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丁咚 //www.sinovision.net/?454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世事乱谭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如何应对美伊双重逼迫?

已有 1134 次阅读2010-3-11 12:49 |个人分类:中国时事|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中国如何应对美伊双重逼迫?

丁咚 文

 

《环球时报》今天报道,伊朗外交部9日呼吁中国顶住美国压力,不要同意美国及其盟国提出的对伊制裁新提案。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梅赫曼帕拉斯特说:“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有足够的实力顶住美国的压力,自主作出决定。”“我们希望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维护其国家利益为重。”9日下午,梅赫曼帕拉斯特对中国媒体作了进一步解释,他先称赞中国做了“很好的努力”,表示伊朗外交的重点在亚洲,但随后又说如果中国最终没能顶住西方压力同意制裁伊朗,将影响到伊朗与中国的关系。

美联社的报道认为,伊朗是在“敦促”中国顶住制裁压力。法国欧洲新闻电视台10日评论说,伊朗此次向中国“放话”,意在阻止中国像2006年那样为联合国安理会对伊制裁开绿灯。

中国媒体是带着情绪对此进行报道的。《环球时报》认为,伊朗最新表态“软中带硬”,“这种话恐怕所有中国人听了都不会觉着舒服。”“这么多年来每当伊朗和西方迎头对撞时,中国都是及时的‘劝和者’,对这份付出伊朗似乎有些不领情。”“在最近的伊朗核问题上,伊朗向中国施加的压力甚至比美国还要大。”

伊朗做此表态的背景是,美国上月提出将向联合国提出制裁伊朗新方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2月22日表示,伊朗宣布新建两处铀浓缩设施的计划进一步证明该国无视国际社会对于其核计划的关切,美方将就制裁伊朗问题于未来数周内向联合国提交明确建议。作为伊朗的朋友,中俄两国的态度被认为是新方案能否通过的关键。为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中俄进行了密集的游说工作。以往一贯为伊朗“撑腰”的俄罗斯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本月初在法国表示不排除制裁伊朗的可能。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9日表示,俄罗斯从理论上确定参加制裁伊朗的行动,但制裁必须是最后选项,且不能影响伊朗民众。俄罗斯在伊朗问题上的暧昧态度,以及伊朗不可能在核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这两方面的因素都使中国被推到西方与伊朗对峙的舞台中央,全世界都在看着中国怎么做。

伊朗在此时刻向中国发出呼吁,要求中国顶住美国压力,在制裁伊朗问题上帮忙。应该说,客观上伊朗也的确被逼到了墙角,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制裁伊朗问题上将成为最终的仲裁者。为此美伊双方都加紧了对中国的逼迫。《环球时报》上月10日报道,伊朗顶着西方的制裁呼声宣布开始生产更高纯度的铀,西方媒体一致宣称这将使伊朗很快造出核弹,伊朗核问题来到“摊牌时刻”。美国雪城大学专家麦扎德?波露杰迪说,如今在华盛顿抨击伊朗已经成了一种“大众运动”。对北京来说,目前被要求配合西方制裁伊朗的压力是空前的。“伊朗和西方都在逼中国选边站。”特别是《纽约时报》认为,“如果俄罗斯确实与其他大国一道支持奥巴马呼吁对伊朗更强硬制裁,那将孤立中国。”

最近伊朗为报复俄罗斯而驱逐俄罗斯飞行员的举动表明,伊朗对中国的威胁绝非泛泛而谈。《环球时报》从国家性格以及波斯帝国特殊的历史角度,对伊朗可能对中国支持制裁伊朗做出的反应进行了大篇幅的分析。该报援引瑞典安全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卡利斯·纳尼的话说,倘若真的出现这一幕,伊朗对中国的仇恨“一定会超过西方”,除不会断绝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外,其他的一切都有可能降到谷底。

正如法国《世界报》所说,如何在伊朗核问题上决断取舍,将是对中国领导人的一项重要测试。目前对中国来说,处理制裁伊朗问题,是一项十分棘手的工作。由于俄罗斯的后退,美伊都将解决问题的球踢到中国一边,与此相关的是中国的国家利益的取舍。因此,中国也必须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如何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确保中国的国家利益最大化,是中国的首要课题。而核心在于,中国能否在美国、伊朗、俄罗斯三国之间保持微妙平衡,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交汇点。

