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热度 1|||
可是却引来一些“说三道四”的闲言碎语。于是仲尼先生叹之曰:“唯女人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把“女人”和“小人”并举,说明孔子也并非尽善尽美的完人,他也有性别歧视的观念。说女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从另一角度说,反映了一些社会问题。一个男人如果无限制地靠近女人,那一定是怀有非分之想的。人家女人自然要斥之为“不逊”,那是自我人格的保护。
由此看来,孔子也为小人所谗,为小人所缠,于是,便有此叹。
纪晓岚虽是博学才子,但生性诙谐、滑稽,孔子之言他也拿来幽默一把:“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对曰"有寡妇见鳏夫而欲嫁之。”
还是回来说“小人”吧,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小人的,无据可查。“小人”一词在很多典籍中都有出现,如,《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陈昉《颍川语小》卷下:“君子小人之目,始於大禹誓师之辞,曰‘君子在野,小人在位’,盖谓废仁哲任奸佞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頽也。”
既然世上有小人,身边可能有小人,那么“小人”入诗也就极正常了。
《诗经·采薇》:“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诗经·大东》:“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诗经·惜誓》:“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
曹植《杂诗》:“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鲍照《代放歌行》:“小人自龌龊,安知旷士怀。”
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竟然有人解析说,是写小人的。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唐诗三百首》,其卷五中有白居易诗《离离原上草》,题作《草》。有蘅塘退士旁批。其批第一、二句云:“诗以喻小人也。”批第三句云:“销除不尽。”批第四句云:“得时即生。”批第五句云:“干犯正路。”批第六句云:“文饰鄙陋。”结尾二句批云:“却最易感人。”
屏 风
六曲连环接翠帷,高楼半夜酒醒时。
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
这是一首咏物诗,四句诗说的都是关于屏风的事。第一句写屏风的形状,一共六扇,钩连起来可以转折的,放在翠绿色的帷幕边。第二句写屏风所在的时地。高楼上,半夜里,主人酒醒之时。第三句写屏风的作用:掩灯、遮雾,把室内室外的一切光与景都严密地挡蔽了。第四句写屏风的效果:使室内的人不知一切外边的事,还是天晴有月亮呢,还是在下雨?
有人认为这首诗不仅是咏屏风,它还有言外之意。把屏风比喻为一种阻挡或隐瞒真实情况的小人,而它的主人又是在高楼上,半夜里,并且酒醉才醒的人。这是一个不能明察秋毫,而易受蒙蔽的人。
诗有写小人句,楹联亦有:“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登场便见;有时欢天喜地,有时惊天动地,转眼皆空。”此题戏院联。
余秋雨先生在《历史的暗角》一文中用了大量的文字阐论了小人。
他说:小人是什么?如果说得清定义,他们也就没有那么可恶了。小人是一种很难定位和把握的存在,约略能说的只是,这个“小”,既不是指年龄,也不是指地位。小人与小人物是两码事。
他分析小人的行为特征是:
其一,小人见不得美好。小人也能发现美好,有时甚至发现得比别人还敏锐,但不可能对美好投以由衷的虔诚。他们总是眯缝着眼睛打量美好事物,眼光时而发红时而发绿,时而死盯时而躲闪,只要一有可能就忍不住要去扰乱……
其二,小人见不得权力。
其三,小人不怕麻烦。……小人是不怕麻烦的,怕麻烦做不了小人,小人就在麻烦中找事。
其四,小人办事效率高。
其五,小人不会放过被伤害者。小人在本质上是胆小的,他们的行动方式使他们不必害怕具体操作上的失败,但却不能不害怕报复。
其六,小人需要博取同情。
其七,小人必须用谣言制造气氛,小人要借权力者之手或起哄者之口来卫护自己,必须绘声绘色地谎报“敌情”。
其八,小人最终控制不了局势。
他又把小人进行了归类:恶奴型、乞丐型、流氓型、文痞型这几类。
我第一次知道“小人”一词,是儿提时代,那时把连环画叫做“小人书”,九台有很少几家出租“小人书”的小人书铺,一分钱可以看一本,我经常光顾那里。
后来,发现“小人”是个多义词,因为同学把向老师告密同学的班干部叫做“小人”,那时都是孩子,只有十几岁,是确确实实的“小人儿”。他只是为了帮助老师管理学生,没有卑鄙的心理,没有阴暗的心态。
后来,走向社会,才知道真正的小人,是年龄大的成年人。
故而,南丘子曰:小人与年龄无关,与个头无关,与地位无关,与性别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