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1)先谈谈李敖与国民党的关系
这里且不说李敖的长辈为了追随国民党,是如何忠心耿耿一路苦苦追随蒋氏父子到了臺湾,也不说他的父亲是一个不大不小克尽厥职的汉奸,只简单说说李敖成年之后与国民党纵使“打断了骨头还要连著筋”的扯不断的关系。
李敖成年之后,首先投奔的是国民党的黄埔军校。此一时期的黄埔军校不是为了北伐,更不是为了抗日,而是一心为了反攻大陆。我们是不是可以从这里看出李敖那个时期的雄心和政治抱负?是不是也可从中看出他与国民党生死与共唇齿相依的关系?以后在他担任准尉排长期间,他所带领的排年年都是先进,事事都是“名列前茅”,而且“治军”颇严,且很有军阀们惯用的“恩威并重”的手段。如知道排里发生了鸡奸事件以后,先是抬手就给了犯人两个耳光,随即又给他十块钱命令他去找妓女(由此可知,李敖是深知妓院行情的,看来声声不要“小头”吃亏的李敖,不愧是这方面的一个行家里手)。李敖的这种笼络,当然一方面是巩固了国民党的部队,另一方面是从而表现了他自己黄埔军校生的才干,是充分对蒋家王朝尽心尽力了的。能说如此与国民党政权有著世交之谊的李敖,会与国民党的关系不深?会不是心心相印?
以后李敖之所以离开国民党部队,绝不是以此要与国民党决裂,而是鉴于迟早要被拉上金门前线,他不原意继那几个付司令之后,也被解放军的炮弹炸死,何况高升无望,不如早早溜之大吉。当时的臺湾深受美国式的民主影响,社会上正掀起了向蒋家王朝要民主要自由的浪潮,此时肖孟能所办的杂志,尤如“五四”时期“新青年”一样的深受社会上的重视。李敖离开部队之后,虽然在穷困潦倒之中过著食不果腹的生活,但是却仍然保持著善于窥伺方向和投机的能力,此时就立刻抓住了这个时机,频频向肖孟能主办的杂志投稿,投当时社会之所好,也著文叫嚣要老头子下臺,要所谓的“自由、民主、开明、进步”,于是受到肖孟能的赏识,立即将李敖从穷困潦倒中解救出来,使他有食有住。后来当国民党要将肖孟能投入监狱的时候,肖孟能在逃走之前,为了不使自己的房产和字画古玩等被国民党政府没收,就立下假证据伪为李敖所有,其实是托李敖代为保管,当局势松动回到臺湾的时候,李敖却以假当真,将肖孟能的巨额财产全部侵吞了。与此同时,又连连向国民党政权诬告肖孟能这样那样的罪,凭持国民党的力量,要再将肖孟能投入国民党的监狱,必欲置肖于死地而后快。此时如果没有国民党的力量,莫说一个李敖,就是十个李敖也无法把肖孟能整到如此凄惨的地步。在这一件活天大冤枉的事情上,李敖如果不是与国民党政权相勾结进行了暗箱操作,能会如此顺利地遂心如愿?于此也足见李敖与国民党的关系并非一般。
至于李敖被蒋介石投入监狱,只不过是对他在得意忘形中有失分寸的话,略示薄惩罢了,并不像对待“赤色分子”一样,一定要判他的死刑。现在这却成了李敖在政治上搔首弄姿的资本,一如沿街叫卖的小贩,口口声声不住地说自己是“斗士”,是“英雄”。如果真是如此,为什么他没有像肖孟能那样被迫逃亡海外,而是太太平平地一直住在原是肖孟能的房子里忙著玩女人?这是因为李敖与蒋政权已经化“误会”为玉帛,受到了臺湾政权的保护,成了臺湾政权的上层人物。之于被李敖所津津乐道的那几篇所谓争取“自由、民主、开明、进步”的文章,实质上是和他老师在大陆时的有时骂蒋介石一样,也只能是划在“小骂大帮忙”“明骂暗效力”的那一类圈子里。因此李敖也就如胡适一样,死也要死在臺湾了。
