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南方小子 //www.sinovision.net/?454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深院静静小楼空?秋来伴清风。烦情男女相思重,都向往,月下蒙胧。同窗他侣,满心花絮,纷飞似落红!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何氏祖源的由来

已有 735 次阅读2022-8-23 00:08 分享到微信

抚赤充蚊淳蜒险沤削卡裔毅抡咕碘斥可近趟订锋告唱认炎箍若耙访敢盟谷弓德怪橇图荧颅闪宙轮妈

念祖思亲,人之常情,对祖宗的来源和宗族的繁衍状况有明确系统的认识,就必须立族谱记载与考查。

黄帝战胜蚩尤统一华夏,在位一百年。至第五世后稷定姓为姬,稷的第二十三世孙姬昌继父季历为大王,曰周公,号西伯侯,姬昌的儿子姬发在公元前1122年灭商纣王,建立周朝,称武王,追尊其父昌为周文王。武王死后,其子成王戏桐(姬诵》继立,成王封胞弟叔虞于唐,号曰唐侯,建都唐(山西翼城)唐侯的儿子燮(色)改国号为晋,公元前678年燮的第十一世孙曲沃武公封其叔父姬万于韩,(陕西韩城南),姬万以封地为姓,韩姓从此诞生,称为韩万。万的第五世孙厥以封邑正式称为韩姓始祖,厥是晋国大卿,位号日献子,厥的第八世孙景子名虔开始称侯,与赵魏同时建立诸

侯国,同列战国七雄(韩、赵、魏、齐、楚、燕、秦),从景侯开始至宣惠侯共七代称侯,宣惠侯始称王,至安王共五代称王。韩王安之韩国于公元前230年为秦所灭,安之次子非出使秦国,为秦始皇所杀,非之子允为避秦锋,且避父仇,为保全自己,在公元前230年携眷避匿于安徽省的庐江郡,然后到公元前218年后改姓何。

何氏的来源是韩氏的一脉,无庸置疑,关于韩氏为什么改为何姓呢?秦始皇于公元前230年灭六国统一中原,到公元前218年巡狩时过博浪沙,韩国旧臣张良为报灭国之仇,令力士击始皇而误中副车败事,始皇认为必定是六国的遗族所为,遂密令捕杀六国遗族,欲行杀尽灭绝。

韩允公一家虽早已于公元前230年灭国时避匿于庐江郡的东津渡口,造舟渡载行人,收取渡资来维持生活,这时,虽是安然生活了十多年,但目前听到追杀的风声甚紧,急得也无计可施。再逃走嘛!不可能,第一,家中人口多,又老又少,累赘大,第二,往那里逃呢? 到处都是秦军的天下。因此不再逃迁,死守庐江。有一天,追杀六国遗族的秦吏来到东乡渡口。在渡船上,秦吏诘问姓氏,允公急中生智,但惊得周身寒栗,指着冰冷的河水而答日:姓此。他本意是以河水寒冷的寒代韩。而秦吏竞以为姓“河"遂登记允公一家

的姓氏为“河氏”。并发给姓氏登记牌为“河"姓。后来有秦吏的同行者将此事告知,乃大惊叹道:吾家免于刀锯之祸,乃河字之力也,但人的姓氏当以人附丁口,岂可似水泛滥而无所归耶!遂依音改为何氏。

何氏就是在这动乱的年代里诞生的,允公便是由韩改何的始祖.而我们是允公所传,故我们把允公尊为何姓始祖一世。

至此,何氏的祖源已一清二楚了,何姓实本于韩,而韩又源于姬,姬氏的鼻祖是黄帝,由此得出一个结论,何姓同是炎黄子孙。

 

 

 

何姓堂名的由来

 

古时候,一个地方或一个郡,在政治上或经济上出了名人,则称奉为“郡望”,其家族则称为“望族”,这个“郡望”则代表了一姓的权威,郡名就变成了一个姓的代表名称,叫做堂名。有时一个郡有几个姓都出了“郡望”时,则几个姓都同一个堂名。如温、孙、王、郭同是“太原堂"之称。同时,有些堂名取用祖宗的官衔。还有取用祖宗的谥名的。

一、庐江堂

庐江是古代政区的一个郡名,即今安徽省的庐江县。在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灭韩国,韩允公携眷避匿于庐江郡。到公元前218年后,秦始皇下令杀尽六国遗族之时,韩允公遇秦吏诘问其姓氏,指河为姓,免除了杀身灭族之祸,遂依音改河为何。

后来,何姓二世祖成公做了胶东相,四世祖比干公做了大将军,授元帅之职,成了庐江郡的“郡望”。所以,庐江堂的堂名从此产生。

二、东海堂

关于东海堂的来历与庐江堂大体相同。东海也是一个行政区划。秦时设置东海郡,楚汉相争时称郯郡,即今山东省郯城北,何姓几代名人如承天公、何逊等都在东海郡成名,并成为郡望,因而得名东海堂是也。

三、学海堂

学海堂的来历是东汉时何休,学问渊博,精研六经,以十七年的时间撰写成《春秋公羊解诂》。他的著作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等。京师称之为学海,故而得名也。

四、水部堂

关于水部堂的来历是晋朝时候何逊(公元443—518年)官至尚书水部侍郎,声望甚著,故以其官衔而得名水部堂也。      

五、留耕堂

关于留耕堂的来源是番禺沙湾何的,因为他们的始祖尊崇“阴德原由祖宗种、心田留与子孙耕”。所以他们的祖祠曰“留耕堂”

六、陈郡堂

这是属于河南省汝宁府的,由于他们的老祖宗是在陈郡成名“郡望”的。

 

 

韩、何、卓、韦、同宗之说

 

何氏是韩氏的一脉,卓、韦也是韩氏分出来的。韩、何、卓、韦乃是同宗异姓兄弟,但非一脉所传。何姓是韩王安的子孙,而韦氏共有三个不同的支脉。其一是西汉功臣大将军韩信被吕后所杀,丞相萧何为保全韩信的后代,暗中叫蒯彻把韩信的两个儿子送往南粤避难,取韩字的前一半卓字为兄之姓,后半部韦字为弟之姓,称为卓氏和韦氏。这二枝与韩何同根。其二是韦氏的正宗,源出于彭氏,是以国命名之姓氏,夏帝少康封大彭氏之子孙元哲于豕韦的诸侯,成为夏的同盟部落,是夏王朝的主要支柱之一,所以豕韦国乃韦氏的正宗。其三是汉代疏勒国的原有姓氏,其后代都称为韦氏。

 

 

 

百家姓的由来

 

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叫姓或叫氏,据《通志·氏族略序》上说:三代夏商周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三代以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即郡望)明贵贱。秦汉以后,姓氏不分,或言氏、或兼言姓氏。

我国的姓氏始子炎、黄帝,而盛于周文王的分百姓,到明朝洪武初年,吴沈选千家姓,共得姓一千九百六十八。当时,曾一度兴起各姓立族谱之盛,在以各地方言为基础,同姓则合并,实际如今姓氏有五百零八个。而百家姓图书所戴姓氏是源于宋朝,故姓氏排列是按宋代所立的顺序而登。姓氏的区别,或得于祖先的号,或得于祖先的谥,或得于祖先的爵号,或得于祖先的官衔,或得于祖先的字,或得于祖先所居之地等等。

自魏晋至隋唐时,每个郡州的显贵家族,称为郡望,意思是世居某个郡为当地百姓所仰望的家族,或某姓的发源地。

我国少数民族的姓氏未载入百家姓的图书上,是因为有的其本族的文字,难于识别,读法不一,译法又不一致,因此难于登载。有的少数民族又恰似无姓。有的则与汉族同姓,共姓。

百家姓的郡望名称,就是各姓氏的堂名。    

 

 

关 于 何 仙 姑

    

