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司马当的博客 //www.sinovision.net/?4270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宁死不反抗

已有 1896 次阅读2017-11-10 22:00 分享到微信

宁死不反抗_图1-1


公元前260年,秦国攻打赵国,战于长平。齐国不救,赵军断粮四十六天,军中士卒互相残杀为食,最终赵军大败,四十万士兵全部投降。秦国上将军武安君认为“赵国士兵反复无常,如不赶尽杀绝,今后恐会叛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乃挟诈而尽坑杀之”这八个字便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关于长平之战中秦军杀降的全部记载。别看仅有这区区八个字,却透露出很大的信息量。

要知道那时正处在冷兵器时代,任何一方均无“大规模杀伤”武器,要想一下子坑杀这四十万降兵,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挟诈”乃欺骗之意,但再怎么欺骗,这活埋四十万人的坑也不是好挖的,最好的办法是让降兵自己挖坑自己埋。当然,话不能说的这么直白,比如秦军可以欺骗一部分赵国降兵说:你们先挖个大坑,把另外一部分降兵活埋了,然后你们就可以回家了。等把另外一部分降兵活埋之后,秦军又故技重演,最终自己不费什么力气就把四十万赵国降兵全部“坑杀之”。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赵国的降兵在秦军的看守之下,一个个有气无力地挖着坑,他们甚至明白坑挖好后,等待着自己的是什么结局。只是见大家都在听话地挖坑,也只好木然地跟随大家一同挖坑。偶有企图反抗者,不是被一刀砍死就是被打得皮开肉绽,于是再也没人敢反抗了。绝望让他们忘记了恐惧,幻想又稀释了他们的绝望,他们巴望着这个时候能有英雄冒死站出来反抗,从而让生存的幸运降临到自己身上。

可惜的是,英雄终未出现,四十万赵国降兵就这样被秦军轻而易举地“挟诈而尽坑杀之”。

二千多年后的1937年,在南京,当几个日本鬼子押着几千个中国人往长江里赶的时候,居然也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反抗。有人分析这些中国人当时的心态:逃跑肯定会死,反抗也一定会死,但跟着走多半是去什么牢房或做苦役,或许还有生的机会。于是就稀里糊涂地被带到江边,稀里糊涂地被枪杀、被淹死……

    中国人历来是怕出头的,“人怕出名猪怕壮”,“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等等,就是这个民族的心态写照。于是清军来了,让他们留辩子,他们宁可投河也不敢反抗;于是,革命党来了,让他们剪辩子,他们宁可上吊也不敢反抗。他们总是盼望着一些英雄侠客来救自己,而自己绝对不敢去充当英雄侠客。

    林语堂先生在谈到国人的性格时说,“中国人已经容忍了许多西方人从来不能容忍的暴政、动荡不安和腐败的统治,他们似乎认为这些也是自然法则的组成部分”。“中国人的忍耐有如中国景泰蓝一样举世无双”。“或许我们对苦难的承受力小一些,我们的苦难就会少一些”。

    中国人面对暴政的横征暴敛和残酷欺压,除了暗中咒骂之外,极少有人敢站出来反抗。早就有一位大佬说过:“中国人好管,饿死也不造反”。大多数中国人宁死也不敢反抗的忍耐,便造成了这个民族注定与其他民族的不同。


按二维码,然后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公众号,有更多有趣的故事等着您。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