李敖与蒋介石的矛盾,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内部矛盾”,李敖与蒋介石及其以后的臺湾政权,在实质上,在共同利益上,是丝毫没有矛盾的。
2)再谈李敖对胡适所拜不当
胡适之在文化学术和教育上,无论在当时和现在,在“五四”时期及其以后,都有值得人们敬重的地方。然而被李敖所拜服所称颂和尊崇的却不是这些,而是胡适当时不甚光彩的政治言行。胡适的“全盘西化”一类的“言论自由”,,也只能在他视若生命的“政府”允许的尺度内有时候说说罢了;而在政治行动上,确实是唯蒋介石马首是瞻的,就毫无一点“西化“的味,更别说什么”全盘“了。这里只谈一点点主要的事例,如:在蒋介石的清党中大批残杀革命进步青年时,胡适却说蒋介石的清党“是站得住脚的”,可以获得“我们的同情”,周作人因此嘲讽他面对蒋介石的清党杀人,是“视若无睹”;在国民党的党内党外一批教授学者联合鼓噪,要实行法西斯的专制独裁,在施行全国只要“一个领袖,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中,胡适先是反驳:“我可以断断的预言:中国今日若真走上独裁的政治……,一定是那残民以逞的旧式专制”,但是,在1933年6月18日,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铨被暗杀之前,胡适虽为北京民权同盟分会的执委主席,却发表《民权的保障》,反对上海总盟关于释放政治犯的主张。胡适说:“一个政府要存在,自然不能不制裁一切推翻政府和反抗政府的行动”,因此政府是“有权去对付那些威胁它本身生存的行为”。这话无异在自己掌嘴,重重地打了主张“全盘西化”要求“自由民主”的嘴巴。因为在“西化”的英美,反对政府并不构成犯罪的。由胡适看来,杨铨后来的被暗杀,也就是咎由自取的了。相矛盾的地方当然不止此一处,又如当蒋介石已经成为中国的希特勒,已经开始了法西斯的血腥专制独裁后,胡适就也穿上了蒋家王朝的朝服,不但拥护蒋介石的反共政策,甚之还为蒋介石不抵抗日寇的侵略进行辩护:“政府不能用全力注意到疆土的防守,一半因为剿匪的工作需要很大的注意和很大的兵力”,并表示:“我原意用我的道义力气来支持蒋介石先生的政府”。这是因为蒋介石已经答应了他的三个要求:“第一、给我们钱(胡适当时有豪宅有小汽车有司机有厨师有杂役有门房等五六个“勤务人员”,相当于解放后中央部长级别的待遇了,这表明当然是给了钱了的),第二、给我们和平(基本上没有找过胡适的大麻烦,当罗隆基和胡适有著同样要求自由的言论被扑后,胡适立刻发表了《我们走那条路》,明白地向蒋介石表示了他的“第二忠诚”,化险为夷平平安安和和平平出任北大文学院长兼中文系主任去了;而同在这一政治环境中的鲁迅,却为了躲避反动政府的丧家之犬,不得不带著夫人和孩子离家出走),第三、给我们一点点自由”(岂止“一点点”,胡适在蒋介石政权统治的地方是充分自由的,且以后又自由地和蒋介石一同到了臺湾,依然作他的“特权官僚”)胡适也就把要一个“好政府”的“好”去掉而只要有一个“政府”了。李敖称赞胡适是:“四十年来,能够‘一以贯之’地相信他所相信的,宣传他所相信的,而在四十年间,没有迷茫、没有转变、没有‘最后见解’的人,除了胡适以外,简直找不到第二个”。用胡适的政治行动来检验,李敖上面的这段话就完全是屁话了。