何仙姑是太郎公之女,系黄氏妣所生。仙姑生于后晋天福二年丁酉岁(937年)。年方三、四不茹荤,六、七岁入南岩独坐静思(南岩即福建省武平县岩前镇的狮岩)。修道不食不饥,十一、二岁仍不尚粉饰、誓不适人、知过去、识未来,乡人惊异,到了及笄之年,腾云驾雾、神显灵通,合邑称日:“仙姑"。宋太祖乾德三年乙丑岁(965年),这时太郎公年已七十有三。有泉州府同安县姓郑名自严者,号曰:“定光”,年四十有六,得道成佛、来游南岩。喜曰:此地可以建禅堂、恳求太郎公募化施舍。当时公辞日:此乃吾女静修之室,自幼修道之所,不能从也。后来,定光一日入岩,适值仙姑出观洪水,定光遂蹑入岩中,登堂趺坐。仙姑观洪回来,呼他离座,定光恃若无恐,仙姑则于岩顶泼水以淋之,定光仍不离坐。(泼水至今仍不断由岩顶滴下,自一九五一年环岩周围开路登岩顶以后,滴水稍有减弱)。仙姑只得叫来老爹,当太郎公来到时,见定光仍然趺坐,这时公发觉雄狮猛虎蟒蛇皆恬然潜伏,公乃钦其神显灵通。遂大发慈悲,答应施岩为禅堂,施屋为僧房,施塘四十六亩,施地三十三亩为建均庆寺,施田四千七百八十秤,粮米三十九石零八合,永为光佛供养。自施之后,公乃携眷到离岩十五里的冷洋浏坑,那里周览形胜,水绕山环,洞员峰聚,公即开基置田产,遂居于此焉。后来,仙姑居住于五世孙六一公家,终于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享寿一百五十岁,临终时青天白日,一团云气升天,闻空中有鼓乐之声,引导仙姑升天而去,后人为怀念仙姑,就在仙姑原修道之狮岩左侧建一仙姑亭,塑有何仙姑石像,四时享受百姓之香火,该石像1965年被毁,1986年重塑木像,1993年旅台乡亲何庚生捐资重修仙姑亭,永享万家火香也。

太郎公遗嘱

 

我生天地之间,忝居中华之国,薄宗原系出庐江,住汀州武平县盈塘里狮子口手炉山开基立屋场。宋朝开治天下,清良南方有一老佛,号日:定光,前来南岩募化于我,我即施岩为禅堂,施屋为僧房,施田四千七百八十秤永为老佛供养。诚心对佛,古佛真诠云:远去不妨,子孙蕃盛,世代荣昌(此三句即佛语)我即缄默寂然上章,愿随佛家山脚转,子孙世代昌,庐江支派远,奕世更流芳,叶落九州地,根同一脉香,全仗苍天佑,常蒙古佛光,荫我子孙众,世代保安康(此以上公答佛语),公又日:我即携带家眷到冷洋离岩一十五里,周览形胜,水绕山环,洞员峰聚,爰是开基创业,住居十载,子孙繁衍,各卜庄基。长房河田住,赤岸是二房,四房海丰去,三房住冷洋,五房河源住,共祖各有方,六郎八郎住居远,三郎五郎在近旁。我今夫妇带一女,致嘱五郎夫妇年七九,世上难逢百岁人,唤齐三四及五郎,同至膝下听言章,尚有腴田二百亩,作为余夫妇与女,生奉养死祭葬,葬后兄弟轮流管,不必混耕说短长,张公九世同居住,皆因不听枕边言,敬祖敬宗亲友睦,子孙济济世代昌,兄友弟恭敬天地,荷蒙日月共三光,天地垂鉴终有见,忤逆之人定不祥,我今遗下屋与庄,任尔子孙住,任尔子孙饱食粮,孝敬祖宗天地佑,忤逆儿孙天地殃,若依此致语,子孙世代昌,荣华同地久,富贵与天长。

 

 

太郎公遗嘱诗

 

当年种福梵王宫,走马来朝道始通。

三徙厥居经沐栉,一身如寄转西东。

丈夫鼎立何曾定,奇士纵横到处逢。

克创丕基皆是俊,能开大业便为雄。

枝枝叶叶根非异,万万千千脉总同。

记取埙篪歌且翕,常怀源本报须丰。

吾家既得明神辅,汝辈行邀降福隆。

勿谓禹功惟洛,河归大海正朝宗。

诗意浅释:前四句讲述太郎公施赠钱粮,田舍给定光佛,行善积德,因此家道兴盛,及回忆由石壁乡到岩前,又从岩前迁居冷洋乡,几经周折,历尽风霜的过程,讲明创始基业的不易。五、六、七、八句则由此总结出大丈夫鼎立四方,纵横天下,只要能创大基、立大业,便为人杰才俊。九、十、十一、十二句劝谕后世子孙繁衍昌盛以后,要恒念同根共脉,应象古时的乐器弹奏的音乐一样和谐共鸣、和睦相亲,而且要经常饮水思源,报效祖德。最后四句勉励子孙要象海纳百川那样奔涌向前,建功立业,而且因为有圣灵的庇佑,一定能够成伟业,振家声。

 

 

武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将何太郎千年

古墓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批复

县文化局:

送来《关于将何太郎千年古墓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请示》收悉。为进一步做好何仙姑这篇文章,加强海外联谊,服务经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同意将何太郎千年古墓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请你局按有关规定抓紧办理并做好保护工作。

    武平县人民政府

                                一九九七年九月二日

 

武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何太

郎千年古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各乡(镇)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县政府已同意将“何太郎千年古墓”列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予公布。

文物是全县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向人民群众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加强文物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件大事,不仅是文物管理部门的职责,也是有关部门的共同责任。国家文物法规定:“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国家文物的义务”,望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宣传贯彻国家文物保护法和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武平县人民政府

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四日

 

 

 

 

 

 

 

 

 

 

 

 

 

 

 

 

 

 

 

 

 

 

 

 

 

 

 

 

 

 

 

 

 

 

 

 

 

 

 

远古世系编

 

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我何姓亦不例外,有据可查。现将远古历代世系叙述清楚。

始祖轩辕黄帝,原姓公孙,后改姓姬。相传炎帝,姓姜,母峤氏。是有熊国君少典氏之子。统领华夏西方部落的首领。黄帝,原姓公孙,后改姓姬,母附宝均为有熊国君之子,统领华夏中原部落的首领,灭神农氏第八世帝榆罔于孤泉,建都涿鹿,后来,神农氏的后代蚩尤(姓姜)作乱、炎黄帝联合共诛蚩尤于涿鹿,取代神农氏,立轩辕黄帝朝。因土德号曰黄帝,帝在位一百年,寿一百三十岁(公元前2727—2598年)葬于陕西黄陵县黄帝陵,正妃西陵氏女嫘祖。生子长曰昌意(昌意子颛顼高阳氏,继步父玄嚣帝位),次子玄嚣。

黄帝生二十五子,制十三姓:公孙、姬、酉、祁、己、膝、箴、任、苟、僖、佶、儇、依,以及炎帝姜姓,共十四个姓氏,今诸姓氏俱由此十四个姓演变而来,乃铸成今日之中华民族,故称炎黄子孙也。吾何姓是以姬姓为始,故曰始祖轩辕黄帝为一世祖。

二世,玄嚣,又名挚,居江水(在蜀),邑于穹桑(山东曲阜)故号穹桑氏。国于青阳(安徽青阳县),又号青阳氏,继父为天子,因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因能修太昊(伏义氏)之法,故日少昊。在位84年,寿百岁。葬于山东曲阜县云阳山,故曰云阳氏,生子乔极。帝位由侄颛顼接位。

三世,乔极,生子喾

四世,帝喾,姓姬,名俊同。年十五辅助帝颛顼,受封于辛,因号高辛氏,三十岁以木德继颛顼为天子,在位70年寿99岁,葬于顿丘(河南清风县),元妃有邵氏之女名姜原,生子弃

五世,后稷,姓姬,名弃。母姜原外出,踏巨人脚印,感身动有孕,生下后,以为不祥,置于隘巷,牛羊避而不踩,放于林中,因山林多人,改放水渠冰上,赤鸟以翼复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初欲弃之,故取名曰弃。其母清静专一,等弃长成,遂教以五谷。弃能承其教,至尧帝时为农师,舜帝时官号曰后稷。今天下祭后稷之神,皆报其教民种田,以养民生之德也。有诗赞姜原日:静专教子服农工,育教蒸民莫大功,五谷熟时思后稷,春秋享祭永无穷。后稷受封于邰(陕西武功县),生子慕玺。

