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丁咚 //www.sinovision.net/?454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世事乱谭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高华之死为什么成了公共事件?

已有 2569 次阅读2012-1-1 07:51 |个人分类:中国文化|系统分类:时政资讯| 高华 分享到微信

高华之死为什么成了公共事件?

丁咚 文

 

本来我与高华先生并无任何私人交往的,也没有借着他的故去打秋风的意思。但我对他的学问、人品是高度景仰的,因此中国选举与治理网在网上留言悼念高华先生的时候,我以尊敬的心情追随之。搜狐网的编辑特意电询我有无意思写点悼念先生的文章,我虽然对这位先生所知不多,但一方面蒙编辑先生关注之殷,一方面我也想表达我对逝者的敬意,因此才有了如下的文字......

一个历史学家死后备极哀荣,与生前的寂寥落寞形成鲜明反差,几乎引起了一场公共领域的大震动,学界、非学界人士纷纷以悼念这位先生为幸事,多家网站开设专题,各种纪念文章一时洛阳纸贵。

这恐怕是只有在中国特殊环境下才会发生的现象。因为这个人太与众不同,太有风骨,并言人所不敢言,如暗夜中一道闪光,照彻寰宇,打动了知识界的心。

这位独具魅力的人就是南京大学原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历史学家高华先生,他的著作并非像那些享受官家赐食、乐哉悠哉、勇于制造文字垃圾的“学者”那样等身,然而他的党史、民国史研究篇篇独树一帜,被公认为是党史研究领域的“三剑客”之一。

而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他在香港出版的《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与此同时,他在大陆没有任何一本著作公开出版,直到2010年。这一年,他的文集《革命年代》终于在史学界崭露头角,并超越了史学界。此前,由于知识界的广泛声援,他的现实处境得到了某些改善,在此背景下,他的著作也有了公开发表的机会。

想来他虽然学养极深,却长期默默无闻,以至于我对他一无所知。所幸得之于朋友们的介绍,我才知道了他的新著《革命年代》,并竭力搜求,大快朵颐。

回到题目,为什么一个史学家会得到公众如此强烈的关注,知识界共悼他的死,而且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他的生平资料和著作?

首先要归因于他太伟大,太稀有,在他所研究的领域。物以稀为贵,人以品自高。他的著作及为人品格可谓学界翘楚。《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光看题目,就足以撼人心魄,并能窥见其中的滔滔雄论了。正像多数人知道的,在我们这个国度,没有人可以逃离体制,以及它必然带来的羁绊。而高华先生身在体制内,却勇于求真求实,打破党史研究的禁区,还原执政党及党首的历史真相,非一般的魄力、识见所能尽言。

其次要归因于我们这个时代,万马齐喑,人心思变。人们对任何脱离藩篱,追求真我,启人智慧者由衷地敬服。“变”是时代的常态,“变”是永恒的存在。凡是固步自封,抱残守缺者,总是遭人唾弃的。而相反的是,高华先生敢于从束缚人、钳制人的体制中走出来,遵从内心良知的召唤,以史实为依据,撰述文章,辨求真理,表现了学人的高风亮节和大无畏气概,与那些苟且偷生、拾人牙慧乃至谄媚阿谀之徒形成了鲜明对照,尤其是他的著作开时代风气之先,引导人心,具有历史和启蒙的双重价值,对于当今时代,对于在困顿中前行的中国,对于万千嗷嗷待哺的民众而言,意义更是非凡!

谨此悼念高华先生。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