从政治上看,李敖在胡适面前是亦步亦趋的,过去政治上的胡适,就是现在政治上的李敖,现在政治上的李敖,也就是过去政治上的胡适。他们都同样与国民党有“打断了骨头还要连著筋”的扯不断的关系。都是一方面在言论上在所许可的分寸上,向国民党要“自由、民主“批评批评国民党,以装璜装璜学者和”大师“的门面;一方面却又紧紧依靠国民党的政权生活。聪明的李敖明白,只有在政治上学习这样的胡适,李敖才能在臺湾出人头地,才能过到如今舒适的生活。这才是李敖喋喋不休拜倒在胡适灵牌下的根本原因。只可惜这是一个不屑的学生,应该继承的他却拒绝继承,如在鲁迅逝世后,胡适就毫不迟疑的拒绝了苏雪林“向鲁党挑战”的意见。胡适始终对鲁迅在文学和学术上的地位是充分肯定的,在对待鲁迅的态度上,李敖恰恰是反胡适之道而行之。不应该继承的他却拼命地去发扬光大。胡适在这信方面的面子,算是被这个不肖的学生丢尽了。
李敖之所以要在胡适亡灵面前,捧了不该捧的,背弃了不该背弃的,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借胡适的光环,讨好当时当权的国民党,大大地捞到好处。
3)对鲁迅进行恶意攻击的“贬”
鲁迅大约在1933年的时候,在《文摊秘诀十条》中,即勾画出了像李敖这样文摊上混混的嘴脸,其中尤以“须常常透露目空一切的口气”,于李敖最为神似。
李敖从两个方面攻击了鲁迅。一是从政治上,二是从文学艺术和学术上,总之,在李敖眼中,鲁迅一生是全无是处的。
鲁迅终生所追求的就是真正的政治上的自由民主,终其毕生精力的也就是为真正的民主自由而战斗到底。李敖就咬住了这一根本点进行攻击。他振振有词地说鲁迅反对英国的议会制度,就是否定了对自由民主的争取,就是从“五四”时期争取民主的活动也是假的。鲁迅确实是反对过英国的议会制,不仅如此,也同时反对了连胡适在口头上所一直宣讲的“全盘西化”的“自由民主”,当然也包括了李敖现在身在其中的臺湾式的议会民主。因为这类民主,实质上是另一种形式的“主民”和“煮民”。请问李敖老爷,在你参政的这些年中,你为具体改善臺湾最低层的老百姓贫困生活,在议会上说过几次这类的话?就你曾经身为国民党军队的尉官来说,你当然比一般人更瞭解国民党军队里的情况,那么,你为直到目前仍在臺湾的一百多万大陆老兵,壮年时无力娶妻,至今已是耄耋之年无妻无子没有家室,在穷困潦倒中又无钱回归大陆,只有陆陆续续住进养老院。你李敖又在这方面为他们“民主”过一次吗?这种不能代表下层人民大众说话的议会民主,对老爷们是粉饰门面,对大众是思想鸦片。鲁迅所追求的自由民主是奴隶的真正解放的民主,是他们能够自己当家作主的民主。是在解放前的根据地村民选举时,每个候选人身后的大碗就是投票箱,每个选民手中的一粒豆子就是选票。每个文盲村民都能够充分行使自己“自由民主”的民主,在精神实质上,这样的自由民主,才是鲁迅所追求的不同于胡适“自由民主”的自由民主。李敖是承袭了继续了胡适过去,在鲁迅面前早已溃败的论争。对“自由民主”的争论,鲁迅在过去对胡适的驳斥,现在同样也可以用在鹦鹉学舌的李敖身上。更何况李敖本人的言行,也曾经偶而反对过这种议会民主的。李敖不是说他参加臺湾的议会,是他这个“左派”“无产阶级”钻井资产阶级议会里,去颠覆这个议会所赖于生存并为这个议会所保护的政府吗?李敖这样作和这样说,不也是不相信这个议会民主的正确性吗?不知道这是由于李敖思想逻辑上的混乱,还是连最起码的形式逻辑中最基本的几个概念都还没有学好所造成的,还是政治掮客一贯玩弄欺世惑众的花招?或则,二者都是。不过如此一肚子臭水的东西,也能算是什么“学者”“大师”?!