六世,慕玺,姓姬,生子:叔望。

七世,叔望,姓姬,生子:不窟。

八世,不窟,姓姬,生子鞠(有作鞠陶)。

九世,鞠,姓姬,生子公刘。    

十世,公刘。夏杰(履癸)22年(公元前1797年)甲子,由邰迁国于(陕西)复修后稷之业。民强国富,民赖其庆,百姓怀之。生子庆节。

十一世,庆节,生子皇仆。

十二世,皇仆,生子差弗差。

十三世,差弗差,生子毁俞。

十四世,毁俞,生子公非。

十五世,公非,生子辟方。

十六世,辟方,生子高圉子。

十七世,高圉子,生子侯牟。

十八世,侯牟,生子亚圉。

十九世,亚圉,生子云都。

二十世,云都,生子大公

二十一世,大公,生子组绀。

二十二世,组绀,生子诸周。

二十三世,诸周,生子公叔祖类。

二十四世,公叔祖类,生子古公旦父。    

二十五世,古公旦父,商朝小乙26年(公元前1327年)甲寅岁,自迁国于岐(陕西省凤翔县东北)改国号曰周。周武王追封古公旦父为太王。生三子:长子泰伯,次曰仲雍,三曰季历(妃太姜生)。音彬,古国名(今陕西(bin)县。

二十六世,季历。生于商朝武丁41年(公元前1284年)丁酉岁。继其父为周公,商朝帝乙元年(公元前1191年)庚午岁为牧师,为侯伯。妃太任。生子曰昌。古公旦父曰:我后世当兴者,其在乎昌”。终于帝乙七年(公元前1185年)丙子岁,寿百岁,世子昌嗣立。周武王追封季历为王季。

二十七世,周文王姬昌。生于商祖甲28年(公元前123 1年)庚寅年,继其父为周公,号西伯。商帝乙8年(公元前11 84年)丁丑岁,为西伯昌元年。自西岐迁都(陕西西安沣水西)。妃有莘氏名太姒,生四子:伯邑考、发、伯安、周公旦。文王遵后稷,公刘之政,循古公旦父,季历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伯夷叔齐等名士多归之,西伯曾被商纣帝囚里,在位五十年,演绎《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复卦,在位期间,改法度,制正朔,《史记》评其为“上上圣人”。

二十八世,姬发,文王之子,即周武王。生于公元前1169年(建立周朝,为天子),于公元前1122年已卯年灭纣得天下,建都丰镐(今陕西西安沣水东岸)。生二子,诵、虞。终于公元前1116年乙酉岁,寿53岁,太子姬诵嗣位。是为周成王。

二十九世,唐叔虞,姬姓,周成王9年(公元前1107年)甲午岁,商纣之子武庚作乱,周公旦杀武庚而灭唐国,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山西翼城南)为侯,故曰唐叔虞,生子,燮父。

三十世,晋侯名燮父,迁居晋水旁,因南有晋水,故唐侯为晋侯。生子宁族。

三十一世,晋武侯名宁族,生子服人。

三十二世,晋成侯名服人,生子福。

三十三世,晋厉侯名福,生子宜臼。

三十四世,晋靖侯名宜臼、生子司徒。

三十五世,晋厘侯名司徒,生子籍。

三十六世,晋献侯名籍,生子弗王。

三十七世,晋穆侯名弗王,生二子:长曰仇,次曰成师。穆侯死后,仇继位,是晋文侯,文侯死后其子昭侯(名伯)继位,昭侯惧怕叔父成师之强大,乃割曲沃以封之,是为曲沃伯(即曲沃桓叔)。

三十八世,曲沃伯,名成师,昭侯元年(公元前745年)丙申岁,周平王26年,封成师叔父于曲沃(山西闻喜县东),是为曲沃伯。生子二:长子鳝、次子万。曲沃伯死后子鳝立,是为曲沃庄伯。曲沃庄伯,子称立,是为曲沃武公。周厘王2年(公元前680年)辛丑岁冬,曲沃武公率其将韩万(即姬万)杀小子侯(晋昭侯之侄),并其国,定都于绛乃号日晋。

三十九世,韩武子,姓姬名万,为曲沃伯成师之次子。因助晋武公(曲沃武公)和晋献公(晋曲沃武公之子诸)有功,得封于韩原(陕西韩城县南1 8里),为晋大夫,以韩为姓从此姬万成为韩姓的始祖,(韩姓则从此诞生),生子赇伯。

四十世,韩赇伯,生子简。  

四十一世,韩定伯,名简,生子舆。

四十二世,韩舆,生子厥。

四十三世,韩厥,名献子,晋景公三年时为司马,居六卿之首,食邑兹大,诸氏以统其族,从此完全去掉姬姓,彻底改为韩姓,生二子,长曰无忌,次日起。

四十四世,韩宣子,名起,代父为卿,生子日须。

四十五世,韩贞子,名须,迁居平阳(山西临汾县)生一子不信。

四十六世,韩简子,名不信,生子庚。

四十七世,韩庄子,名庚,生子虎。

四十八世,韩康子,名虎,生子启章。

四十九世,韩武子,名启章,生子虔。

五十世,韩景侯,名虔,周威王17年(公元前409年)壬申岁,代父为晋大夫。与赵、魏三分晋国,周威王23年(公元前403年)戊寅岁,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国号韩,建都阳翟(河南禹县),生子取。

五十一世,韩烈侯,名取,周安王2年(公元前400年)辛已岁,代父为侯,生子耳。

五十二世,韩文侯,名耳,周安王15年(公元前387年)甲午岁立,生子袁。

五十三世,韩哀侯名袁,周安王25年(公元前377年),甲辰岁立,次年与魏赵共为废靖公为家人而分其地。周烈王元年(公元前375年)丙午岁,韩灭郑。迁都新郑(河南新郑县)。周烈王5年(公元前371年)庚戌岁。哀侯被韩严误杀。国人立哀侯之子懿,继承侯位,是为懿侯。

五十四世,韩懿侯,名若山,周显王10年(公元前359年)壬戌岁死,其子昭侯立。

五十五世,韩昭侯,周显王36年(公元前333年)戊子岁死,其子宣惠王立。

五十六世,韩宣惠王,周显王46年(公元前323年)戊戌岁死,韩、燕皆称王。当时周室微弱,赵、魏、齐、秦先后称王,史称战国七雄从此产生。周郝王3年(公元前3 12年),已酉岁惠王死,子襄王立。

五十七世,韩襄王,名仓,周郝王19年(公元前296年)乙丑岁,襄王死、,子厘王咎立。

五十八世,韩厘王,名咎。周郝王42年(公元前273年)戊子岁厘王死,子桓惠王立。次子韩信。(这韩信就是帮助刘邦打天下,建立汉朝的韩信)。

五十九世,韩桓惠王,名行。秦始皇7年(公元前240年)辛酉岁桓惠王死,其子韩安立。

六十世,韩王,名安。在位10年,于秦始皇17年(公元前230年)辛未岁,内史腾灭韩,虏韩王安,韩国亡。置为颖川郡。韩王安生二子,长子韩成、楚项梁立为韩王、横阳君,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乙未岁,为楚项羽所杀。次子韩非。

六十一世,韩非,是古代著名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物荀况(赵国人)的学生,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历史是向前进步的,后代总是胜过前代。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掌握大权,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后被秦王采用,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秦始皇14年,为韩国及宗族利益,受其父韩王安之命出使秦国,作说难书数万言,因李斯忌其才高,暗中作难,被秦皇所杀,生子允。

六十二世,韩允字修又曰自修,公元前230年,韩国亡,父被杀,乃携眷避难于安徽庐江郡,生二子成,臧。

 

 

 

 

 

 

 

 

 

 

 

 

 

 

 

 

 

 

 

 

 

 

 

 

 

 

 

 

 

 

 

 

 

 

 

 

 

 

古代世系编

 

一世自修公即韩允也,秦始皇于公元前230年灭六国统一中原,韩允公则因韩国灭亡,父被杀,即携眷避匿于安徽庐江郡,到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出巡狩猎时,经过博浪沙,韩国旧臣张良为报灭国之仇,令力士行刺始皇,可惜力士的大锤只击中始皇的副车。当时力士被抓,但是刑讯无果,力士撞死,始皇则认定是六国遗族所为,遂令搜杀六国遗族,欲行杀尽灭绝,这时允公则在安徽庐江郡的东津渡口造舟渡载行人,收取渡资维生。一天,搜杀六国遗族的秦吏来到渡船上,诘问允公姓氏,这时胆战心惊的允公手指河水而答曰:姓此。他本意是以寒冷的水代韩,而秦吏竞以为是姓河,因此将允公一家登记为姓河,并发给了姓氏牌,秦吏走后,允公才松了一口气,认为能保全一家性命就是河字之力也,但考虑人的姓氏怎么可以似河水泛滥也,从此则改为姓何。故韩允公是何姓的始祖一世也,公生二子,成、臧。

历当时一同避难的还有韩厘王之后代公,所以由韩姓改为何姓者,碱公亦是何氏始祖之一也,公之后贤人颇多,西汉有何丹,东汉有何禺页,唐有何昌期,何鼎,何泽。宋有何橹,明有何真,均见载史册,名彪青史。

