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学而不倦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43280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9-08-22

已有 991 次阅读2019-8-22 18:56 |个人分类:热议|系统分类:科技教育| 母系社会 分享到微信

产生于石器时代母系社会甲骨文之研究

甲骨文本身证明它是源于石器时代的母系社会。证据之一,是考古工作人员在发掘出的古墓中女尸的头骨旁边陪葬有一石器时代的石犁;证据之二,发现“人祖村”以女娲为人祖祭祀;证据三、有一大批甲骨文本身也反映了妇女参加各种政治经济劳动和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况。

中国的甲骨文始创于中国原始社会中之母系社会是可以肯定的;始创者自然是母系社会中的伟大女性;上古历史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是女性而不可能是男性;因此,世称中国人为炎黄子孙的说法是天大的错误,应该更正为中国人(包括炎黄二帝)都是女娲(代表母系社会的母亲们)的子孙;被父系社会颠倒、纂改、歪曲了的历史,应该重新再恢复母系社会情况的真实面貌2016年發現村名“人祖村”的人們,世世代代供奉的先祖正是女媧氏而不是女媧的後人炎黃,亦足证明这段远古史是日臻完善真实存在的活化石。

在历史著作中,大都只估计推测性的说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记录文字,不能肯定它始创于什么时期如: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1979年北京版第一册27页):“后人所谓的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转注这六种构成文字的原则,在甲骨文中都已具备,则商代晚期已经形成为严密规律的文字系统。无疑这是经过长期发展而来的”,这里在说明了甲骨文是完备于商晚期的同时,也只是推测甲骨文是在商代晚期以前的“经过长期发展而来的”在尚钺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1980年北京版第8页)“到了殷商,才开始有了青铜器铭文和甲骨文的文字记录......甲骨文字在今天来说,是已发现的中国文字中最古老的一种。因此甲骨文可能是殷人承继其前人文字的创造而加于发展的......殷人是东夷族,其起源可以上溯到传说中的舜、禹时代。也就是说,甲骨文是始创于舜禹时期。依据2000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禹是在前2070年建立的夏朝,下距能用成熟甲骨文作记录的殷商(前1300年)还不到800年。在这历史的一瞬间的舜禹决不可能创造出中国的甲骨文,尚钺先生的“甲骨文可能是殷人承继其前人文字的创造而加于发展的”推测也是站不住脚的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的杨胜勇先生主编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辅导用书。中国通史》(1998年版第12页)中在时间上提前了一点:“甲骨文是商代奴隶社会文化水平的代表,中国的汉字大约比甲骨文早1000年时便产生了(有语病),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文:产生于我国商代的文字,即使是1000年,也只比800年多了200年,这200年,在历史上也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而且也还是属于舜禹的时期甲骨文不可能是始创于殷商和其前的商。

我们还是再看看近期的历史学家们怎么说的。游国恩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1997年湖北版第4页)上说:“自从甲骨卜辞的发现,证明至迟在殷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已有初步的定型文字”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2001年修订本《新华辞典》第46页上的解释是:“甲骨文也叫卜辞、契文,商周时代在龟甲兽骨上所刻的文字”“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学校的历史课本也大都采用了这种似乎较稳妥的说法:“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相当成熟,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这种说法必然导致学生错误地认为,甲骨文是在商或商周时候才有的文字。

上面的种认识,虽然在时间上或长或短,但基本上还是框在父系时期里。无论说甲骨文是产生于殷人远祖舜禹,还是产生于其后的商或殷商,都是错误的。甲骨文应该产生即始创于一万五千多年前原始社会的母系社会时期。下面以“中国原始社会情况简表拟测”对此作一定程度上的说明。

中国原始社会情况简表拟测

中国原始社会情况简表拟测

时期

原始群

母系社会

父系社会

分期

猿人

古人

新人

山顶洞人

裴李岗文化

仰山文化

龙山文化

约公元前

170万年

20万年

5万年

2万年

1万年

6千年

5千年

约历时

150万年

15万年

3万年

1万年

4千年

1千年

1千年

器皿时期

 旧石早期                                                                               

旧石中期

旧石晚期

新石早期

新石中期

新石晚期

青铜时期

脑量

850毫升

1225毫升

1300毫升

1500毫升

同今人

同今人

同今人

劳动生活情况

使用和保存天然火制造粗石器以野兽和野果为生

有了磨擦起火的技术、弓箭、骨针、头饰、图腾和甲骨文、易经的萌芽。

农业生产为主有了粟黍稻蚕丝牛马猪羊鸡鸭狗和精美陶器

有了氏族部落的联合和对偶婚和发达的农牧手工业,陶器上出现类似甲骨文的图形,发现易经用的卜骨。

有了

 

