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在清初曾被认为是背离了儒家思想的,清初学者提倡汉学的理由之一,就是“离孔子更近”。这与当下佛教义学界偏好唯识学的情况,大致相同。汉学比之宋学,可能确实更孔子,但宋学对儒释道的融合,无疑是儒学的发展,它比之汉学更系统更醇厚。汉传佛教比之印度佛教,何尝不是如此呢?
佛教从它第一次结集之日起,就是在争议中不断发展的。先是有“十事说”之争;后又有大、小乘之争。大乘轻视声闻,声闻则说大乘“非佛说”。其实不管哪种理论,“苦”都是他们对人世间的根本认识,“解脱”都是他们修行的最终目标。只要不偏离“苦”的认识和“解脱”的目标,祖师禅亦未尝不可吧?
佛学理论,说到底毕竟还是宗教理论,不可能真正圆融无碍,在我们这个时代,再在心识问题上纠缠,是毫无意义的。我们之所以还在学习各种论藏,某种意义上就像罗素说过的:“当一个有智慧的人表现出来一种在我们今天看来显然是荒谬观点的时候,我们不应当努力去证明这种观点多少总是真的,而是应当努力去理解它何以竟会看起来是真的。”我觉得这是我们面对佛典所应有的最接近正确的态度。
克尔凯郭尔有两句话,第一句:“如果有一天,人们似乎成功地使基督教变得合理了,那么那一天就是基督教寿终正寝之日。”第二句:“当信仰丧失激情的时候,也就是需要论证来为无信仰鸣锣开道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