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刘辉(文军)
中国人很崇尚孝道。最古老的传统往往坚持下来都与尊重长辈、扶助老人有关。如:清明节、寒食节的确定与介子推敬重母亲的动人传说有直接关系;如新近流行的父亲节、母亲节又是念念铭记长辈恩德的特殊记号。
父亲节临近。刘朝东诗人的《父亲的手臂》一诗,用诗意的形式高扬了平凡而不平凡的父亲。渲染地崇尚了农村周而复始的劳动、形象地复读了战争血染疆场的风采。父亲:作为一个立体的多维的诗歌意象,刘朝东诗歌高高矗立于诗歌峰峦!
诗人有幸,他还可以继续诵读有故事的父亲。
用体温用亲情,竟然还可以面对面地去感悟去挖掘父亲人生的灿烂,本身就是诗人的财富。
节日会很快地转逝而去。我们有理由相信:大爱无边、大孝无形、大忠无限。尊重长辈,爱戴老人,永远是猎猎的旗帜!
简读一下刘朝东诗人《父亲的手臂》,回顾父辈的恩德,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父亲的手臂
作者:刘朝东(北京·平谷)
举着牛鞭
抽打过晨曦中的露珠 和
夕阳里 牛身体四周飞舞着的牛虻
那时父亲的手臂比举着露珠的草尖还嫩
握枪的手曾经在锦州战役中
给黑夜划出一道淌血的伤口
曾在崎岖的山路上 用右手
把湘西的土匪推下山涧
而自己
那只捂着肚囊的左手臂让战栗的小路
滴血
曾左手握紧马缰 侧身
驰骋在朝鲜战场九华里炮火封锁中
缰绳像纸片一样被炸飞
那匹马
那匹只剩三条腿奔跑着的战马
倒下瞬间 嘶鸣着
让整个战场失语
那些硝烟像是卡在历史的肺管里
让父亲以后的岁月咳嗽不止
幼时抱我极少
父亲健壮的手臂总是把我举过头顶
像栖息在大树树枝上的小鸟
小时的我就有了飞翔的冲动
除草耪地
阳光把父亲和庄稼的影子重叠在一起
手臂上淌下的汗水
战马一样嘶叫着
落在土地上
像士兵
静静地站成两排
﹒﹒﹒﹒﹒﹒
如今 坐在写字台前
捧着书本
像捧着父亲的手臂
一页一页地看
很用心 很仔细
却无法走进父亲的内心
【文军微评】
言简意赅地读懂父亲史
——再读刘朝东先生诗歌《父亲的手臂》
父亲是一座巍峨的山峰、父亲是一墙坚硬的铁壁、父亲是一组家庭的栋梁。如此比喻地说下去,还可累加许许多多。
在北京平谷籍诗人刘朝东眼里父亲形象更加简洁:父亲的臂湾不大不小,却也挽携着无数个传奇传真与惊诧惊险的故事片断。
之所以称之谓“传奇”?一是诗人对父亲经历过革命战争而九死一生的无比敬重。二是诗人的父亲历经腥风血雨依旧健在。三是诗人父亲的故事仍为后人得以自豪继承的楷模。
刘朝东的父亲刘庸,是亿万人民父亲中普普通通农民阶级的其中一员。勤劳、智慧、简朴、机警、幽默,刘大爷集中了所有中国劳动人民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
据我所知:刘庸同志在战争年代屡建战功、多有枪伤,完全有条件成为新中国的一名革命干部。然而,英雄绝不躺在英雄的功劳簿上。放下打灭豺狼的战枪,拾起耕耘土地的耪锄,将自己后半生有志献给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一辈子踏踏实实地当农民,这就是诗人刘朝东的父亲——一位参加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战功赫赫老战士的品德。
朝东诗人以自己的父亲为模特,写过许多革命题材的历史性史诗性的故事。他敬重老人家,始终生活在畅想在老人家传奇的传记之中;他孝敬老人家,始终信奉尽自己的孝道全力地陪伴老人。
朝东明白:父亲是一部挖掘不够的革命史。能多与老人家陪伴一天,就能多抢救父亲所能留住的传奇,就能叫父亲亲自多看看伟大新时代所带的巨大变化!