遗址考古

大荔人丁村人许家窑人马坝人桐梓人山顶洞人等。

山顶洞人河套人枊江人裴李岗文化等

裴李岗文化大地弯文化等。

仰山、马家窑、河姆度、红山、龙山、宝墩文化等

大汶口

齐家、屈家岭三星堆文化等

 

甲骨文情况

在结绳记事和扑猎与采集中对代表天地的──有了认识。

──是甲骨文和易经的萌芽,在此一时期当在醖釀中。

出现了妇女从事农业生产的甲骨文和以刊卦为首的归藏易。

逐渐形成了甲骨文六书的体系和以艮卦为首的连山易的转化。

开始有男尊女卑的甲骨文和以男性阳卦为伏牺易民间有64卦。

 

 

略谈简表中反映出来的几个问题中华民族原氏社会

大致可分为原始群时期、母系社会时期、父系社会过渡期。原始群时期又划为两个分期,历时约有170万年;母系社会分四个分期,历时约有1万8千多年;父系社会过渡期的夏截止(实质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都应该划入父系社会,即使是时至今日,父系社会的阴影,仍然是很浓的。但因为已不属原始社会,故未列入),历时约1000年。母系社会是原始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人类经过原始群的猿人、古人进化为今人的时期,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摇篮。从专家确认某些出土的农具、陶器已有1万多年的历史,以及甲骨文中所反映的母系社会生产生活的情况来看,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应该是原始社会中制作出石器和陶器的母系社会。

因此,始创甲骨文的时代应该在母系社会,始创甲骨文的也必然是母系社会中的女性而决不可能是男性。原始社会中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也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甲骨文,只能在已有的基础上,对甲骨文做出某些有利于突出男性地位的篡改和反映当时社会情况的文字增补。

从简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约一万五千年的母系社会时期中的劳动生产、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情况,这些情况在发现的部分甲古文中也都有一定程度地反映,此一时期的跨度是从旧石器晚期发展到新石器晚期,是原始社会时期的黄金时期。从狩猎发展到畜牧和农耕,从群婚进化到单婚和偶婚,从甲古文和易经的萌芽发展到成熟,也同样是在原始社会的母系社会时期。这些成就不可能在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不到一千年的短短时间里日臻完善

 

因此传说中的人物产生于母系社会

如女娲、有巢氏、燧人氏、庖羲氏、后羿、伏羲、神农、精卫、夸父等等这些与自然作斗争、在恶劣凶险的自然环境中求得生存的英雄,应该无一例外的全都是女姓;至于黄帝、炎帝、蚩尤、共工、刑天等,或是出生于母系社会,成长于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的过渡时期,他们之间的并吞残杀,一部分当是发生在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时期,;而最初的战争,极有可能是开始进入父系社会的部落,向母系社会部落发动的进攻。因此其中的刑天、共工等,很有可能是女姓;另一部分部落之间的战争,当是父系社会中的相互兼并厮杀了。从此以后,战胜自然的搏斗就转向为奴役人类的大屠杀了。史书上说“自禹以后才有以父系计算的世系”,此前当然应该还是属于母系社会;史书上又说:“禹是黄帝玄孙”,那么,上数到第九代的黄帝,是父系社会中的人物无疑了。与黄帝同时代的上面那些人物,恐怕多是如此。母系社会总的特点是:“妇女是氏族的中心”。奉为这个中心的代表人物,岂能不是女姓?至于传说到现在的传说人物,除了女娲、精卫之外,全都变姓成了男人,那也是经过父系社会及以后的奴隶、封建社会以男性为中心。尤其经过“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严厉过滤之后,被全盘歪曲篡改的结果。中华民族的先祖,不应该是黄帝炎帝,只能是母系社会的代表人物女娲!

