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下放
闻雪思
话说蜀军失街亭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表后主,引咎自贬。后主刘禅准其所奏,下诏撤消诸葛亮的丞相职务,贬为右将军,下放汉中一皮匠作坊劳动,让他接受该作坊三个皮匠的“再教育”。诸葛亮虽是治国帅军的绝代奇才,上晓天文,下知地理,然其在南阳躬耕时,未曾研究过皮匠技艺,乍下放到作坊时,确也显得拙手拙脚。但他对蜀国赤胆忠心,为人豁达平易,虚心学习,埋头劳动,并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
朝中无相,那后主刘禅乐得溺于酒色,无人干涉。然毕竟是处于三国鼎立时代,魏吴大军压境,虎视眈眈,蜀军不可无帅。况且那诸葛亮乃先帝托孤老臣,自己素以“相父”称之,不敢怠慢,故也不得不时御驾亲往汉中皮匠作坊探望,以示关怀。跟随后主的宦官叫黄皓,乃奸妄之徒,本就畏忌诸葛武侯,见状趁机谗言道:“传言诸葛亮聪慧过人,无所不能。今日观之,其不如一个普通皮匠也。民谚云:‘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昔先主提拔诸葛亮于茅庐之中,陛下何不效法先帝,提拔这三个皮匠于作坊,让其接替诸葛亮的职务,陛下必能高枕无忧,安享万年,何愁天下不定也!”刘禅听信黄皓之言,遂拜三个皮匠为相,总理朝廷军政大事,不再去看望诸葛亮。
那三个皮匠在蜀国众皮匠中,技艺超群,也算是一流的师傅。若命其做双皮靴,自然娴熟自如,快捷交货,而且质量绝对可靠。命其为相,却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不出十日,蜀国大乱。许多大臣相继被贬,下放到作坊与诸葛亮一起劳动。作坊里的皮匠兄弟却穿戴起朝服朝靴,一个个上成都宫殿沐冠演礼,三呼万岁。军中士卒也宰马为革,磨枪作锥,在演武场上切磋皮革工艺。连农夫亦废田弃耕,以荷杖牧牛羊为乐也。
魏主曹睿闻知大喜,乃命司马懿率大军入川伐蜀。魏军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可怜蜀军一触即溃,如何抵挡得住?未几日魏兵便逼近成都。后主大惊,急召三个皮匠商议。三个皮匠哪里有什么运筹帷幄的谋略,只能彼此面面相觑,叩头谢罪。后主方悟,急诏右将军诸葛亮入朝。好个诸葛亮,不改凛凛忠心,大智大勇,扶危拨乱,依旧披鹤氅,戴纶巾,坐镇成都城楼抚琴,再唱一出空城计。那司马懿来到城前,左观右看,还是令大军速退。诸葛亮遂令赵云、魏延、关兴、张苞领兵转山呐喊,鼓噪佯追,惊得魏军丢盔弃甲,落荒而逃,狼狈退回陇西方定。蜀军大胜,众将官班师回朝,仍喜骇交加,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亦魏之名将,何以屡中丞相的空城计?”孔明曰:“司马懿生性多疑,虽在西城上了一次当,然彼认定吾生平谨慎,不会两次弄险,此番必有埋伏,深怕中吾之计,所以又退去。”众皆惊服。后主羞赧,遂罢免三个皮匠相位,仍拜诸葛亮为丞相。
诸葛亮官复原职后,将下放的大臣召回朝廷,令朝中皮匠统统回到作坊,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并聚积粮草,置造攻城渡水之器,励兵讲武,惜军爱民,蜀国再度振兴。此段故事史料,罗贯中编著《三国演义》时漏略,吾从民间传说中发掘整理,以飨读者。闻雪思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