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最近这段时间针对“网络谣言”的毒害,主流媒体的宣传一浪高过一浪。
不知怎么的,我在接受教育时总会想到某年春晚的一句流行语:“你用谎言去验证谎言,得到的一定是谎言。”这句不太严密的台词大体上符合这样一个逻辑方程:假设T是一个待检验的命题,而P是由T导出的一个推断,于是就有“如果T是真的,那么P也是真的;如果P是假的,那么T也是假的。”但这个逻辑有个缺陷,因为P通常并不是单纯由T导出的,它还有许多其它前提,所以我们就不能确定当P是假的时,导出它的哪个前提是假的。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小品特定的场景,谎言并不能确证谎言。
当然,哲学是不理会生活中的这些零碎的,它关注的是终极问题,逻辑学也仅仅局限于语言的表层结构,自然科学倒是体贴入微,但我怀疑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否适用于甄别谎言。比如说心理学,这几年冒出一个“微表情心理学”,有图片若干,据说只要按图索骥就能甄别谎言——我估计此项研究的样本肯定不包括坐在主席台上口如悬河的领导干部。
真正能击穿谎言的是事实真相。但事件的亲历者毕竟只有少数人,就算是事件亲历者,也未必了解事件的内幕,所以绝大多数人判别真伪的依据只能是常识和信仰。常识是经验的归纳总结,信仰无需证明。可惜的是,这世界变幻莫测,我们的常识已经成为常不识了,按照常识来说不可能的,往往就会变成现实。而且,我们现在似乎也没什么信仰了,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坚信不疑。学者认为,网络谣言的泛滥归罪于网民的素质差,易于轻信。说我们素质差——可能不假吧,但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至于轻信,我们只不过是由于无法判别真伪,索性就无所谓真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