因之就引出了关于中华民族史的问题。以前说的三千年是错误的,现在说的四千年、五千年也当再商榷。母系社会时期,经过了从旧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晚期的漫长发展,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畜牧业、农业,能够制造出精美的陶器和丝织品,有了甲骨文和易经,所以,中华民族的历史应该从母系社会算起。应该在五万年至一万八千年之间,即使从母系社会的第二分期起算,也不能少于一万五千年。如此才能与现在经过专家们确认的有一万多年的农具史、农耕史、陶器史、畜牧史以及甲骨文、易经等辉煌创造的时间相吻合。世界上只有具有这样悠久文明史的民族才是任何力量无法战胜的。这就是历史的力量。

 

始创于母系社会之甲骨文举例

 

先从甲骨文的女(   )和人(  )说起。

甲骨文以其产生时间(依据目前的说法)的先后,一般分为殷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类型。殷商甲骨文的字形,由于一部分字的社会约定性特别顽强,又因父系社会的男性们还没有时间篡改到每一个字,这就使我们今天还能从殷商甲骨文中,发现旧石器时代母系社会中甲骨文的一些原貌。它们是保留在甲骨文中的母系社会情况的活化石。是在甲骨文考古学、甲骨文声韵学、甲骨文字字形学和甲骨文风俗学中尤为重要的一门学科。我们从殷商甲骨文中所看到的女(   )几乎无一例的都是坐姿,表示男性的人也同样毫无例外的都是立姿()。女性的这种坐姿,到了父系社会的西周及春秋战国,以至于秦汉唐宋,甚至邻国的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也都继承了这种表示尊严的坐姿。在字形上也同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西周以后的甲骨文,凡是有女性的地方,几乎一律改成了立式,很少依旧保持坐姿的了。这种变化还反映在土(   )的意义内涵转变上。母系社会时期的土是指祭坛,是整个氏族成员心目中的最神圣最有权威的象征。到了父系社会,仍然保持了这种最神圣和最有权威的意义,但是神圣意义的内涵却变成了男性。到了西周就将它从土中脱离开来了,就是把土的两横上下颠倒一下变成士;为了更明显地突出这种神圣和权威,将代表男性侧立的士,高高矗立在代表祭坛的土()上。过去有人说土是男性的生殖器 ,由此得出结论,说中国人的先祖是以男性生殖器为图腾而祭拜的民族;近又有专家论证甲骨文中的食,同时也是男性的生殖器,并用孔子的“食色性也”作自己的证据。孔子在这里指的是人的天性、人的自然本性,与专家把性只当成男性的生殖器,完全不是一回事。在殷商甲骨文里有表示男性生殖器象形字如   。这个象形字后来也简化成 ,但也只用在区别动物的牝牡上如公猪(  ),即使在父系及其以后的社会里,也没有发现哪一个社会里的甲骨文中有士是把那玩意儿炫耀在肚子上或崇拜在头顶上的。在这上面,猎奇和媚世,都会使学术研究失去自身的价值。

在母系社会中体现女性权威的甲骨文。

在天上的(龙),在云中的  (凤),在母系社会中的   (威)、 (妾)等,在她们的头上都有一个辉煌的相同徽标。据甲骨文字学家康殷先生考证,它是斧  的简化形式,也是王的前身,是   的倒放形状,古文字学家黄侃先生考证这一斧形简化成的王是“即古皇字”。作为王前身的石斧,在母系社会当是用得最顺手的犀利工具。能够随身应用这一工具的,当然也是这一社会中劳动生产的主力,是社会生产力的象征,自然也是母系社会中最有权威的人。以它作为女王的徽标,自然也就是情理中的事情。石斧简化后,再将其倒放,就成了甲骨文中常见的和辛(  )相似的了。但是它绝不是辛,因为它没有辛所带的箭簇。

在母系社会里,头上有此徽标的,只有女性。男性头上不可能有,动物和家禽更不可能有;唯一例外的是被当时视为有无限权威的云中变幻莫测的龙     和能够给人带来吉祥的鸟中美丽之王的凤  ,只有在它们的头上才有同女王头上一样的徽标。就甲骨文产生时代的本意,婢妾都是母系社会中的女王,到了父系社会的封建社会,却把至尊变为至贱。婢的甲骨文是  ,女坐在前面,身后是一只手持着甲。甲是单的省略,甲和单都是在树枝桠和分枝的两端绑上大小石块,作为捕猎和防卫的利器。女后手持甲,不能释为是对女的暗杀和谋害,应该释为对女王的保护。正是这种护卫的存在,更显示了母系社会中女王的尊荣。甲骨文的鬼(  )是女的头上有甲的微标,她们应该被解释为女王的卫队和捕猎主力军的猎手。再说宾,它的繁体是賓,它是一个会意字:  是房屋 ,屋内坐的是女主人,女主人面前侧立的男人便是女主人的宾,最下面脚趾向屋内的足,表示这个男人是由外入内的。宾的甲骨文字形,清楚地表明了母系社会中,由群婚过渡到非群婚的婚姻演变情况。在以后的演变过程中,这个字又变为   ,只突出了由外入内的男人,最重要的女主人却被省略了。这大约是到了父系社会后,男人们做的手脚。从以上的甲骨文字形中,都能在相当的程度上,说明中国的甲骨文是始创于原始社会中母系社会的大致情况。

