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环境 环境造人
雪峰
大自然赐予了人类生活的一切资源,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优美舒心的环境,就靠人的精神和心灵的丰盈程度了。
我们到每一个家庭中去观察其庭院,有的人家虽然经济上不太富裕,但庭院里干净整洁,夏日里有鲜花盛开,还有果树,有的家的庭院里没有生机,却堆着垃圾,到处脏兮兮的,同样的条件,因人的不同,造就出了不同的生存环境。
我们看美国和中国及日本的社会生存环境,就会发现完全不同,在美国,私人领地和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中国,提倡“均贫富”,“共同富裕”,在日本,私有企业获得保护,所以百年老店长盛不衰。这说明,美国人、中国人、日本人的价值观完全不同,所以创造出了完全不同的社会生存环境。
门前有一块地,有人喜欢把门前的地改造成草坪,有人喜欢在门前的地上种上蔬菜,有人喜欢把门前的地整成小广场,意识不同,门前的环境不同。
由此可知,环境是人意识的产物,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反过来,环境会改造人。
孟母三迁的故事最能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孟母为了自己的儿子成长三次搬家,起初,“其舍近墓”,儿子“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感到长居此处,会毁了孩子的天赋,于是“舍市傍”,却发现儿子整天“嬉戏为贾人街卖之事,”孟母觉得长居此处无法让儿子健康成长,于是再搬家,“舍学宫之傍,”发现儿子“嬉游乃设俎豆,揖让退进。”
环境是墓地,孟子就学送葬吹喇叭,环境是屠宰场,孟子就学习杀猪宰羊,环境是学校,孟子就喜欢读书学礼仪。
明白了人造环境环境造人的道理,就为人的发展未来奠定了灯塔指示航标,作为人,首先应当确定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想成为物质上的富翁,那就到钱多且市场发达的地方去,如果想成为一个善于辩论的思想家,那就到人多且争吵激辩的地方去,如果想成仙,那就到人烟稀少山川秀丽的大自然中去,如果想成佛,那就到一无所有却能拥有一切的环境中去。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要想让自己香,就常居花间,要想让自己臭,就常呆在厕所里。
若自己深深地知道自己现在就在厕所里,希望居住在花丛里,那最佳的途径是离开厕所,摆脱厕所的围困,到鲜花盛开的环境中去。
道理很明白,途径很清晰,困境在于如何摆脱厕所的藩篱呢?
难啊!尤其是有亲和情及债务掺杂牵绊其中时,摆脱厕所难过上青天。
最后我们会发现,天堂存在,可自己跨不出厕所之门,跨不出去的最大高山是亲、情、债。一旦没有了亲、情、债,离天堂就不远了。可凡人谁能跨过亲、情、债的门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