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少年人,赤身披着一块麻布,跟随耶稣,众人就捉拿他。他却丢了麻布,赤身逃走了。”(马可福音14章51-52节)
我相信你不常听到关于这段经文的讲道。
《圣经》四福音书中只有《马可福音》记载这件事,许多人猜测这个人的身份是谁。马可福音14章50节:“门徒都离开祂,逃走了”,包括这位少年人在内。
我们不要太快地略过这几行字, 想想那些话是什么意思:
所有的门徒在那夜与主耶稣同喝这杯。最后的晚餐,“耶稣接过杯来,祝谢了说:你们拿这个,大家分着喝。”(路加福音22章17节)。
所有的门徒都承诺与耶稣同死。
所有的门徒现在都抛弃祂。
无论这个年轻人是谁,他并不是主耶稣的十一个使徒(注: 起初十二个, 后来余下十一个)中的一个。他是个无名的,跟随耶稣的少年人。我们对他的认识不多。 我们也不知道那天夜里,他怎么会在客西马尼园里。也许当犹大带领圣殿警卫,越过汲沦谷,上到橄榄山的时候,他看到灯笼和火把。 又或者,当主耶稣与使徒用过最后的晚餐,离开阁楼的时候,他就跟随他们了。
那夜,任何与耶稣有关的人都受牵连。在这情况下,各人都纷纷逃走。 细想一下:
彼得逃跑了。
约翰逃跑了。
马太逃跑了。
他们都逃跑了。
那群捉拿耶稣的人,要抓住这年轻人,他就甩掉衣袍,光着身子逃跑了。回想主耶稣最后一次上耶路撒冷、祂与使徒用过最后的晚餐、祂独自在客西马尼园切切的祷告,现在到了另一个场景,就是犹大出卖了主,祂被逮捕并带走受审。 但是,当祂经历犹大的背叛后,更甚者,就是昔日那些信誓旦旦说不会离开主的门徒,却纷纷落荒而逃。当夜,花园里只留下主耶稣一人,站在围捕祂的人之中。在最后关头,祂的朋友都已经抛弃祂。祂要独自在世上面对审讯、受刑、被钉十字架。 这就是父神为祂所定意的“时候”已到。
1958 年,Ray Overholt写了一首圣诗,名叫《千万天使Ten Thousand Angels 》。诗歌内容是引用马太福音26章53节:“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现在为我差遣十二营多天使来吗?”
以下是取自《青年圣歌综合本II 册》的第一段和副歌:
主在祷告的园子里,他们捆绑主的手,
带祂游行备受唾骂,
圣洁无罪的救主,被他们吐上唾沬,
说祂有罪要钉祂十架。
副歌:
祂可求父差千万天使,
毁灭这世界,将祂释放;
祂可求父差千万天使,
祂竟愿受死,为你为我。
最后这句歌词-“祂竟愿受死,为你为我”- 让我们捕捉到一点主耶稣当时所经历,所承受的。门徒对主耶稣的离弃,让祂尝到被弃绝的痛苦, 然而这只是一个前奏。漫长的几个小时之后,祂在极度痛苦中喊道:“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 ?”(马太福音27章46节)。为什么连祂的父神都离弃祂呢?请读圣经中这一段震撼人的解释:
“神使那无罪(无罪:原文是不知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神的义。” (哥林多后书5章21节)
挂在孤单可咒诅的十字架上,主耶稣承当了天涯海角,古往今来所有世人的罪:黑暗的,恐怖的,羞耻的,无法启齿的,侵蚀灵魂深处的,难以涂抹的罪。在那一刻祂成了罪的化身!连祂的父神都转脸不看祂,因为祂替我们成为罪。
首先,祂的朋友们抛弃祂。接着,主耶稣为了背负世人的罪,被神丢弃了,所有人应受的咒诅都归在祂身上。
当晚,那赤身裸体的年轻人,我们不知道他是谁,也许是对我们有益处。这样,它迫使我们扪心自问:“我会抛弃耶稣吗?我就是那个少年吗?”我们都像他一样地离弃主。面对严峻的压力,人就会轻易向环境低头就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故事与罗马书3章12节:“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 。”互相晖映。
若是设身处地,我们都会离开耶稣。然而,主耶稣却孤单地承受一切,祂并没有畏缩、拒绝,而是甘愿走向十字架的道路。
亲爱的主耶稣啊,我常常亏欠祢,但祢一直以爱来待我。当我抛弃祢时,祢却为我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求祢赦免我这个忘恩负义的罪人。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