 

表明母系社会中女性从事农业劳动的甲骨文。

母系社会的另一主要特征,是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几乎全部是妇女。反映这一类的甲骨文是相当多的,如用犁耕地的是妇女 (今释为嘉),从甲骨文字形上看,明明白白是女性用犁,字的构件也丝毫不会引起任何歧义,然而古文字学家们却硬是把这个字释为嘉,把始创农业劳动生产进化到用犁的功劳生生地剥夺给了男性。把纯粹只表示犁田劳动活动的甲骨文  偏偏要释为男,也是很没有道理的。古文字学家们都生长在父系社会的封建社会里。在古文字研究与释义上,下意识免不了也要打上父系社会中以男子为中心的烙印。可以说,在母系社会里,妇女担负了全部农业劳动生产的劳作:育苗的是妇女 (委);,田间除草的是妇女(媰),捉虫的是妇女 (妃) ,中耕锄地的是妇女  (妸);用耙平整土地的是妇女 (娥),使用牛的是妇女 (侵), 在场坝里清扫粮食入库的是妇女  (妇),其他如:采樵的是妇女(婪),摘果的是妇女  (婐),制造箭的是妇女 (姪),巢丝的是妇女(娕),还有挖井  (妌)制造家具(妆,卧床之床是  ,是床面向人,此是床腿向人。这与其他不论左右的字不同)等,也都是妇女;至于怀孕  孕)、生育  (育 )、哺乳     ),和前面种种生产生活劳作一样,都是母系社会中女性责无旁贷的分内事情(文言翻译中,把身译为孕,因此“有身”就是有孕。。母系社会中甲骨文本义怕不是如此,因为作孕解的肚中有一点,而且必是妇女的肚子,而误作身解的却是侧立男性的肚子,因此这个男人的肚中一点,不是“有身”,而是得了鼓胀一类的疾病;于是也就有了用针炙医治这种疾病的甲骨文  (殷)。由此可知,在上古得这种疾病的人恐怕是相当多的。如果一定要在母系社会中找出妇女对男性的不恭来,那就是好睡懒觉的  尸)和随地大小便的 (屎)和   (尿)以及  尾),这些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活动和形象,都放在侧立的男性身上。这与父系社会的老少爷们儿,一股劲地把妇女往绝路死路上逼,是够宽宏慈爱的了。

 

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中看甲骨文在结构上的变化。

此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在区分性别上义同形异的甲骨文。如原是由女性主司报警的 ),以后又出现了由男性报警的  (僖);同样的见,有女性的   (见),又有男性的  (见);同是顾,女性的是 (顾),男性的是 (顾),同是老,女姓的是 (老),男性的是  (老);同是锄地,女性的是 ),男性的是  (何);同是宾,屋里的主人也由女   换成了男    等等。上面所举的这些义同形异的甲骨文,不会是偶然的巧合,是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后,必然出现的一种社会变化。我们正是从这种变化中寻觅出了中国甲骨文是始创于母系社会的证据。文字与语言,都是社会的公共交际工具,正因为如此,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创造和使用它的社会、阶层、人群的思想、观点、情绪与好恶的影响。这种变化的进展,虽然是极其缓慢到不易使人觉察,但是当量变到了某种程度质变的状况就会明显地凸现出来。表现在中国甲骨文上的这种由男性替代女性的两性变化,正说明了这种社会历史演变的情况,也证实了甲古文始创于母系社会的历史事实。

 

