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罗修云:体验北国冰雪世界
2020年1月中旬,我和媒体同仁邓先生借出差之机来到东三省的黑龙江,顺便体验和感受一下冰雪世界。
朋友圈内都知道我和邓先生不惧寒冷:邓先生一年四季洗冷水浴,常年坚持,练就了一副耐寒身骨,我则从上世界八十年开始,就有意识地进行冬季抗寒锻炼,连续30年坚持穿一件衬衫过冬,曾引起湖南卫视、长沙政法频道和《体育报》、《长沙晚报》等多家媒体记者的注意和兴趣,并对我进行采访报道,电视台为我做过专题报道,《体育报》和《长沙晚报》也以《一位媒体人的耐寒试验》《雪野单衣不觉寒》为题进行过报道,被长沙市民传为“耐寒奇人”。此次去东北冰雪世界,我和邓先生双双穿着单薄:上身仅穿两件单衣,下身只穿一条单裤。其启程前,我们也担心会冻出病来,但我们两人都很自信自己的抗寒能力,相信能闯过冰雪世界的“冷门关”。
我们从长沙黄花机场搭乘至哈尔滨的航班,下机走出候机厅的大门后,呈现在眼前的果真是冰天雪地,好一个冰雪世界——我们的脸庞、耳朵、胸牌和双腿,都很快就感觉到了沁骨寒意,好在很快就上了开着空调的小车。
我曾经去过哈尔滨,这座城市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中西交融的文化和遍布全城的欧式建筑。哈尔滨的欧式建筑种类之全、数量之多、影响之广,堪称欧州建筑风格博览:有俄罗斯建筑风格、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拜占庭式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折中主义建筑风格、犹太建筑风格、伊斯兰式建筑风格、早期现代建筑风格、中西结合的中华巴洛克建筑风格等等。但我这次主要是做耐寒试验,没有将兴趣投向建筑物上。
从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至哈尔滨火车站约40公里。走进这座始建于1989年的火车站,其建筑的宏伟气派和独特风格还是让我暂时忘记了寒冷体验:优美的黄墙红顶,自然飘逸的艺术曲线,墨绿色的站台雨棚,精致浪漫的铁艺栏杆……眼前的历史风貌,带人瞬间“穿越”回百年前。穹顶的候车大厅宽敞明亮,宏伟壮丽,哈站的整体建筑风格采用欧洲“新艺术运动”风格设计理念,融入现代化元素,细节处尽显生动奇异,整体望去又舒展大方,充分体现了哈尔滨作为“东方小巴黎”所具有的欧陆风情。据说这是全国规模第二大欧式风格火车站。
在站台上候车的约10分钟的时间里,是我和邓先生感到难熬的时刻:一阵阵寒气迎面扑来,好似夹带着无数钢针刺向我的皮肤,我下意识地摸摸敞开体恤的胸口,哟,衬衫几变冰衫,顿时感觉“透心冰”、“透身冰”。我和邓先生共同的预感是:在这奇寒无比的自然环境里,我们的最大耐受时间是半小时,且在半小时内还得有适当的活动,否则如刀之寒会伤皮伤肉!
从哈尔滨乘动车到了牡丹江,然而再乘坐小车去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以乌苏里江和松阿察河为界与俄罗斯隔水相望的鸡西市。以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矿和石墨矿闻名的鸡西市,和相邻的鹤岗市一样共有六个城市行政区,竟然和我所居住的湖南省城长沙一样多,不过这六个区并不像长沙那样连成一片,而是分散在整个鸡西的版图内。这种特殊的布局是自然形成的:因矿区分散在多地,区因矿而设、城因矿而建。去黑龙江之前,有黑省的微友说,眼下黑省很多地方的积雪深达两三尺,因我们去的都是城市,人流聚集的城市热源也多,整个大环境的温度高于乡村,雪积而不化,却也积而不厚,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在城市的建筑物上,闪着寒冷的银光。好在我们从小车到宾馆,从宾馆到小车,在室外逗留的时光很短,牙齿一咬就过去了。我们在湖南可以穿单衣过冬,但在号称冰雪世界的黑龙江断不可能。网传黑龙江一名36岁的女子因与朋友聚会后,大醉在回家路上——以为到家的该女子就地而睡,结果被冻死在大街上。看来,人与天奋斗,羸弱的人注定只能做“败将”。下次冬季去黑龙江,不能再穿单衣与天硬抗了。北国之冬,趣在室外。下一个冬季若再去北国的冰雪世界,得好好领略一下蕴藏在冰雪世界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