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文/杨露旋
前几天,写了一篇《盘锦女旅游局长乱抢“张学良出生地”》,不成想被《华商晨报》给看上了。为此,记者还特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到张氏的祖籍地大洼县叶家村,找到一个84岁的老人,老人带着记者来到位于叶家村北侧的一片玉米地,说:“这就是张家的祖居地。”记者又找到所谓的专家,那人说“在我们东北人的眼里,通常所说的故乡或家乡,是指的父辈的祖居地,或者祖坟埋葬地”,张学良将军的父亲出生在盘锦,祖居地在盘锦,因此说,盘锦是张学良将军的故乡,这是没错的。记者还说百度了一下故乡,“自己的家庭祖祖辈辈的居住地即故乡。”
《华商晨报》是一份我在沈阳上街,有人喊“卖报啦,一元两份”,而我也不买的一份报纸。另一份,可以在《沈阳晚报》或《辽沈晚报》中挑。我上街,能够花钱买的,唯一的报纸就是《南方周末》。再常看的,是《人民日报》,但是我用不上自己去买。不爱看《华商晨报》的原因有二:一是版面设计不吸引我,广告太多、乱,“黑乎乎一片”;二是报道不深、不准,有时一眼就能看出是虚张声势,甚至虚无缥缈的假新闻。正因我不看《华商晨报》,所以,《华商晨报》说我时我并没注意,直到今天才有朋友硬让我看看《华商晨报》。
也因我不看《华商晨报》,当伊春空难发生后,包括《华商晨报》一个记者在内的4名记者被伊春限制采访时,一名《大庆晚报》的记者打电话问我:“《华商晨报》在哪,你为何不为此评论一下?”我告诉她“在沈阳”,但又说:“你看《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的记者怎么没被限制,人家也不乱上啊?有的记者就是不知深浅。”
言归正传,记者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但是,记者不能人云亦云,听什么就宣传什么,而是也应该有自己的头脑。如果没有自己的思考,就容易以讹传讹。没有自己的思考的记者,在任何国家,都成不了好的记者。落到张学良故乡这个问题上,就应该做到:
第一, 张氏祖居地,无论老人还是孩子说的话都应该有自己的鉴别。像84岁的老人指着一片玉米地“这就是张家的祖居地”,岁数越大的人说的话就越能证明张学良故乡在盘锦了吗?今年84岁的人,比张学良小二十多岁,出生时张学良都已经成少帅了,几岁时张学良就放弃东北跑了。同时,对故乡的含义,这样的人也未必真能明白。
第二, 逢事问专家,成了中国媒体这些年来的一个习惯,但是也因此,媒体帮助专家害了人。当然,我并不是说专家不好,但是,种种事实证明,中国现在太多的专家已经没有良心了,也很多滥竽充数。
第三, 记者说百度了一下故乡,我不知道点击的是哪国的百度。“自己的家庭祖祖辈辈的居住地即故乡”,百度若到了连故乡也解释不清的时候,还不如把百度关掉。
我写文章,不爱太多引用别人的话,而总想说自己的话。然而,有记者,又有所谓专家,都找不到故乡了,也就不得不再引用一下百度关于故乡的解释。百度对故乡的真正的解释是,“故乡指出生地或长期生活过的地方,对第二种义项,一般称为‘第二故乡’。中国古代对故乡有许多雅称,常见的有桑梓、家山、故国等。鲁迅有同名小说,写于1921年”。如果谁继续有兴趣,可以自己百度,我不多说了。
祖祖辈辈的居住地,是祖祖辈辈的人的故乡,这不假。但是,对后来的人,不一定是故乡。谁出生在哪,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才是谁的故乡。这,是从时间上说故乡。另外,若从空间上说,盘锦人在盘锦和辽宁都可以说盘锦是自己的故乡,但是离开了辽宁也可以说辽宁是自己的故乡,离开了东北也可以说东北是自己的故乡,离开了中国也可以说中国是自己的故乡,离开了地球也可以说地球是自己的故乡。
《华商晨报》对我的这个看上,是在9月8的A11版辽宁新闻上,题为“张学良故乡到底在哪里”,放在了最上边,即头条。还有几个新闻是,《学郭明义“用火般热情温暖他人”》、《肚子大半年,里面长30斤瘤》、《男子摸高压线轻生,奇迹生还》、《出狱后偷宝马,结果又进去了》。一个名为“辽宁新闻”的版面,难道辽宁就几个这样的新闻,而不出别的新闻?所以,我庆幸自己总看《人民日报》和《南方周末》,而不看《华商晨报》这样的报纸,对了。
本来,这次该说局长当官开车撞死人却照样当官的问题,却硬被《华商晨报》这样的报纸插了一杠子,让我不得不跟死人再较一回劲,张学良和张作霖都早不在了。局长当官开车撞死人却照样当官,还等我容一下空,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