母系社会甲骨文中“知母不知父”的姓。

中国人的姓氏是起源于母系社会。母系社会的人类已属“新人”,或称“智人”,已经能够依据血缘关系组成各自的氏族。婚姻也由乱婚变为以血缘关系为区别的群婚即本氏族的全体男子,只能与另一氏族的女子成婚,并以女方的姓氏为标识。现在七八十岁的老奶奶们年青的时候,只被夫家称为“张氏”“王氏”的,其源也在于此。所生子女自然也就“只知有母不知有父”而随母姓了。中华民族的姓,也就由此而产生而发展的。源于母系社会的姓,都有女的部首,或称为主要构件,如契祖姓 ,黄帝姓姬,炎帝姓姜,秦的始祖大业姓嬴;在卜辞中的妇姓亦是如此,如“妇好墓”的女主人姓好,“妇婐”的女子姓 婐  ,“妇姘”的女子姓姘,其他如妫、姚等等。到了父系社会,黄帝、炎帝等人,因为是生长于母系社会,所以,他们就只能秉承母姓,在父系生长的后代,就以种种不同的方式选择自己的徽标和姓氏了。从姓氏起源的这种情况,我们亦可从而认识到,只有在母系创造了甲骨文,才能有这么多以女为主要构件的姓氏。

甲骨文、易经都建立在母系社会的哲学思想的基础上

由于母系社会的人,在谋求衣食住行中,都须臾不能离开大地,在日益发展中也逐渐深入认识到维持自己和整个氏族的生存繁延中,也须臾不能离开大地。也就自然产生了对大地的尊重和崇拜,从而才衍射延伸出神鬼和宗教,认为大地及其上面所生长的的一切都具有灵性,都能成“精怪”作祸作福于人,于是就自然产生出对大地母亲奉为神明。在母系社会也就因之就有了以大地为基础的认识、思想、哲学观念。这都同样反映在甲骨文的构造和易经的变化里。

在甲骨文里代表大地的是富有形态和方向变化的”。它是祭坛下的基础,没有祭坛下面的这一划,祭坛就不能成立,也不能构成表示是祭坛的这个甲骨文字。它也是人类赖以立足的根基,足下没有这一划,人就不能生存繁育,甲骨文的立  ,也就不能构成。它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根源,没有这个一,也就没有了母系社会的哲学思想,更不会有后世各家各派思想的共有基础。它还能在人的头顶上,构成甲骨文的天  ,在一曲线上和下,构成甲骨文的“上”和“下”,在兽的腹下构成“牡”,在男性的腹下的斜短线,就成为尿  ,在男性的屁股下就成为屎  ,在祭坛两边的短直线,就成为示,在一长直竖两端各向外斜伸出两短线就成木  ,在一斜曲线两边各附上两条短曲线便是水 ,在火槽上着两短直线就是火 ,在几根交叉丛立的或直或斜的线空间点下小斜线,就是表示祭祀天地的燎等等。这象征大地的一划,是构成每一甲骨文的唯一要素,它可以在不同的方位上,以不同的姿态,取不同的方向,构造出不同意义的甲骨文。它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繁育万物的“众玄之门”。

与甲骨文具有同一哲学思想基础的是易经。甲骨文是这一哲学思想的具体应用,易经则是这一哲学思想的抽象概括。而组成易经六十四卦的基础是八经卦,构成八经卦的要素就和甲骨文的要素完全相同:象征大地的一划同样是它的唯一要素。因为它是经过高度的抽象概括,它的形态就只有平行的线段,表示阴的是两短划“- -”,表示阳的是一长划“——”,整个一部易经,事物的千变万化,从宏观的宇宙到微观的枝枝叶叶、人事的星星点点,一概由这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表示阴阳的两短划和一长划完完全全地表现无遗。

世有三易之说,即归藏易、连山易、周易。有的人只承认有周易,有的人承认有前两易但是已经失传,又有人说前两易现在仍然流传在卦摊上,至于产生的时间,有的说是在周,有的说是在两百万年前,有的说是在上一冰川世纪。