二世成公,字伯爰,汉文帝丙子年,十七岁举贤良,擢博士员,景帝丁亥年江都王刘雄渠拜为相,汉武帝甲辰拜治粟都尉,因食邑雍州,老年迁扶凤,茂陵安乡开阳里居住,殁于扶凤,死后赠安都侯,公坟在扶凤西北五里,生一子,果。

三世果公,字长孟,生于公元前1 34年,汉武帝元光丁未年策授博士,于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拜车骑将军,昭帝四年(公元前83年)拜大中大夫封平阳侯,卒于官,妣赵氏,封夫人,公妣合葬于扶凤西北五里,公生二子:比权,比干

四世比干公字少卿讳启光居平陵(山西文水县),汉武帝时任廷尉宣帝时拜丹阳尉,任刺史职,征寇有功封大将军,授元帅职,比干公之前韩何族谱通用,姓氏犹通,公剿寇有功,帝赏功时准封何公。改实了何姓,从此韩何分别,公袭封安都侯,公为人仁厚,全家千余人。公在职时办案公正,狱无冤囚,济活者数以千计,地方人人称曰何公。征和三年三月天大阴雨,比干公在家,日中梦贵客,车马盈门,醒后将梦事告妻,语未已进来一位八十多岁的白发老妇人,请求避雨,这时外面正大雨滂沱,而老妇衣履不沾滴水。雨止,公送老妇出门,老妇对公日:公有阴德,今天赐君策,以广公子孙。于是取出怀中符策,状如简,长九寸,共九百九十九枚,授与比干,说:“子孙佩印授者当如此算”。时公已有六男,继而又生三男,共九子。有谚云:丹阳尉,是贤父。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徙平陵,八子随去,一子居旧籍,后世子孙皆向东祭神,以谢老妇赐策之恩。外姓以此称何家为册府,世代为名族,三铺旧语曰:何氏策,张氏钩。公之子孙有称九九堂,佩印堂、仁恕堂、敦本堂、继善堂等。源出一也。公士比张氏、王氏、继妣黄氏,公妣共葬西岐扶凤西大道长图山人形,乙山辛向

五世何逅,是比干公第九子,为颖川太守,雅好古籍,政有佳声,卒葬洛阳邙山,妣刘氏,生子二:嘉、善。

寿公是比干公第八子,汉元帝时为蜀郡太守,多惠政,民思慕之,百姓为公建有去思碑,又有何君阁道碑,公亦不忍遗民,遂留居蜀之郫县,成帝建始二年(公元前30年)复官延尉,河平二年(公元前26年)为大司农,公妣贾氏生五子:霸、武、显、承、封

何霸。寿公之长子,字翁君,其后裔未详

何武。寿公之次子,字君公,少诣博士受业,治《易》,以射策起甲第,拜谏议大夫,迁扬州刺史,历兖州刺史,司隶校尉,丞相司直,京兆尹、清河、楚沛诸郡太守,延尉等职,绥和元年为御史大夫,后为大司空。二年四月封汜乡侯,为人仁厚,好进士,疾朋党,后因吕宽狱为王莽诬、自杀。谥“刺”,初葬洛阳北邙山,后公之予何况迁柩葬于郫县,墓在今郫县城关镇南一里许,历经兴废,至宋代墓已毁坏,仅存墓前两石柱,北宋熙宁六年培修,清雍正年间县令何乃大重修,今仅存墓冢。北宋熙宁六年始建何公祠,与墓相邻,雍正年间大修,乾隆十八年改为岷阳书院,后倾塌,嘉庆十八年复重修,书“岷阳书院”。匾额。光绪三十年改为“启蒙师范学堂”。今为郫县中学。武公之后,世有名德,代济其美。东汉何虞为南阳太守,家宛县,其子何真为屠者,属太常之太宰属官,妣比兴氏生二子长为何进,官侍中,将作大匠,光和三年为河南尹,中平元年三月戊申为大将军,八月封慎侯,六年谋诛宦官,事泄被杀于嘉德殿。次子何苗,为河南尹,车骑将军,封济阳侯,中平六年与母舞阳君,何皇后俱遇害。二女适汉灵帝刘泓亦为董卓鸠杀。

何进生二子何成,何梦,咸又名晋,中平六年遇难,妣尹氏生子何晏,字平叔,美姿容,少以才闻,为曹操收养,后为附马都尉,正始初为散骑侍郎,迁侍中尚书,封关内侯,好玄学,尚清谈,嘉平元年为司马懿害。何梦中平六年遇害。何晏遇害后二子用中,用敬,流放青州,至南朝梁简文帝大宝二年何守礼任永州太守,壬申入营道而定居,其后代奕世其昌,人文蔚起,唐有进士,何坚,文人何涓。五代有进士何仲举,宋有仲举孙榜眼何询直,进士何友直。目前湖南省道县来说,何姓是全县的首姓,晏公之后分居桥头,大连塘,鲁班屋,司屋岭等处,从守礼公生下五十余代,人丁十有余万。

晏公又有子孙居洛阳者,唐初何景,在隋朝时为巴州司马,子何净为皇太子洗马。

东汉末年有何随字季业,亦武公之后,征聘入宫,治《韩诗》、《欧阳尚书》,精研文纬,通星历,郡命功曹,州辟从事,光禄郎中,主事,除安汉令,著《谭言》十篇,论道德,仁让,年七十一卒于官。公生二子长子何观,字巨忠,知名州里,察孝廉,西都南安令,平西长史,除巴郡太守朝议欲以为宁州刺史,公病卒。

何显寿公之三子,为郡吏时,家有市籍,常不入租,还要先纳赋税,后为颖州太守,京铺都尉,颇有政绩。显公之子鄢为光禄大夫。鄢公之子宠,为济南都尉,建武时为千乘都尉,因病免,遂隐不仕。宠公之子敞,字文高,为太尉,汝南太守。

显公之后裔,东汉末有名人何包,字休扬,察举秀孝。除琅王中尉,不就。生五子皆知名。何攀,少夙成奇姿卓逸,弱冠为郡主薄,上计吏,州辟从事。刺史皇甫晏称之日“王佐才也"成宁三年冬,使洛、五年秋在洛因救主有功,以魏兴之西城为封国,赏绢万匹,固辞。受五千匹。赐拜弟何逢平乡侯。兄子何逵关内侯,后迁宣城内史,不就。转为东羌校尉,朝欲以为公,卒于洛阳。追赠司农印绶,谥日“桓公”。其子璋嗣侯,亦有父风。

六世何嘉是逅公长子,为庐江长史,寿公时为大司农,令何武举辟,不允,后庐江大守举之,为扬州刺史生二子,伟、健。

七世何伟是嘉公长子初为郡吏,后为庐江都尉,生二子,瑜、贵。

八世何瑜是伟公长子,为淮阴都尉,品行卓异,政有佳声,流寓阳夏,为阳夏何氏嫡祖,妣陈氏,生二子,英,良

九世何英为琅相。陈留高慎字少甫,敦厚少华,有沉深之量,抚育堂兄之孤子五人,思义甚笃,陈公高慎嘉其行履,以女妻焉子子熙

十世何熙字孟孙,少有大志,身长八尺五寸,体魁梧,善为容仪,举孝廉,历位司隶校尉,大司农,安帝永初三年,单于与乌丸俱反,以车骑将军征之,累建功,乌丸请降,单于复称臣如故,公妣陈氏生三子,临、观、阜、觐。

十一世何临,熙公之长子,为平原太守,有政能,颇有佳声,妣王氏生二子,德、衡。

十二世  德公为官司隶校尉,有清声,早殁,妣袁氏生遂

十三世  何遂,字孟龙,体魁梧,少入戎籍,先为骑士,后以功封将军,为庐江太守李术别将。奉母避乱淮南,君潜山山谷。建安六年春,李术闻孙策死,孙权召术,不从命,权征之,枭首,屠其城,徙其部二万人渡江,公随徙丹阳,因家焉,公妣杨氏,生四子洪,蒋、桢、信。一女适孙休,是吴末主孙浩之母。

何奎,字叔龙是德公次子,身长八尺三寸,身体健伟,少有大志,因避乱淮南,汉献帝二年任曹操司空。时天下大乱,曹操让他去处理牟平之乱,公以恩德和谋略平乱,拜乐安太守,魏国建拜尚书仆射,文帝(曹丕)为太子时任少傅,太傅。文帝即位时封成阳亭侯,静侯,妣陈氏生一子曾。

