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年轻的时候看近代史总是看不下去,把书拿起来,看几眼就想撕掉。“凄凉读尽支那史,几个男儿非马牛!”近代史就是这么让人憋屈。据说邹容经常吟诵这句诗,后人曾以为此乃邹容之作。这几年我经历的事情多了,头上有白头发了,心态也开始不那么毛躁了,这才陆陆续续认真读完几本近代史的书。
能把这几本书读完,不仅在于我暮气渐深,更应归功于现在的文化人对读者的体恤。比如说《中英南京条约》,这是近代史上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一位叫西门送客的文化人害怕我冲动,一上来就把他写的《历史的拐弯处》撕掉,在介绍完《南京条约》后着急忙慌地安慰我说:“割地赔款,本也是19世纪战败国的通常之事,普法战争后法国也曾遭遇此等屈辱。……香港后来倒成了繁华之地。五口通商的其他其他地方大都顺势发展,特别是上海……”谁说不是呢?
这就是眼下流行的几本历史读物的基调。一般来讲,我们这代老百姓的历史观受极左思想的毒害太深,所以这几年有使命感的文化人,一直致力于如何给我们脑海中的历史人物换装,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近代史人物。像义和团,现在几乎又可以直呼“拳匪”了;而曾国藩,现在几乎又被尊为“圣人”了。
去意识形态化是件好事,但要是以一种意识形态代替另一种意识形态,用相同的手法遮蔽不同的史实,这对评判历史却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