易经产生的时间应该和甲骨文同源,都是产生于母系社会时期。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说,文王“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这是说在周之前,已经有了八卦,文王是在此基础上,增益为六十四卦。要认真地想一想,文王被囚在牢里,最大可能,是将早在民间流传的六十四卦的毛坯,经过整理加工而成。《乾凿度》就不大赞成是文王益“八卦为六十四卦”之说,而认为“垂黄策者羲,益卦演德者文,成命者孔也”。这里强调的是“益卦演德”,是以德益即充实卦的内容,是不是由文王益出了整整的六十四卦,没有说。《易正义》说得更明白:“伏羲制卦,文王卦辞,周公爻辞,孔十翼也”,这里说得很明白:文王所益的是“卦辞”,是德的内容。在父系社会里有一个相当顽固的陋规,一切光辉荣耀的都要“托制于圣人”,光环都要一律戴在所谓的“圣人”头上,如果没有,就要千方百计炮制一个出来。这其实是另一种的盗名欺世,最早创造易经的只能是始创甲骨文的母系社会的女娲们。创造的时间,就是在一万多年前的母系社会。最早的易,应该是以地坤为首卦的《归藏易》这是和当时的母系社会极为尊崇大地,有着直接地必然的联系。而后发展演进到以艮山为首卦的《连山易》,基本上继承了《归藏易》崇奉大地的思想。到了周,经过文王的整理加工,就改成了以乾天为首卦的周易了。以地、山为首卦的前两易,是母系社会的产物;后一易则是父系社会的产物。前两易重点在地在阴,后一易的重点就在天在阳了。而这个时候的男子已然是贵为“天之子”了。三易的变化,是母系社会演化到父系社会的必然结果,是母系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的必然。《周易》不是产生于周朝,《易经》也不是产生于两百万年或上一冰川时期,它是源于母系社会,发展于母系社会,演变于父系社会,篡改、繁衍于父系社会。《周易》的卜辞和甲骨文上的卜辞,从句式到词汇,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如两者在“吉”“吉贞”“吉无咎”“凶”“无咎”“厉无咎”等词上,无论是在词法上和词汇意义上,都是一致的。它们在卜辞格式上,也完全是一致的,都由四个部分组成:1、占卜的时间、卜人的名字;2、占卜的目的;3、记载占卜后的内容;4、记载占卜的应验情况。若是从周易卜辞句式较甲骨文卜辞的句式长而较完整上看,应该肯定周易后于甲骨文,这也许与文王有后人的整理有关系,从总的情况上分析,说周易产生于夏是不准确的。要从它在社会的发展演变中了解它的发展过程,周易是易发展演变的最后结果,由此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甲骨文和易经都产生于母系社会,是原始社会母系社会时期妈妈们的创造。甲骨文和周易是一对孪生姊妹。所谓三易,其实是一易在三个不同社会时期中的发展演变。

中华民族的原始社会中的母系社会,是世界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一页,它是那样的金光闪闪炫人眼目。可惜她在以后父系社会的历史浊流中被淹没了。于是历代的子孙就只知有父而不知有母了,翻翻二十五史,看看古今圣人贤者,基本上都是父系的一统天下,纵然不计较过去的史学家们在写史中的有意无意之间数典忘母,现在也应该重新认识和恢复母系社会的这段历史,重塑女娲母亲们的伟大形象,因为古今中外的中国人和炎黄等先人,都无一例外是女娲的子孙!

甲骨文本身可以作证!

文中所列甲骨文

行文中因条件限制,字形糢糊,现再放大书写于后,以备参考。

(音diao 公猪 女王    宾賓    制造   蛊胀 尿  报警        

1:目前发现的甲骨文的字数约4500左右(今后随考古发的进展,此字数必会有所增加),目前公认字义可以确定的约有1000左右,尚有争议的也约在1000左右。如郭若、康殷先生认定的为冥,华东师大的李圃教授则认为是娩。我同意李教授的意见。在卜辞中,释娩是正确的。母系社会中生育更是妇女的最大难关。直到殷商西周春秋战国仍然如此。因难产而夭亡的决不在少数。 是子宫、胎儿、阴道三要素组成;阴道口内加两手 是由里向外扩展阴道,以利胎儿产出,示意是难产。这是符合当时社会情况的。此类字虽有争议,但尚可议之。还有2000多字,就还在迷宫之中(这部份字既不属自然现象如日月山水,和人与物的形状,如人、立、门、刀、剑,和已经发出来的如鼎、鐘、等用品之类,或因它们的形态古今基本一致,或因有发掘出来的古物可资考据和联想,容易辨识)。这2000多字当属社会意识形态、风俗人情上层建筑一类的,基础消亡后,它们也就随之在以后的社会中消亡了,致使今天没有了参考的依据,故虽百思而仍不可强解出。待以后发掘多了,或可从语言环境中逐渐被辨识出来吧。

2:有一则新闻报导:在一新石器的古墓中发现一女头骨,在旁边有一石犁作为陪葬。另外,今年發現“人祖村”的村民世代以

女媧為人祖而祭祀之。这是不是可以证明前文所论并非虚妄?    2005.5.26.——2019.8.22.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