中国的北方邻国俄罗斯最近的动态颇显不寻常。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对中国迅速崛起为堪与美国比肩的世界强国日益怀有警惕之心。众所周知,中俄交好的大背景,是苏联解体后因俄罗斯衰落转而寻求与中国加强关系以共同应对唯一的超级强国美国的挑战,因此多极化是中俄两国的共同主张,也是两国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之一。但如果中国强大到与美国一起共治世界,同时使俄罗斯更加趋于边缘化,则是俄罗斯不愿看到也是必然要遏制的。因此在对华合作中,俄罗斯一方面积极推进双边关系,另一方面又留有一手。近期这一动向更为明显。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与欧盟成员国之一的法国达成重要军事协议,联系更为密切;俄罗斯总理即将开始的印度之行据说也将深化双方的军事合作,向俄罗斯出售尖端武器;更耐人寻味的是,俄罗斯一贯与中国紧密协作,在伊朗问题上共同对抗西方,但这次却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俄罗斯在不削弱中俄关系的情况下,开始寻求外交新突破,以预应中国发展为超级强国后的国际政治新格局。在这一思想主导之下,牺牲伊朗,以成全与美国的战略关系;向欧洲进军,稳住俄欧关系;同时在中国西部培育虎狼之国印度,以作中国的掣肘之患。

对此,中国应该有个清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围绕制裁伊朗问题,明确中国的现实策略。用三句话来表示就是,拉住俄罗斯,稳住伊朗,钳住美国。

与俄罗斯步调一致,共同应对制裁伊朗问题是缓解中国压力,最终妥善解决制裁伊朗问题的重要条件。中国要抓住俄罗斯犹疑的心。很显然,从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出发,单纯的伊朗因素已经不足以使它作出力挺伊朗的决定了。这也是俄罗斯态度暧昧的根本。但将此问题放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宏观背景下,则显现出另一番图景。中俄战略协作在当今世界格局下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俄罗斯的生存和发展,俄罗斯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一流国家的作用,暂且还离不开中国的合作。中国拉住俄罗斯的关键也在于此。而只有拉住俄罗斯,才能形成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真正力量。中国要向俄罗斯表明,中国的发展对俄罗斯不是威胁,而是机遇;在新的条件下,中俄战略协作的生命力依然旺盛,对于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伊朗对中国的意义不会仅仅是一个地区大国,而更具有全球意义。作为坚定的反美国家,伊朗在中国的国家利益天平上具有重要地位。中美关系错综复杂,合作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但两强相争的客观局面,又使双方时时面临发生矛盾甚至对抗的风险。今年以来中美多次过招就是显著例证。在当前的国际秩序中,美国依然占有绝对优势,美国手里对付中国的牌很多,因此中国在发生中美冲突时往往处在被动处境,疲于应付。这一现象在新的一年里似乎有扭转迹象,中国开始巧妙利用自身上升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美国周旋。但在对美外交中,中国必须坚守几点,一是不能陶醉于中美合作的甜蜜氛围中不能自拔,而是要懂得,中美利害关系太过密切,因此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盟友关系;二是不能被美国牵着鼻子走,二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依据国家利益和国际大势作出科学判断;三是必须拥有足够的筹码,让美国在对华关系上投鼠忌器,特别是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不少软肋和问题的情况下。伊朗对中国而言有几个利好因素:西亚地区大国、发展中国家、产油大国、反美、与中国具有悠久的传统友好关系,总而言之,从短期看,伊朗符合中国的政治经济利益,从长期看,与伊朗发展朋友关系,也是挑战美国一霸局面的战略需要。但要使伊朗认识到,中国珍惜与伊朗的友好关系,但中国有自己的利益底线,在不触碰中国的利益底线的前提下,中国会坚定支持外交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原则立场;为了不触及中国的利益底线,在当前紧张局势下,伊朗必须进行必要的让步,以便中俄携手合作,使美国主导的制裁行动破产。

钳住美国,是这一问题能否解决的关键。美国为首的西方与伊朗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举世皆知的事。在伊朗坚持拥核的情况下,美国在伊朗问题上能够采取的措施,无非是制裁、战争,或者接受调停者的条件,在满足其部分利益诉求的前提下,达成媾和协议。无论哪种选择,对美国来说,都是艰难的抉择。战争,特别是像伊朗这样具有坚定的战争意志和战争能力的国家,对于深陷伊拉克、阿富汗战争泥淖的美国是不堪承受之重,因此尽管以色列不断鼓动战争,因此美国并未松口,将外交和经济手段作为首选,这一点美国军方态度也很鲜明。媾和,是一场艰难的拉锯战,拥核和弃核,是双方矛盾的焦点,谁也不会做出实质让步。制裁,则面临伊朗的激烈反弹,伊朗断然不会束手就擒,甚至有铤而走险爆发战争的危险。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中国进行外交努力的基础实际也存于焉。战争,是美伊双方都不想面对之局面。中国要让美国认识到,美国为首的西方如果坚持逼迫伊朗,那么战争也许就会不可避免,为此美国将付出惨重的代价,旷日持久的战争将使美国雪上加霜。中国将力阻通过对伊制裁案,但也会承担起国际责任,将积极开展外交努力,促使伊朗回到谈判桌,并在相关议题上采取务实态度,以期达成双方均能接受的协议。中国有必要强化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斡旋能力,强化自己在全球事务上的存在,最终赢得对美外交战的均衡优势。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