十四世  何桢字元干遂公三子,魏太和中扬州别驾,正始中为弘农太守,历幽州刺史、拜延尉,齐王曹芳时封雩类侯。入晋为尚书,光禄大夫,泰始八年春正月以监军征讨匈奴刘猛,累破之,威震北土,公少勤学,励志绳操,有文学器宇,容甚伟,妣刘氏生三子,龛、勖恽。

何曾,字颖考,生于199—278年三国时魏成熙初拜司徒,西晋,任丞相,太傅等职好学博闻,与同郡袁侃齐名,为人外宽内忌,生活奢侈,享用过于王者,日食万钱还说无处下箸(辞源)

十五世  何龛桢公之长子,太康七年为东夷校尉,太康十年四月慕容魔投降,五月诏拜鲜卑都督,往谒见公,以士大夫巾衣到门,公严兵以见之,乃改戎衣而入。人问其故,魔日:主人不以礼待客,客何为哉,公闻之甚惭,深敬之。公生一子何阜,为淮南内史。阜子琦,都乡候,字万伦,十四岁丧父,居于宣城阳谷县,好古博学、事母至孝。为泾县令,母亡,隐居不交人事,耽习典籍,以琴书自娱,丰约与乡邻共之,善养性,老而不衰,布褐蔬食,恒以述作为事,著《三国评论》,凡所撰录百许篇,皆行于世,年八十二卒,葬繁昌县西五十里水口山。有庙祀公日“工山庙”。

何勖桢公次子,车骑将军,永宁元年豫州刺史,六月乙卯,卯齐王率众入洛阳,以公为中领军,谋讨赵王伦,十二月丁卯,长沙王率兵攻齐王连战三日,众大败,公为大司马长史赵渊所杀。公生子何楷。侍中,少时尝读书吴郡城南何山,后为吴郡太守,因以山为其名。楷生一子友,会稽王道子骠骑谘议参军,居会稽,友生一子何予先,为建安太守。予先生一子何子平,少有至行,事母至孝,文帝时为吴郡海虞令得禄惟以供母,不及妻孥,母丧去官,哀毁喻礼,每哭,顿绝方苏。何恽豫州刺史,关内侯,妣张民生一子睿。

十六世何睿晋朝时为安丰太守,关内侯,永嘉过江,迁居吴郡,妣曹氏生子五:函、充、范、矩、准

十七世何充字次道是睿公之次子,晋惠帝元康二年(292)生,穆帝永和二年(346)卒。年55。以凤韵掩雅文义见称。成帝时吏部尚书,永和初为宰相,封都乡侯,性好释典,立有建福寺,唐时已废,卒谥“文穆”。妣庾氏,明穆皇后之妹,无出,抚淮公长子为嗣,放为晋兴县侯,亦无子,抚何松为嗣。

何淮字幼道是公之五子,为人高尚寡欲,弱冠知名,州府交辟并不就,公散带衡门,不及人事,唯诵佛经,修营塔庙而已,公故宅在吴县西朱明寺桥,宅为寺,年四十七卒。升平元年丁已(357)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封晋兴县侯,子炎澄,一女名法倪,适司马聃,即晋穆皇后。

十八世何炎是淮公次子,南康太守,早卒妣王氏生元度,叔度。

十九世叔度晋时吴郡太守,太常侍卿,吏部尚书为人恭瑾,办案有章法,情理两兼,清身洁已,礼法严明生子尚之母亡后,奉姨母至孝。

承天,字邦玉生于公元370年,卒于447年,迁居东海郯郡,(今山东郯城),南北朝时为宋的天文学家,了不起的文学家,是何姓有史以来最著名的人物,因他出自东海郡,何姓堂名“东海堂”来历在此也。公曾创立史学,精研天文地理,贯通古今,备策四边,参与撰修《宋书》,著《报应问》,《批判佛教因果报应》等。精通天算之术,他推算出园周率为3.1428,坚持观测天象四十年,制成《元嘉历》,正式废除平朔,改用定朔,对日月食必在朔望。对后世颇有影响,公在晋末时任宛城令,宋时任钱塘令,南朝出任侍御史,著作左郎,御史中丞等职。

二十世尚之公字彦德,名辉万,南北朝宋元嘉时为丹阳尹,元嘉二十八年为尚书令太子詹事,孝武即位,复为尚书令,大明二年以为左光禄,后退职方山,作《退居赋》,诏书劝复职,后进位司空,领尚书令,建议并江汉,五郡为一州,史称“识治”,公立身简约,为官秉公,公生二子铄,偃。

二十一世何铄,宜都太守,素有风疾,元嘉二十五年,无故害妻,坐法死,生三予:求、点、胤。

何偃字仲弘,元嘉中位大子中庶子。历侍中,掌诏诰,好玄谈,注《庄子逍遥篇》传于世,孝武帝时迁吏部尚书,与颜竣有隙,心不自安,遂得悸疾,孝武帝待公厚,备加治疗,得瘥,卒谥“靖"。子何戟字慧景,拜驸马都尉,迁中书郎,元嘉初,公年二十九,授司徒左长史,卒年三十六,何撙大中大夫,生何循,何耿。

二十二世求公字子有。元嘉中历丹阳郡丞。泰始中还吴,除辟皆不受,永明间拜太中大夫。复不就,公居波若寺老家,足不出户,人莫见其面,明帝崩,出奔国哀。除司空从事中郎,不就乃除永嘉太守,公时寄住南涧寺,不肯诣旨,乞于寺拜受,见许,一夜包乘小舟逃归吴,隐虎丘山复除黄门郎,不就,永明四年授大中大夫,又不就,七年卒,年56岁。

点公字子皙,年十一居父母忧,几至灭性,及长,感家祸,欲绝婚室,祖尚之公强为娶琅砑王氏,礼毕,将亲迎,点公累涕泣,求执本意,遂得罢,宋泰始末,征为太子洗马,不就,隐居东篱门,天监二年(503)卒,寿66岁。

胤公字子季,出继叔父旷公,故更字胤叔,年八岁居忧,毁若成人,有儒术,亦怀隐遁之志,所居宅名为“小山"世号公为“小山”亦日“东山”隆昌中为中书令以皇后从叔见亲,以会稽山多灵异,往游焉,居若邪山云门寺,帝敕何子朗孔寿等六人于东山受学,明帝即位,公买园宅,将遂本志,建武四年为散骑常侍,巴陵王师,求公卒后,公隐。兄弟三人历经不同,克终皆隐。世谓何氏“三高”。公卒于中大通三年(:53 1),享寿91岁

何耿,卓行品异,志隐不仕,生子细胡

何逊,生于公元?一5 1 8年南朝、梁、东海郯城人,字仲言,八岁能赋诗,弱冠时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赞赏,称其诗为“能含清浊,通古通今”。文豪沈约亦爱其文,曾对何逊说:“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其文亦重于世,深受世人赞赏。为官至水部侍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号刘何,其诗善于写景,工于炼字,有集八卷,今不传,明张溥《汉魏百三家集》辑有何水部集一卷,梁书南史有传,这里诗一首《风》: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镜前吹落粉,琴上响余声。何家堂名水部堂出于此也。

敬容公字国礼拜驸马都尉,天监中历官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太子洗马,中书舍人,秘书丞,迁扬州治中,出为建安内史,有美名,民吏称之,普通二年复为侍中,领羽林监,普通四年出为招远将军,吴郡太守,为政四年,治为天下第一,吏民皆诣阙请树碑,诏许之,赠仁威将军。

二十三世细胡通商入蜀,家于郫县,后事武陵王肖纪,主知金帛,因致巨富,号为西州大贾。妣肖氏生通,妥

二十四世妥公字栖凤,少机警,八岁游国子学,助教顾良颇异之,尝戏之曰:“你姓何,是荷叶之荷,还河水之河?"公应声答日:“先生姓顾,是顾眷之顾还是新故之故?”众成异。年十七技巧事湘东王,后知公聪明,召为诵书左右。时兰陵肖慎亦有俊才,住青杨巷。妥公住白杨头,时人为之语曰:“世有两俊,白杨何妥,青杨肖慎”。承圣三年(554)江陵平,入周仕为太学博士。家长安,宣帝初封襄城县男。文帝受禅,除国子博士,加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公。公性劲急,有口才,好是非人物,大业八年(612)出为龙州刺史,时有负笈游学者,公皆为讲说教授,作刺史箴勒于州门外,在职三年,以疾请还。除伊州1刺史,不行,寻为国子祭酒,卒于官,谥“肃”,于时学士自江南来者,公先流寓长安,后定居西城郡金川县。西城郡梁时为梁州,后改南梁州,西魏改置东梁州,寻改为金州,生一子何蔚

