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
昨天的<深圳特区报>载该市有一个"社会组织孵化实验基地",于去年3月开业,有6个社会组织已孵化成功,第二批6个已进驻基地,进入孵化过程。这个基地是怎么孵化的,报上没有细说,不过我觉得社会组织要经过官方孵化,总感到有点滑稽。也许在公民社会很不发达的情况下,这样做也有它的好处。
我认为社会组织与其让官方来孵化,不如与企业结盟。我十多年前有一次到老同学汤一介乐黛云家,乐说她负责的比较文学学会经费困难,印一次会刊要两千多元,问我是否能找到便宜一点的印刷厂。她还说,钟敬文老先生的儿童文学学会也是没有经费,想开个会印个会刊都很困难。这一席话对我触动很大。
我回家后给一位过去认识的企业家写信,说现在有些学术文化组织因为缺乏经费,开展活动很困难。其实他们的需求很低,每年如有一万元左右,就可以开一次会,出两期会刊。企业如能拿出10到20万,资助10到20个民间的学术组织,不但可以有力地推动这些学术领域的发展,而且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strong>
我当时天真地设想,这是一个三赢的好事:1,可增加这些学者交流学术思想的机会,有助于活跃学术气氛、推进学术研究;2,可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在这些会刊上印出会刊由某某企业资助,等于廉价广告;3,企业和学术团体的联系与合作,有助于公民社会的成长。这是我一相情愿,无奈人家一阔脸就变,没有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