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4|||
方舟子为何搅浑韩寒之争?
丁咚文
韩寒“代笔门”风波,由于春节前夕方舟子的高调介入,使得原本开始熄灭的战火重新燃烧起来,而且越来越旺,吸引了中国各界的关注,有望成为新世纪以来影响最为深远的重要新闻事件之一。
这一事件看似起因于网络名人麦田《人造韩寒》的博文,实则是韩寒“三论”诱发的舆论分裂的继续,并随着重量级人物方舟子的加入而更加复杂化。
韩寒绝对料不到自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正应了那句老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他一在门前挂了白旗,立即引起了连锁效应,将他头上的光环无情地一层层地剥开来,直到公众看到一个血淋淋的本相。
他起初在公众中是以一个毫不妥协的、战斗的公共知识分子形象出现的,为此他还被国际舆论视为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然而他自己亲手为自己卸下了这副重担——众所周知,在中国要当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必然要以牺牲某些现实利益为代价的。
他最终迫于现实压力,试图让自己变成一个知识“政客”,一面说些民众想说然而又无关痛痒的话,一面为利益集团开脱摆好,既要享受民众的膜拜,又欲收获现实好处,两面讨好,左右逢源。
如今看来他是失策了,世界上没有那么完美的事情,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今概莫能外。果然,在他挂起降表的同时,质疑和反对之声就如潮水般涌来,虽然支持乃至力挺之的仍然大有人在。而最致命的一击来自一篇看似不起眼的博文。
就像方舟子所说的,这个雪球越滚越大,缘于韩寒反应过激——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因为韩某势力之大超乎了那位质疑者的想象,于是他立即从原地撤退并向韩寒道歉了。在这一战果的鼓舞下,韩寒看上去昏了头,竟然悬起赏格来,由此引来了势力与之旗鼓相当的方舟子迎头痛击,情势由是急转直下,韩寒连连败退,形象在三论之后再遭重创,“气急败坏”(引方舟子语)之下要和方舟子对簿公堂。
韩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受到此一事件打击,后悔当初当了作家。公众都已看到,此前他已经通过公开发表“三论”放弃了“公知”的时代使命。他或许已经忘记了,他在今天能够位列中国少数富有的作家之列,以致可以玩他少年时代就向往的赛车事业,完全是基于他写作和此后作为“公知”声名大振的前提的。
而他背弃这些,宛若游戏,由此可见他不仅“嫩”,而且毫无操守,遑论深刻、责任?
说这些仅仅是就事论事,但并不意味着我对方舟子的搅局行为的赞赏。相反,我认为某些人希望岁末年初的韩寒之争转移方向,将水搅浑,使之复杂化,以此结束革命、民主、自由等敏感字眼的讨论,而最好的手段莫过于抹黑、整垮已经丧失道义形象的韩寒。
在此关键时刻,有人捅了韩寒这个马蜂窝。他完全可以置之不理,或者哂笑一声。即使我是个局外人,也深知在中国的思想界、知识界,请人代笔者不在少数,以团队进行包装打造者大有人在。韩寒就是有这些情形,也是他们中的一员而已,方某人不会比我这样的外省人还无知,却在往昔对这些现象视若无睹,而唯独将打假目标指向韩寒,对其落井下石,不光是不厚道可以形容之了,简直就是居心叵测,甚至有充当打手的嫌疑。
真正可怜无辜的是随着他们舞之蹈之的广大民众,人家根本没把你们放在心上,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尽情表演,你们的捧场只是陪太子读书,只会徒增他们的娇气,并在他们已经累积的虚伪声名上增添几道光环而已,而对公众来说实在没什么裨益。
如果说方韩大战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话,就是让人们看清,在中国要做一个有良知、为公众的知识分子何其之难,而要堕落成名利之徒又何其容易,这又何尝不在提醒我们:现状已经如沉疴在身,不痛下决心改变之,势必病入膏肓,以致无可疗救!
纽约桃花: 您这话已经盖棺定论韩寒的文字是团队写的, 这对韩寒不公平。 方舟子打倒韩寒的目的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他自己17岁写不出来这等文章,不代表韩寒写不出来。如今 ...
纽约桃花: 看的原文我看了,方说70年代才使这样,说明他90年代很少去医院,我90年代看到的北京某些医院与韩寒描述的差不多, 吓得我掉头而出, 去国际医院看了, 这没什么奇怪的! ...
真实话语: 方的质疑不仅仅是17的人写不出这等文章。简说对求医的质疑。韩父说,求医是写实文章。据此,方指出求医抨击的时弊是中国70年代末医院的时弊,不是当时,90年代末 ...
纽约桃花: 您这话已经盖棺定论韩寒的文字是团队写的, 这对韩寒不公平。 方舟子打倒韩寒的目的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他自己17岁写不出来这等文章,不代表韩寒写不出来。如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