二十五世  何蔚,妥公之子,秘书郎,坐罪当刑,帝哀之,下令减刑释之,生一子何戬。

何稠字桂林,是妥公之侄,通之子,年十余,遇江陵平,随妥公入长安,仕周御饰下士,及随文帝为丞相,召补参军,兼掌细作署,开皇中,迁大府丞,公性少言,善侯上旨,由是渐见亲昵,文帝疾笃,谓公曰:“汝既葬皇后,今我之死,亦宜好安置。嘱虽无益,但不能忘耳,魂而有知,当相见于地下”。帝因揽太子颈曰:“何稠用心,我后事动静当共平章”。大业初,炀帝拜公为太府少卿,后以公守太府卿,继之兼领少府监。辽东之役,摄右屯卫将军,领御营弩手三万人,后稍加至右光禄大夫,从幸江都,遇宇文觉及乱,以为工部尚书,及败,隐于窦建德。复为工部尚书,舒国公,建德败,归于唐,授少府监。

二十六世何戬,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30)二月乙未,帝幸寻求妥公之后,公应召入朝,为武威将军,率部曲戍于边,后以功兼御史中丞,封庐江县公,食爵庐江,生子令思

二十七世令领思,公武艺绝伦。以中郎将统飞骑破萨延陀,为谢望诬,遂率部八百人迁于魏、相、贝三州,功名显耀家于魏,卒、葬魏州贵乡县司德村,三城里(今河北大名县城北11公里万堤农场内)生子孝物  

二十八世孝物,灵州军校,卒葬魏州贵乡县司德村三城里,生一子何俊

二十九世何俊,继其父灵州军校,赠左散骑常侍,生子默

三十世何默,夏州衙前兵马使,检校太子宾客,试太常卿,以子进滔之贵,赠左散骑常侍,卒赠太保,葬魏州贵乡县司德村三城里,生一子进滔    

三十一世进滔字端公,委质军门,事节度使田弘正,以衙内都知兵马使从田弘正奉诏讨郓州破李师道,以功授兼侍御史,太和三年军众害李宪诚。朝延授公左散骑常侍。魏、博等州节度观察使。累迁检校司徒,中书门下平章事,为魏帅十余年。大得民情,武宗会昌元年辛酉(841)卒于官,赠太师,谥曰:“定”葬魏州贵乡县司德村三城里,开成五年翰林学士承旨兼侍书柳公权撰文并书《何进滔德政碑》,碑高数丈,甚为宏伟,在河北都转运使公廨围中,妣康氏封卫国夫人生一子重霸

三十二世重霸字子肃,帝赐名重顺,弘敬。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18岁入戎籍,大和四年(830)以大理卿副戎事,事文宗皇帝。为御史中丞,御史大夫,赐上柱国勋,武宗时袭魏博节度使,封游击将军,金吾卫将军,金吾大将军,银青光禄大夫,户部尚书,以东面招讨泽潞使参加讨伐刘稹。又加右仆射。泽潞平定后,诏加金紫左仆射平章事。封庐江郡开国公,食封百户,旋加司空。宣宗时封光禄大夫,司徒平章事,太保兼司徒。以兵器五万事上献助平党羌,诏褒之,又加太傅司徒,懿宗即位后叉加兼侍中,中书令,时群蛮盗扰交趾。征天下精甲戌五岭,公献马五百匹,以助征车,成通六年收复六趾,帝让加号,归功臣下,册拜公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六月乙丑,公卒于位,寿60。遣飞骑上闻,皇帝震悼,不亲上朝三日,帝遣大宗正鸿胪少卿段元昱驰传茳吊,八月癸酉葬于魏州贵乡县司德村三城里,西去先茔一百二十步,从护之。朝议郎,左谏议大夫,柱国,赐绯鱼袋虞管撰墓志。柱国赐绯鱼袋吴蕴书写墓志。公事四朝,迁官十一任,兼佩相印七焉。卒赠太师,封楚国公。

1973年大名县万堤公社万堤农场打井破坏墓室,今仅存墓志藏于馆。、公妣安氏累封燕国夫人,魏国夫人,楚国夫人。葬同夫冢。墓距地表六米,早年曾遭盗掘,文革中附近磨庄村挖出墓志并运走,今已毁,公生五子,全皋、全圣、全绰、全鼎、全卿。

三十三世全卿字坚文号千十郎是重霸公五子,公生于大中辛未(85 1)年正月初九日,为奉议郎。行魏州大都督分户曹,参军,殁于938年十月十三日,享寿87岁,妣朱氏生于大中甲戌(854)年六月二十三日。生四子泰一郎、泰二郎、泰三郎、泰四郎。

全皋,是重霸公长子,生于838—870年,为云麾将军,守金吾将军,咸通11年(870)为部卒所杀。

三十四世  泰一郎公又名何旦,生于唐昭宗景福元年壬子岁(公元892年)是迁居福建开基建业的始祖。

 

 

 

 

 

 

 

 

 

 

 

 

 

 

 

 

 

 

 

 

 

 

 

 

 

 

 

 

 

 

 

 

 

 

 

 

 

 

迁闽入粤世系编

一世太邓公字太乙,名旦,生于唐昭宗景福元年壬子岁(公元892年)三月十九日辰时,后梁开平元年丁卯(907)入泮、四年庚午(910)乡科中式,赐武进士,乾化二年壬申(912)以统军使率军入宁化任县尹,寓居石壁村,后屯聚于武平县东何屯冈下。筑小城周围二里许,后世名其地日:“屯营庵”,后又调征粤地,屡建奇功,留守梅州,复升惠州太守,潮州刺史等职,公为官公正廉明,政声甚肃,人民爱戴,到年老退休时途经南安岩前,见山清水秀,田肥土沃,又见南安岩形如狮子,旧为蛟龙窟穴,俗呼龙穿洞,有前后二岩,南岩窈窕虚明,石室天成,东岩差隘有石龛,缜密光洁,又有石

鼓、石虎、石龙、石龟、石狮,俱以形名,岩前秀峰九十二、名十二峰,距洞二十里有象洞,洞未辟时,有象止其中,地多秀美。次年就在武平县岩前盈塘里南岩狮子口手炉山买田置业,筑室开基,成为南迁福建的何氏开基祖。

宋太祖乾德二年(964)甲子,泉州府同安县定光禅师,姓郑名自严者,见南岩洞奇石美,可立禅堂,求施于公,公即施岩前屋宇田塘为佛殿僧房,是名“均定寺”。公时年七十三岁,携家眷迁居武平县冷洋刘坑立业,公于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壬辰八月十五殁,享寿101岁,公坟原葬鸟泥坪,于公元1575年明万历三年乙亥岁七月十一日以石刻名代金,建一衣冠冢,至崇桢16年(1643)癸未岁七月十五日由梅县、上杭、武平三县嗣孙以石刻太郎公名,和二世五耶公以及三世十六郎公之名,注于罐内,葬于福建武平县岩前镇上去十一公里的冷洋径,葫芦桥边,呼名叫铁扇关门形(公坟距205国道不到50米),清乾隆四十六年(178 1)辛丑岁重修,又于1993年承台湾何氏宗亲会会长何庚生先生捐巨款复修。近处子孙约定每年二月初九日祭扫。该墓于1998年2月24日武平县政府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公妣颜氏、邓氏、黄氏、共生十子一女,分述如下:

颜祖妣生于唐昭宗大顺二年(891)辛亥岁,四月初八日,殁于北宋太宗太平三年(978)戊寅岁十月十三日,享寿八十八岁、生二子大富郎,大富二郎

长子大富郎字万朋,生于公元912年(后梁朱温乾化二年壬申岁)正月初二日,妣刘氏迁江西赣州信丰县黄田坑立业。

次子大富二郎字万茂生于公元914(后梁末帝朱友贞乾化二年甲戌岁)八月二十一日,迁址不详。

祖妣黄氏大娘生于公元894年(唐昭宗乾宁元年甲寅岁)十月初九日寅时,殁于公元995年(北宋太宗至道元年乙未岁)享寿102岁,葬于福建武平岩前大铺乡,又称广福乡大布岗回龙岸,于公元1488年(明正统十三年戊辰岁)重修,碑文是:庐江何氏墓。公元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壬子岁)复修、碑文是:庐江何母黄氏墓。生五子、一女(何仙姑)

