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6|
我的民俗摄影经验谈及新春采风好去处
几个朋友相约去拍一组民俗图片,有的摄友感觉无从下手,有的满脸疑惑:看人家拍的乱七八糟没有美感,难道这就是民俗摄影?还有的人说:民俗摄影就是纪实,到了现场使劲按快门就是,逮什么拍什么,没有什么章法。
对于这许许多多的疑问,我也不能全盘否定,但我有我的方式,今天分享给大家,不对之处还请海涵,因为这是我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说我的想法就是标准,但至少是我的标准。
第一:要在思想上认识民俗的真谛
你也拍民俗,我也拍民俗,民俗到底放几个屁总该心里有数吧。反正我到某个地方拍摄当地民俗时,首先会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了解要拍摄对象的基本动态。比如拍年集,就一定要找到过年的信息,首先要了解当地人是如何过年的,再了解年集上会有哪些摄影元素,然后把这一元素在图片上刻意放大,更完美地体现当地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
这也叫突出主题,因为主题是摄影的魂,没有了这个魂,你逮什么拍什么,那好像不是摄影吧?人没有灵魂叫行尸走肉,摄影没有魂叫什么?难道叫混混吗?
第二:讲究点新意和技巧
别以为拍个脏兮兮的小老太太就是民俗,也不要抓着一个满脸褶子抽着旱烟袋的老大爷拍个没完,破草房、烂锅台、坑坑洼洼的土路……..有时候看到一些老师拍的民俗就像回到了万恶的旧社会,真难为你们了,也不知道你们去哪里找到的这些破东西?难道这些就是您追求的方向?难道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民俗?用句你们经常用的词语形容吧:这叫“记录”。我也纳了闷了,难道这就是社会的主流?难道中国真的还没解放?记录也讲究点真实吧?这些落后的场景只是个别缩影。别为了标新立异去摆布甚至摆拍这些当今社会很少有的现象,说白了,有些民俗不是“记录”,是表演,摄影家们,你们都懂得。
所以,民俗摄影要尽可能地表现被摄对象自然的感情流露,不要刻意去摆布和干扰他的生活。
三:合理运用环境光线
拍民俗不像拍电影,环境光线可能很杂乱,但只要细心观察,合理运用,绝对可以拍出很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有时候逆光条件下会更出彩,可以更好的突出主题,避免画面杂乱无章。
四:根据环境合理搭配镜头
有的老师说了,拍民俗只能用16—35.那纯属从身体中间部位发出的一声臭哄哄的呐喊,就因为这个破呐喊,许许多多的摄影人把镜头恨不得塞到被拍摄对象的脑袋里。我在丽江见到过:一大堆摄影人围着一个吸着长长烟袋的老人身边,相机齐刷刷的像枪毙犯人一样顶在老人头上,清一色的大广角,人家老大爷绝对经过特殊训练,临危不惧,吸烟自如,末了再一一收钱,整套动作干净利索,绝不拖泥带水。
我就搞不明白这些摄影人这是拍什么?难道就为了一圈镜头围着这么一个饱经风霜的大脑袋?
所以排民俗也不要拘泥于什么镜头,根据环境合理调配呗,长焦可以丛远处抓拍,避免了拍摄对象晕镜头不自然,还能适当调节景深净化环境;中焦可以汲取更多一点的摄影元素,尽情取舍你需要或不需要的东西。广角可以囊括一切你看到的事物,并可以增强视觉冲击力,让拍摄环境更全面的展示。
当然,无论用什么焦段,拍民俗时,没有特殊情况千万不要把摄影人和相机收入画面,不然……..,这就别说了,反正就是一堆废片
五:合理调节色调
有的人只要拍人文就要用黑白,好像整个世界就一黑一白两种颜色。其实大千世界绚丽多彩,仅有黑白是远远不够的。拍摄前,一定先有一个构思,那就是今天的拍摄要表现什么主题?什么样的色调更能渲染这个主题?
我经常用的设置是:饱和度降到最低,白平衡飘移像偏红或偏绿设置。
六:拍摄民俗要避免浮躁
现在很多摄影人拿着相机就嘚瑟,就飘飘然不知所以然了,到了现场咋咋呼呼牛逼晃蛋。记住了,这样的人不是真正的摄影人,是用相机做道具的表演者。
拍摄民俗最忌讳浮躁,应该让心情沉寂下来,让自己清清地融入到风土人情中去,让自己感觉到就是其中的一员,然后在不影响拍摄对象的前提下轻轻地按动快门。当然,如果摄影人比较多,也不要拿着个广角走到最前面去装13,偶尔冲到前面拍一下要记到迅速撤出来,别撅着个屁股在前面摇来晃去,让更多的摄影人对你的屁股无从下手。
记住了,你的屁股永远没有你的脸蛋完美。
有位哲人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拍摄民俗也不是就是表现脏乱差,要有新意,有高度,有艺术性。
咱山东姐夫也说了:低俗不是通俗。所以民俗摄影也要高雅一点,别扯着根猪大肠啃起来没完。要站在新起点上对待民俗摄影,要让咱们的民俗摄影硬朗朗地站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