磅礴的气势屹立于当今的学术之林。

  据历史学家陈垣1922年对文津阁《四库全书》所作的统计,《四库全书》所收书籍共3462种,《续修四库全书》收书5213种,比《四库全书》增加51%,两者相加所收书总数在8000种以上。以我国现存古籍10万种计,它们占到1/12,可以构筑起一座中国古籍的基本书库,中国1911年以前的重要典籍大致荟萃于此。

  民国初期倡议续修时,学者认为续修必须解决两大问题:“有在修书之前未经发见者,有在修书后未及收录者,前者宜补,后者宜续。”而我们今天见到的《续修四库全书》基本实现了这样的目标。

  这次补选之书主要是被《四库全书》遗漏、摈弃、禁毁或列入存目而确有学术价值的图书。四库馆臣对戏曲、小说持鄙视态度,一概未予收入《四库全书》,此次编选,两类共占40册,马致远、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孔尚任等人的传世名剧和《三国志通俗演义》、《西游记》、《忠义水浒传》、《红楼梦》四大名著都收罗在内。续选之书主要是乾隆中期以后至辛亥革命以前近300年的书籍,既有清代中期以纪昀、戴震、翁方纲、彭元瑞、任大椿、孙希旦、王念孙、阮元等为代表的乾嘉学派的著作,也有清朝后期以魏源、龚自珍直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章太炎、王国维为代表的新学。

  中国的文化学术史如果没有这些灿若群星的学者的加入,显然是不完整的。据统计,《续修四库全书》中乾隆以后近300年的著作共收入了2770种,占全书的52%,在经史子集的各个分部,乾隆以后的书目也都占有一半以上的比例。用大半的篇幅收录清朝的著述,显示出《续修四库全书》继往开来的重要价值。如今《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的撰写还在进行中,它的完成将使《续修》具有更加完备的学术价值,鉴古知今,追本溯源,嘉惠于后世的研究。

  用“当代之伟业、旷世之盛举”来形容《续修四库全书》并不过分。《续修四库全书》虽然沿用的是清朝的老字号,但在收书范围、出版规模与质量上都远远超越了《四库全书》,它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产物,是我们伟大祖国走向盛世的文化标志。

  从《四库全书》到《续修四库全书》,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以这样的形式代代相传,建立起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在中国文化扬帆出海走向世界的今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永远是我们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本报记者 杨雪梅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