其次是李敖在鲁迅的著作中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个词用得不对啰,那个句子用得“像什么话”啰,等等等等。每次都是那样的兴高采烈,讲得满脸放光异常地兴奋。纵然不看歷史背景和语言发展的递进演变,及语言当时的时代性和社会性,退一万步说,承认这是不足之处,但是纵观古今中外的名著,会没有一处可挑剔的地方吗?更何况李敖所举的句子,是早已被鲁迅自己用以作探讨研究的例子提出来了。鲁迅说这种句子的译法是“拙劣”的,李敖就如获至宝兴奋地连连用他的小棍捣著说:看看,看看,他自己也承认是拙劣的。真是小丑跳樑,令人哑然失笑。在白话文的创作上,鲁迅和胡适、郁达春、郭沫若、冰心等等“五四”时期的老作家,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李敖放言说什么在五百年内,他都是白话文创作上的“第一名:李敖,第二名:李敖,第三名:李敖”,有一位网友说应该把李敖排到第一千名后面,意思就是要他“名落孙山”。回想一下他在凤凰上讲话和文章中的啰嗦、冗杂、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就会深信此言不谬。至于凤凰上吹嘘“李敖读尽天下书”而要大家去“读李敖,听李敖”,这显然是为了提高凤凰收视率多拿到广告费的商业炒作,是完全当不得真的。不管现在李敖如何歇斯底里如何恣肆嚣张,可以断言,当他“身与名俱灭”的时候,鲁迅的名字和他的著作,必然仍是“不废江河万古流的!而李敖在鲁迅著作上的无是生非,也只不过是文推上混混嘴脸的一次充分暴露罢了。
4)李敖的用心在此
既然是思想意识形态上的创作,不管是个人的创作,还是集体的创作,或因当时思想意识的局限,或因歷史上客观主观上的条件限制,或因不同读者审美观念和欣赏要求的差异,对作品总是会产生不同的评价。因之就有了“疑义相与析”的探讨,有了质疑问难的商榷,有了在学术问题上的争辩:这些文章的主旨,却都是为了获得真知,在提高自己的同时也对彼此有益,这些都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然而,总观李敖对胡适、鲁迅等人的评价却是意不在此,也没有学者所应持有的研讨态度。而是藉以增加他自己的政治筹码,抬高他自己的政治地位,完全是一种政治掮客的行为。为了获得政治上的利益,就会不择手段,就会不顾客观事实,就会牵强附会强词夺理,就会无中生有制造混乱,以捞到政治上的好处。这就是李敖拜胡适贬鲁迅的用心所在,因而也就对胡适拜了不应该拜的,对鲁迅更是贬了不应该贬的。倒只是又一次地充分暴露了他的政客的小丑嘴脸。李敖原是妄图一脚踏在胡适的肩膀上,一脚踩在鲁迅的头上,以矗立出他所沾沾自喜且又自诩的为“小头”服务的“大头”。可是,从网上占压倒多数的反映上来看。李敖的这个企图是完全落空了:和者寥寥,嗤之以鼻者却众。在十三亿中,当然会有一些一时不明个中缘由的人成了所谓的“李敖迷”,但与识破其虚伪,掂出其斤两,不受其蛊惑的,相比起来,还是远远超过了被“迷”的人数,何况随著时间的推移,被“迷”的人会越过越少,清醒并识破其假面的人,也一定会与日俱增越过越多。那种散佈“李敖风靡大陆”的消息,只能是炒作者炒作出来的虚张声势,是当不得真的。
所以,不管是对胡适的拜,还是对鲁迅的贬,李敖用心虽刁,却都是达不到目的的。李敖可以休矣!
2005。9。8。夜
附:此文曾分四次上传在网上,是特为了迎接“李大师”的。现在“李大师”已然满载而归,自然也就从网上撤下来。期间看过此文的,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鼓励的有,恶骂的也有。从古到今,属于思想的东西,属于文学艺术的的东西,还没有一致认可和被反对的,人心如面,这是十分自然的。尤其在某一个特定的歷史氛围中。对鼓励的,当然是感谢,对恶骂的,在哑然失笑中也是感谢,因为终究是耐著性子看完了这篇“去死吧”的东西。 2005。10。5。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