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3|
两千多年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举重运动员项羽曾发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的感慨。确实,成功了却没被别人知道,就好像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夜里行走,也太亏了。
到了今天,却有不少人反其道而行之。
前些天,在东京大学入学典礼上的致辞中,学者上野千鹤子提到了这样一个现象:
上野千鹤子在东京大学演讲
在与其他大学的联谊会上,东大的男生非常受欢迎。而东大的女生在被问到“你是来自哪个大学的”这样的问题时,往往含糊其辞地回答“额……那个……东京的大学”。
“不敢承认来自东大”乍看之下有点匪夷所思。
日剧《龙樱》中关于报考东大的名场面
毕竟在盛行学历歧视的今天,只听说哪个明星上了几天北大MBA的课程就号称自己是北大的,还没听说过哪个正儿八经考上北大的学生,说自己是北京一个大学的(“中关村应用文理学院”之类的自黑除外)。
让我们来换一个类比,大概就明白了,比如身高。
“一米七”是很神秘的一个词。它不代表具体的高度,而是一个容纳度很高的区间,装着超过一米七·不到一米八·说自己一米六五吧又有点假·算了就说自己一米七吧的女生,以及所有不到一米七的男生。
女生瞒报自己的身高在生活中真的太常见了,身在娱乐圈也不能幸免。
在中国犯下重婚罪(误)的新垣结衣,身材本来就高挑纤细,成年之后还在不断地长高,让人怎么也不能相信她身高只有一米六九。
这张照片不是真的,是网友把新垣结衣拉长了
日本网友们日常的一大爱好就是搜(修)她跟各种人的合影,猜测她的真实身高。
而新垣结衣呢,又是发声明,又是上综艺脱鞋量身高,这股拼命想证明自己真的只有一米六九的劲头,大概跟黄晓明想证明自己真的有一米八差不多。
不只是身高,女生对自己容貌的认知也会比实际情况低一些。
去年,网络上流传着@aha视频发起的一个社会实验。活动要求受试者们先给自己的颜值打一个分,再对其他人进行打分。在视频中,女生们大多认为自己长得不够好看,容貌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缺点,从而给自己打很低的分数。
女生觉得自己没有遗传到家人的优点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男生们普遍高估自己,并且在看到其他人的打分后依然能够坚信:不是自己不够帅,而是别人没眼光。
除此之外,发生在当代女性身上的怪现状还有许多。比如,在相亲对象面前瞒报学历:
不敢坦然接受别人的赞美:
不敢为自己争取权益,连知名女星也不例外:
这样一来,这一系列看似奇怪的行为背后的逻辑就昭然若揭了。那就是,女性不敢承认自己的优秀。
回到东京大学的话题上来。在日本,真的专门有种说法叫“东大女子”。指的是就读于东京大学的女生,或者已从东京大学毕业的女性。虽然并非被大众广泛使用的词语,但很多日本人都了解其含义。
日本社会流传着“女生不要考东京大学,否则会嫁不出去”的传说。在“东大女子”这个标签的背后,是针对高知女性的刻板印象:不好相处(不够顺从)、不爱打扮、不照顾家庭。
《校对女孩》中的资深校对藤岩,反映了日本社会对“东大女子”的刻板印象
上野千鹤子在随后的演讲中分析了东大女生羞于承认自己学历的原因:
“男性的价值与成绩的好坏是一致的,而女性的价值与成绩的好坏却并不重合。女孩子从小就一直被期待“可爱”,但“可爱”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价值呢?在被爱,被选择,被保护的价值中,包含了绝不威胁到对方的保证。也因此,女性会隐藏自己的好成绩与东大生的身份。”
与东京大学这类综合性大学相比,日本女生更被推荐上两年制的短期大学,学习家务,避免耽误“嫁人”这件终身大事。
正是这种社会对女性的特殊期待,使得日本女生即使考上东京大学这样的著名学府,也不敢坦坦荡荡说出那几个字:我是东大女子。
日剧《问题餐厅》
这种微妙心态的形成,并非天生,而是受到了来自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大多数女性的成长过程中,不知道要听到多少遍这样的话:
“女生没必要读那么多书,女子无才便是德”
“女人工作那么拼干什么,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女生个子太高/学历太高/挣钱太多就没人要了”
这些声音在教导男孩要努力要拼搏的同时,也在规劝女孩“差不多得了”。
网友对于这种现状表示难以接受
去年日本曾曝出东京医科大学操纵考试分数,人为降低女生录取率的事件。
根据日本医学界惯例,大多数的考试合格医师在毕业后都会回到毕业院校的相关医院就职。东京医大女学生在婚育后的离职,无疑会直接导致东京医大旗下各附属医院人手不足。由此,校方想到了改低女生的考试分数。
在校方出面道歉之余,也有相关人士辩解称“女医生将来都会因为结婚、妊娠离职”“事实上,医科大附属医院确实都是由男医生支撑”。
东京医科大学高层面向社会各界道歉
归根结底,是社会环境先把“学业工作都是次要的,家庭才是第一位”的观念作为长期暗示,教化出相应的女性,再反咬她们“不能坚持本职,把学业作为履历上的装饰品”,并以此为借口,给更多的女性设限,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尽管我们的主流声音已经可以为女性科学家、企业家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欢喜赞叹,但落到平淡的日常生活实处,加在女性身上的精神枷锁依旧无处不在。
千千万万个“东大女子”,可能仍然会这样衣锦夜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