刘朝东诗歌《父亲的手臂》,是众多诗人写父亲诗歌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首。可以直言,朝东写父亲真挚经历的每一个细节我都感触。有的精准描述,曾深深地叫我夜不能寐。
我自责过。因为我也有同样的伟大父亲,但我没有挖掘过更多的老人家为国奉献的事例。遗憾是不可弥补的。朝东幸福,因他父亲亦在。
农民的本性始终不渝。诗歌起始的“牛鞭”、“晨曦”、“露珠”,“夕阳”、“牛氓”,见证了父亲不变的本质。稚嫩手臂的一举一动,分明是父亲支起天和地。简而易行,很短小很真实很接地气的诗句,再清晰不过地说明了刘庸大爷是一位从很小的时候就是一位靠天吃饭很本分的农民。——手里的皮鞭、头顶的露珠、萦绕的牛氓……。
握枪的手在锦州黑夜里划出了一道伤口。没有渲染腥风血雨的严峻场面,没有描述枪林弹雨的残酷现实。“轻描淡写”地黑夜中的一道伤口,说明刘庸大爷受伤于锦州战役之中。
刻画战争如此冷静,朝东的诗句格式拿捏得很独到。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千千万万的先烈在前线流血牺牲。随时随处都有生死考验,父亲只是其中一员。
接下来依旧如是。湘西剿匪,殊死搏杀;抗美援朝,惊飞战马。百死而一生,只用寥寥数语,无数次艰险还是朝东笔下的“轻描淡写”。一是诗人熟稔于父亲曾经的惊心动魄;二是诗人敬重于父亲历来的举重若轻。
“硝烟卡在历史的肺管里”——刘朝东独有的诗感意象。
一直咳嗽,战争遗留的后遗症。硝烟的味道,至今还在世界中蔓延。战争的阴影,险情从来就没消逝过。不能忘记“硝烟”弥漫的味道、不能回避战争可能的发生、不能忽略“时刻在危险的时候”。我想,一句很经典的诗句很彰显诗人用语的睿智与简捷。
子继父业。基因纯朴的顺序流传,很完整地滴续在刘朝东的血液里。“父亲健壮的手臂总把我举过头顶”,只简简单单一句,父子情深不必重叠影像。
同样随日出、逐月归;同样耕云雨、锄雾重;同样春栽苗、秋收获。刘氏父子并肩同行,一直徜徉着农活村落的歌行之中。而当今诗坛,实实在在地“获取”了一位农家纯粹的歌者。朝东诗歌所洋溢出来的“乡土”味道,永久流传。
朝东向父亲致意,忠诚地学习父亲的一切优良品质。我们相信:诗人虔诚叩拜的心绪已经得到苍天的感应。我们诗人感慨:一直想在阅读中超越、一直很执著地紧跟、一直守着父亲的“手臂”攀爬。无论再仔细,再精益,也走不进父亲的心!
正应了那句话,父亲如山。山的高度,敬畏地无法攀越。父亲无论怎样再苍老再鬓白再体衰,在我们的人生履历中,父亲永远是前行路上的指路灯塔!
刘朝东,笔名黑浪,男,1966年10月2日出生。高中毕业后一直从事摩托车修理行业。
1996年3月26日加入北京作家协会,1998年、1999年分别加入中国诗歌学会和中国散文学会。
诗歌、散文、小说散见于诗刊、当代、青年文学、中国国际农村影视、北京文学、青春、芳草、星星诗刊、绿风诗刊、散文、散文百家、特区文学、特区窗口、苍生文学、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郊日报等。
著有诗集《歌声在窗外流动》《抚摸爱情》《站在月亮背后》。DVD诗歌光盘《江山多娇》《让风流泪》。2014年出版VCD朗诵诗歌100首,由中国广播影视音像出版公司出版发行。
北京作家协会曾为他主办两次“刘朝东诗歌作品研讨会”和一次作品首发式。
北京电视台三次为他制作专题片。1997年和1998年,北京电视台先后为他制作专题片“青年诗人刘朝东”和“农民诗人刘朝东”。1999年7月被邀去北京电视台录像厅同康桥、尽心一起录制“现代诗能走多远”,英达主持。首都数十家新闻媒体对他进行过采访报道。
刘辉,笔名文军,1954年5月出生,北京人。祖籍四川南充市。
现为北京市残疾人写作学会名誉会长。
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东城作家协会会员、门头沟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萧军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新国风》诗刊副主编、华语红色诗歌促进会副会长、《中华国魂》诗书画选编委。
曾为《侨星》杂志驻京联络处资深记者、编辑、主编。发表京味儿文学作品、采访名人录。曾为《今日文艺报》特约文学作品评论员。
发表数十篇评论及诗歌作品。曾应邀参加《我爱健康》大型室内情景喜剧的部分剧本创作。
刘辉是北京著名京味儿作家之一,著有《老北京那些事儿》第一、二、三集系列丛书(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千龙网、光明网、新浪网、凤凰网、搜狐网等数十家网站对刘辉的作品进行了宣传报道与转载。《老北京那些事儿》曾被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等大型新华书店评为畅销图书。
刘辉还擅长诗歌创作、序言和评论写作。他参加各种诗歌诗评活动及作品散见于各大网站及《作家报》《文艺报》《华夏时报》等中央与地方文艺报纸与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