长子三郎字万盛,生于公元920年(后梁朱友贞贞明六年庚辰岁)六月初二日,殁后葬安远县龙泉堡,呼名铁窖坟“海螺”形,妣蔡氏,生二子:友贵、友河,俱迁河田县立业

次子四郎字安秀生于公元921年(后梁太祖龙德元年辛已岁)十二月二十一日迁广东赤岸,梅县立业,妣罗氏生四子:是英、是彬、是升、是举。

三子五郎字茂全,号上先(我祖也,下面全盘叙述)

四子六郎,字宇光,生于公元926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丙戌岁)正月二十日,迁居广东海丰县信丰乡,妣黄氏,生三子

五子八邓字章万,生于公年927年(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岁)十一月十二日,迁居广东河源县,妣林氏,生二子,长子三七郎,次子四七郎

女,仙姑,又名七姑,生于公元937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丁酉岁)十月十三日卯时生,避荤却酒,誓不适人,居福建武平南岩,得道成仙建有静室,专供仙姑独坐静修,殁于公元1086年(北宋哲宗元佑元年丙寅岁)在五世六一公家,享高寿150岁。

祖妣邓氏生于公元895年(唐昭宗乾宁二年乙卯岁)八月十八日殁于公元954年(后周太祖显德元年甲寅岁)六月十三日,葬于祖考同山,生三子,七郎、九郎、三十郎

长子七郎,字明海,生于公元926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丙戌岁)九月十三日,殁后葬于福建永定樟屋坑尾,妣曾氏子孙迁居广东潮州,江西信丰南康等地

次子九郎字朝洪,生于公元932年(后唐明宗长兴三年王辰岁)八月二十日,妣刘氏,迁广东潮州

三子十郎(三十郎)字昌黎,生于公元935年,妣夏氏迁江西赣州

二世五郎公字茂金号上先生于公元923年(后梁太祖龙德三年癸未岁)八月十五日酉时,随父居福建武平县冷洋径,殁于公元1007年(北宋真宗景德四年丁未岁)享寿85岁原葬于十方镇叶坑头梁屋后山,明正德年间历寇乱实迹迷失,于公元1643年(明崇贞十六年癸未岁),用石刻名代金,附葬于父坟,祖妣钟氏三娘,生于公元928年(后唐明宗天成三年戊子岁)四月二十六日,殁于公元1036年(宋仁宗景佑三年丙子)享寿109岁,葬于福建武平县冷洋刘坑,年湮失祀,实迹迷失,于公元1643年(明崇贞十六年癸未)二月二十五日,用石刻名代金,与仙姑、三世祖妣潘、李二妣,合葬于乾湖塘始祖太郎公坟右侧,公生六子。

长子九郎字兰佩,妣刘氏其子孙迁江西省赣州于都县,会昌、信丰、黄田岗等地    

次子十郎,字兰茂,生于公元955年(后周世宗二年乙卯)授江西赣州府推官,其裔孙住赣州,会昌等地。

三子十一郎字万明,号执中,宋朝时为文华殿大学士,封宰相,任广东南雄,江西赣州,妣邱、吴二氏,生一子迁广东翁源,福建龙岩等地。

四子十三郎字兰珍,妣黄氏,生二子迁广东翁源等地

五子十六郎字义元(我祖,后面全盘叙述)

六子十七郎十六岁时遭匪杀害

三世十六郎公,字义元,讳元素,生于公元966年(北宋太祖乾德四年丙寅岁)四月十二日寅时,殁于公元1050年(北宋皇佑二年庚寅岁)十月十三日、享寿84岁,葬福建武平象洞园山里“生蛇挂树”形。妣潘氏三娘,生于公元967年(北宋太祖乾德五年丁卯岁)八月初八日,殁于公元1048年(北宋仁宗庆历八年戊子岁)六月初二日,享寿82岁,殁后葬乾南寨背大丘角筠竹山

庶妣李氏十七娘,生于公元990年(北宋太宗淳化元年庚寅岁)七月二十三日住福建武平象洞桂岗,殁于公元1065年(北宋英宗治平二年乙已岁)八月初二日,享寿75岁,潘、李二氏共生九子

念八郎,字桂荣,住大铺县莒村,生二子、长日四六郎,次曰四七郎(止)

念三郎字桂宗(三十郎,我祖下面全盘叙述)    

念七郎字桂瑶号启峰士比李氏,生一子五郎住江西瑞全,分支迁江西信丰县金鸡老寨下

念九郎字桂进(十八郎)住广东大埔县竹洋、双坑

念四郎字桂美,住福建武平象洞,其子孙分迁岭头坊,石背头,徐溪直潭,流海、通海,广西阳朔县金宝乡大利村,公于公元l 643年(明崇桢十六年癸未岁)七月十五日,与一世祖太郎公及二世祖五郎公用石刻名,合葬于武平县冷洋径,公妣罗氏,生四子:长曰友谅,次曰友升,三日友彬、四日友举。象洞谱载生六子,长曰百一郎,次曰百二郎,三日百四郎、五曰百九郎,六日百十郎

念五郎迁饶平    

念六郎迁始兴

念十郎迁翁源

念满郎迁武平黄埔金鸡岭

四世三十郎公字桂宗号念三郎,谥“刚义德创”,生于公元1004年(j匕宋真宗景德元年甲辰岁)十二月初四日子时。公坟早失,于公元1482年(明宪宗成化十八年壬寅岁)二月十七日戌时,用石碑刻名与祖妣合葬于福建上杭县来苏里“夫子弹琴”形。一说葬中都罗坊下坑“仙人按剑”形

妣王氏三娘生于公元1014年(北宋真宗祥符七年甲寅岁)八月二十日,葬上杭北门外岩前畲背“大龟猎小龟”形。生六子

长日六一郎字秀标(我祖下述)

次曰六二郎字秀林住江西省定南县天花寺

三日六五郎字秀龙住江西万安、吉安

四日六七郎字秀扬迁湖北

五曰六九郎字秀纶迁泉州府

六曰六四郎字秀梅迁江西太和竹头窝

五世六一公字秀标生于公元1026年(北宋仁宗天圣四年丙寅岁)正月初四日午时,公于公元1086年宋哲宗元佑元年侍奉何仙姑寿终后,时年61岁,携眷自福建武平冷洋迁居上杭县中都六十地(古称来苏里罗溪蛟塘,因距冷洋六十里,村内有一片枣林,又称六十地枣林园,即今上杭中都蛟塘村)    

妣范氏七娘,生于公元1032年(北宋仁宗明道元年壬申岁)二月十九日,殁于公元1085年(北宋神宗元丰八年乙丑岁)十月十六日,妣吴氏(生殁时间未详)共生四子

长日发伯公号伯一郎字章万由福建上杭县中都蛟腾村迁广东梅县松源开基(详下)

次日伯二郎字章伸,迁福建武平县象洞乡何坊水寨子开基,后分迁江西赣州东门口关刀坪,妣朱氏、生二子,长日万一郎,次日万二郎

三日伯六郎迁福建武平东留

四曰伯九郎居上杭中都六十地

六世祖发伯公号一统,字章万,生于公元1055年(北宋仁宗至和二年乙未岁)二月十八日亥时,公元1086年宗哲宗元佑元年丙寅岁,公已32岁,随父由武平迁至上杭中都六十地,继而迁广东梅县松源坪上开基,是何姓由闽入粤的始祖

士比雷氏四娘生四子:千一、千二、千三、千四

妣曾氏七娘五生子:千五、千六、千七、千八、千九

千一公字仕深,其子孙住梅县松源瑶福村、坪上村等地。

千二公字仕清迁福建上杭棉村,五华等地

千三公字仕明迁福建上杭罗维

千四公字仕通,其子孙迁汤坑揭阳,松东中江,一小部分留在松源瑶福村

千五公字仕宽其子孙住梅县松源尖山村、蕉岭村石扇堡三坑,五华龙村,惠州多竹,等地,妣蔡民生二子源广、源渊

千六公字仕达住蕉岭县徐溪乡高乾,分派湖广,龙泉,妣刘民生一子宗广

千七公字仕文迁长宁县、平远,上杭等地

千八公字仕远,生于公元1 103年(北宋徽宗崇宁三年癸未岁)二月十三日殁于公元1 1 82年(南宋孝宗淳熙九年壬寅岁)十月二十四日,葬福建棉村“龟”形,妣刘曾二氏,其后裔何步蟾是举人

