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
简介:
《辟邪纪实》出版,掀起晚清时期中国官民的反教热潮。
详情:
1839至1842年鸦片战争后,基督教获得在通商口岸传教的权利,在法国坚持之下,终再准许国人信教。咸丰八年(1858年)及十年(1860年)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及《北京条约》,明订给予基督教在中国境内传教的权利,并允许天主教能收回自禁教时期被政府没收的教堂教产,而且可在任何地区买地或租地建立教堂。传教士有恃无恐,横行霸道,本土原有宗教和文化被大肆破坏。
在上述的背景下,《辟邪纪实》一书便因而诞生。该书写成于咸丰十一年五月朔日(西历1861年6月8日),为湖南省一位署名「天下第一伤心人」所编著,内容分为上卷的天主邪教集说、天主邪教入中国考略、辟邪论,中卷的杂引、批驳邪说、下卷的案证,附卷的辟邪歌、团防法、哥老会说,其中〈团防法〉是最先提出一套完整防制入境传教机制,希望利用防卫地方的民团组织,以「团防」方式防止传教者进入。除此之外,《辟邪纪实》对基督教教义有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内容一针见血,例如就耶稣被钉十字架就有以下驳斥:
「上帝子,何假人生?人既有罪,何为代赎?耶稣未生前,宇宙权果操自何人?既谓肉身升天,何更有墓而使人拜?荒谬之极,数语中便自相矛盾。」
《辟邪纪实》在当时广泛流传,掀起了士大夫、官绅以至民间的反教热潮,历数十年不衰。同期亦有流行于四川的《植纲扶纪--讨洋人檄文》、福建林昌彝着《辟邪教论》等等,皆为知识分子对基督教危机的一种醒觉。当时大部分知识分子都认为基督教与列强侵略息息相关,纷纷对大众宣扬反教思想,至使民教冲突,「教案」此起彼落,大小合共达五百余宗。
其实中国知识分子的反对基督教,并非始于晚清。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在耶稣会士利玛窦死后六年,南京礼部侍郎沉榷便曾对在华的天主教发动一次猛烈的攻击,曾三次上疏,并逮捕西洋及中国教士教民二十余人,造成「南京教案」。随后陆续有不满天主教的言论,包括明代出版《破邪集》、清初《不得已》,直至雍正禁教后,反教言论趋向沉寂。
为纪念中国人民对基督教侵略的对抗,谨以此书的出版日期作纪念日。
转自离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