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失败的改革家——孔圣人
先抄摘几条有关的资料:
一、“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二、“春秋初至春秋末,是西周以来敬德保民思想继续发展的时期”
三、“从公元前770年周王室东迁雒邑,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为止,持续了5个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动荡和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革的时期。从鲁初税亩起,至秦商鞅变法,"裂井田,开阡陌",表明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土地制度──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奴隶制生产关系逐渐被封建生产关系所取代。”
上面的三条史料虽然十分不完全,但也大致可以反映出孔子所处的时代及其身世。
春秋时期是始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孔子是生于春秋中期的公元前551年9月逝于公元前479年4月,按旧习俗算是享年73岁,按现在规定算是72周岁。在这个时间段里,正是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的转型期,也是落后的奴隶主顽固地坚守奴隶制与进步的封建农奴制主激烈拼搏的时期,奴隶们当然都希望转为农奴过到好一点点的生活。孔子的主张是支持这种进步变革的,他率领弟子在100多诸侯国间为废除奴隶制推行封建农奴制游说了14年,没有一个奴隶主采取他的主张。他只好重新回到鲁国为即将到来的改革办教育培养改革的人材。
下面据此谈谈我的理解。
孔子的远祖虽是殷王之后,但传到孔子父亲时已经沦为衣食不周的破落户。继而老父去逝,年青的寡母再嫁,就只能依靠异母同父的姐姐艰难度日。孔子虽然不是奴隶,生活同样异常艰难,在成年之后就也不得不出门“多鄙事”成了打工仔,难免日与奴隶和农奴相伴相处操作。思想感情自然也就有了底层贱民的感染。所幸生性好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事问”,终于成了有渊博知识的学者并能以之授徒维持生活的同时为社会的进步培养人才。
有这样生活经历的人,善于观察和思想的孔子自然倾向于当时社会中最底层的贱民,身后由众门徒整理出的《论语》内容,一部分是教育门徒如何为人处世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另一部分则是反映了他平时所关心的社会和所关心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奴役苦状,而不是为了使统治者巩固他们手中的政权。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要统治者善待底层奴隶和农奴,自己不愿被人害就也不要去害人,自己想过好日子就也要让别人过到好日子。这类话不是对奴隶和农奴说的,因为他们还是刀俎间的鱼肉,哪会有这种条件和这份权力及能力。这些话是只对统治者奴隶主和农奴主的劝告,是希望为被压榨迫害中的奴隶和农奴们争取一点缓夹。
孔子在春秋中期只有在他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中称他为“天纵之圣”,没有一个奴隶主和农奴主正视过他。真正由皇帝出面封他为圣人是始于汉元帝及其后的王莽。孔子在世时,是从未这样被封过,也从未曾意识到自己是圣人。孔子独子孔鲤夭折后,孔夫人也因之去逝,孔子老年丧妻丧子已然处于断子绝孙境地,处境十分孤单凄凉,死后无官方悼唁更无近亲远戚致哀,幸有弟子安葬守墓,凭空增添了一番热闹。现在流传的山东曲阜孔陵和孔氏家谱,都与孔子没有丝毫关联的,这都是后世的统治者为了抬高他们自己的身价巩固他们自己手中的政权的需要而编造而挂出的虎头牌子。
至于联合国发现孔子思想对世界有普世的价值而给予肯定,是孔子生前始料未及的,于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品格的被肯定是可喜可贺的大好事!
遗憾的是一些国内外专家教授都没有认识到孔子一生是为改善最底层生命生存条件而苦苦挣扎到终于失败的改革家;此外所有的光芒万丈头衔,不过是一些高高低低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混混们借此营利的行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