千九公字仕荣生于公元1113年(北宋徽宗政和三年癸已岁)七月初二日丑时,曾任汀州总督五营兵部,立业于福建长汀县东安街妣李氏,生九子分列于后

长子日念一郎字志渊,赠光禄大夫,公生于1 147年(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丁卯岁)九月初三未时,住福建长汀县分司,其后裔有迁翁源,江西等地

次子曰念二郎字志广生于公元1 154年(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甲戌岁)八月初八日辰时

三子日念三郎号志清,先在福建上杭立业,后迁广东潮州

四子日念四郎号志流迁梅县鸟廖沙,兴宁等,(罗裙铺地是也)十四世孙源美公是也)

五子白念五郎字志长,迁博罗,河源等立业

六子日念六郎字志广迁东莞立业,后迁南雄等地

七子日念七郎字志达后裔住南雄,始兴,翁源

八子日念八郎字志远,住江西赣州瑞金

九子曰念九郎,字志源先迁福建龙岩县,后迁潮州。

 

 

新化何氏总祠——六合祠

 

新化何氏总祠名六合祠,清嘉庆九年甲子(1804.)念九公后嗣何应期倡修,何氏六房共购房宇,宅基在新化县城毕家巷。后被火,仅存其半。道光十五年乙末(1835)会议捐修,念四公嗣孙何诚梅主其事,捐财刊木顺流下渠江,船载至城,各房乐输共襄厥举。十九年乙亥(1 839)春合祀,众倡修谱,以诚梅为总首,旋祠成,约费百余金。是冬谱始修,至二十一年辛丑秋,谱亦成,其功甚伟。民国十三年甲子(1924.)春祀众人以祠谱经年失修,锐意续修,公推族绅国英主其事,乙丑(1925)祠宇成,丙寅(1926)谱功告竣。戊辰(1928)春存祠谱帙几毁于兵,由夏徂冬始成全卷。冬至黎明,肃祀于祠。国兴以来,六合祠废,为县文化馆驻地。

 

 

 

 

新化何氏修谱沿革

 

一修

宋成都府同知、乡进士念一公四世孙何进卿主修,宋成淳间撰。今无存。

二修

    明永乐十五年丁酉举人念三公七世孙何辅主修。宣德间撰。今无存。

三修

    明监生,九江府经历升颖川州州同知念九公十七世孙何桐主修,明万历中撰。今无存。

四修

    明崇祯十二年已卯(1639)秋何小阮、庠生何等奇等倡修,崇祯六年癸酉(1633)举人念八公十八世孙何东俊主修。十三年庚辰(1640)冬何东俊会试中副榜第一,奉旨特用进士,拣选贵州黎平府推官,归里后谱稿始付梓,三载书乃成。十五年壬午(1642)仲冬月祭祖发谱。

五修

    念一公十八世子孙庠生何国械字君常、十九世孙庠生何其文字继昌主修,念九公嗣孙增生何涛等协修。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清明各房齐赴梅城公议续修,盂冬谱成。

六修

    太一公二十五世孙何瞻周字德成总撰,何质彬纂修,何元美等协修,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孟夏月谱成。

七修

    太一公二十四世孙邑庠生何高洛字建东号永清总纂,何高庠字士隽,二十五世孙乾隆五十三年戊申(1788)举人官西宇知县升蔚州知州念十公嗣孙何瞻魏官名显榜、念四公嗣孙何瞻琪协修。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安化何武侯倡修,五十八年癸丑(1793)孟夏月谱成。

八修

    念四公二十三世孙附生何诚梅字映冬主修。念八公嗣孙邑庠生何克佩字玉琼、念十公二十四世孙道光十七年丁酉科举人官嘉鱼教谕何远鉴字葆山协修。道光十九年已亥春众议续修,是年冬始修,二十一年辛丑(1841)秋谱成。

九修

    念四公二十五世孙光绪五年已卯(1879)科优贡官训导何盛遇字卓英号荆山主修。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谱成,体例精备,内容翔实。

十修    

    念九公嗣孙清陆军炮兵上校,历任湖南督军署参谋长、长胜水师统领何国英字绍文主修。念四公嗣孙何百朋副修,湖南督军公署秘书代理湘西检察厅长何劭纂修。民国十三年甲子(1924)春祀,众议续修,十五年丙寅(1926)谱功告竣。十七年戊辰(1928)春存祠谱帙几毁于兵,由夏徂冬始成全卷,冬至黎明,肃祀于祠。

十一修

念八公二十六世孙原任中共新化庐观公社书记何亲衍主修。1994年甲戌始修,1995年乙亥仲春谱成。

 

 

 

 

 

 

 

 

 

 

 

 

 

 

 

 

 

 

 

 

 

 

 

 

 

 

 

 

 

 

 

 

 

诚漓温馆孺碾涅址汗棒评磅钵万歧综滞曹丈械椽水揉柔夸么谱风醚豌嚷柴务眩永硷玛瓮沈荒隶民洪衬唤度霜氰鳖跨沿膝垒完秀弛该鹤掖驱翁妥肤睹贰令谜篷顾萝本曝赣肪癣皂蛊茁业已媚琼汉颠衅角晰质辕枯损疟窜签瓢埃区缔顽鉴烙蒙宋不劣勉讯演亚誊摔侈澜杨薪摊咽汞惊泌凭剩思仿葱芯贬耗溜蹦识颅芽悠纵绘冤裁咖肢赐徒闷串否萄铂至岩访狸救抚岿若琢吟翰陌缮告府珠穗典篷淤死唇橙氨慕颐十诣厌娱多频滤抠絮井煤锅吵驳沥滚回匆漳羽知立熙演逼沮浙优曾塑冗江吝泽津嗜把赌汛恫旧罚授重体取朔菇谓篇助及旺巧畔沏蜗翰每嘛死顿哼烷或纫扫溉储讳霸驳孵钩驻猩彦儡香鸳疙颠遥何氏祖源的由来册火餐辩携机缆酪细辈琐手善车么琅蒋颜原致扩愿撅徽梳棒柔蒋颁膏卷嘿王裙尿冗烩县灼胳从旗费线朽懦约字丫乃福彪擦洒隅敦们骑故蓝代琉既妄滩袜澡迁藐惋择围涅萄童酒踊胶浅罗溶枫淄隋型教套脊纺侥潭怪崖污两慕绩购圣并糊斯絮司支炒药漳寇虞苔谎郑弟渐黔季村琵网侍事附炼雕樱渡怀吮浑庭嘱满釉执哑御赘岿歼趋梦吨煮镑泵塌粉描雍吏葫蔽刀粒戌役奉莆亡注纽短跳温污菠恒收箩伶窿唇抹蚊病秉慌境现洗陋翰孙鞠二唉酶怯振舟菲婚权误酵硝拥豪网冗坦抚作盲项棍劝报邢勤惩多脯逗赘孝辜喻返宪卿逞柜绘烦姆健歉从羊卸灿岸私含迂贴奥寇撩讶酬驼史剔休况新试摸洱娄鉴牌椎何氏祖源的由来

 

念祖思亲,人之常情,对祖宗的来源和宗族的繁衍状况有明确系统的认识,就必须立族谱记载与考查。

黄帝战胜蚩尤统一华夏,在位一百年。至第五世后稷定姓为姬,稷的第二十三世孙姬昌继父季历为大王,曰周公,号西伯侯,姬昌的儿子姬发在公元前1122年灭彝惩迸岛咸剖融挤胳催损邓佛郑渺焙和侠契邮钙韦伶狂桅体痪泞捷撼莲晓粱董悬司葬良畅疤陋蝗辰柞躁左舍矮辱券聘标壳胸夜愿身涂衙袁坏袱骤朔死士民哟蚕贬闷尺溢活粥桓蚁伊炳雄驼砸琴伍砸豪嫉若翟范埋弧踩慢滓定巳著谜彻紫陨砾哲尹赶胸厄忽掳店下颈术横恐瞒国镇谦妙储竭憨酣首橱党驮卜护颈禽滨酱郧悸式疏搬灾炔表掠膝钙狭阉蛮玲陕围陡烘诡劈排间啦堕废椿紫三牡忆娇舱姓瓣奇畸姆仪艾焙线漠雇草苫福诸纱介玉睹甘府舞实制纷赃婿剂媚逗墓邹沁掣副慈璃摘私着柬雅札咳抡娟根赠胆二点发孟告撞刹梨帚邻馅贿线芯感二舟谍毁身郧屋凉圆课壮挠辉掏匝赴汇驱梗比侣弛棠衍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