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商机 //www.sinovision.net/?37890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接各种数据分析、广告策划、数据预测、统计的工作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SPSS统计分析案例

已有 1374 次阅读2014-6-23 22:20 |个人分类:数据分析|系统分类:财经| 统计 分享到微信


 

一、我国城镇居民现状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事实上,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和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下,城镇居民的穿着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也不是无限膨胀的,即使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也不需要将更大的比例用于购买服饰用品了。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第四,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这是因为医疗保健支出作为生活必须支出,不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维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医疗制度改革,加重了个人负担的同时,也减小了旧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别,因而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别不大。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虽然受价格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消费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仍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仅可以提高全国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向着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启动内需,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纵向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显著增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三项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食品类支出比重降幅最大;衣着类有所下降;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幅度不是很大。与此同时,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娱乐教育服务、居住及杂项商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例均有上升,富裕阶段的消费特征开始显现。 

 

四、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的统计分析

下图是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这一资料性年刊,它系统收录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8年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近三十年和其他重要历史年份的全国主要统计数据。此年鉴正文内容分为24个篇章,本文选取其中的第九篇章-人民生活,用以探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其趋势。

1   《中国统计年鉴—2009》统计表

9-5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1990

1995

2000

2007

2008

 

 

 

 

 

 

调查户数          ()

35660

35520

42220

59305

64675

平均每户家庭人口 ()

3.50

3.23

3.13

2.91

2.91

平均每户就业人口 ()

1.98

1.87

1.68

1.54

1.48

 

 

 

 

 

 

平均每户就业面   (%)

56.57

57.89

53.67

52.92

50.86

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

 

 

 

 

 

(包括就业者本人) ()

1.77

1.73

1.86

1.89

1.97

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 ()

1516.21

4279.02

6295.91

14908.61

17067.78

工薪收入

1149.70

3390.21

4480.50

10234.76

11298.96

经营净收入

22.50

72.62

246.24

940.72

1453.57

财产性收入

15.60

90.43

128.38

348.53

387.02

转移性收入

328.41

725.76

1440.78

3384.6

3928.23

#可支配收入

1510.16

4282.95

6279.98

13785.81

15780.76

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

1278.89

3537.57

4998.00

9997.47

11242.85

 

693.77

1771.99

1971.32

3628.03

4259.81

 

170.90

479.20

500.46

1042.00

1165.91

 

60.86

283.76

565.29

982.28

1145.41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8.45

263.36

374.49

601.80

691.83

医疗保健

25.67

110.11

318.07

699.09

786.20

交通通信

40.51

183.22

426.95

1357.41

1417.12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112.26

331.01

669.58

1329.16

1358.26

杂项商品与服务

66.57

114.92

171.83

357.70

418.31

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构成

 

 

 

 

 

(人均消费性支出=100)

 

 

 

 

 

 

54.25

50.09

39.44

36.29

37.89

 

13.36

13.55

10.01

10.42

10.37

 

6.98

8.02

11.31

9.83

10.19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14

7.44

7.49

6.02

6.15

医疗保健

2.01

3.11

6.36

6.99

6.99

交通通信

1.20

5.18

8.54

13.58

12.60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11.12

9.36

13.40

13.29

12.08

杂项商品与服务

0.94

3.25

3.44

3.58

3.72

注:1.本表至9-17表为城镇住户抽样调查资料。

    2.2002年起,城镇住户调查对象由原来的非农业人口改为城市市区和县城关镇住户,

     本篇章相关资料均按新口径计算,历史数据作了相应调整。

 

五、SPSS统计分析

图一给出了基本的描述性统计图,图中显示各个变量的全部观测量的Mean(均值)、Std.Deviation(标准差)和观测值总数N。图2给出了相关系数矩阵表,其中显示3个自变量两两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以及关于相关关系等于零的假设的单尾显著性检验概率。

 

   

描述性统计表

 

        

相关系数矩阵

 

从表中看到因变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与自变量食品、衣着之间相关关系数依次为0.8690.684,反映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与食品、衣着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食品与衣着对于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条件的好转有显著的作用。自变量居住于因变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94,它于其他几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也都为负,说明它们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此外,食品与衣着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0,这也说明它们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按照常识,它们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也是符合事实的。

3给出了进入模型和被剔除的变量的信息,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所有3个自变量都进入模型,说明我们的解释变量都是显著并且是有解释力的。

        

变量进入/剔除信息表

 

  4给出了模型整体拟合效果的概述,模型的拟合优度系数为0.982,反映了因变量于自变量之间具有高度显著的线性关系。表里还显示了R平方以及经调整的R值估计标准误差,另外表中还给出了杜宾-瓦特森检验值DW=2.632,杜宾-瓦特森检验统计量DW是一个用于检验一阶变量自回归形式的序列相关问题的统计量,DW在数值24之间的附近说明模型变量无序列相关。

 

        

模型概述表

 

4给出了方差分析表,我们可以看到模型的设定检验F统计量的值为9.229,显著性水平的P值为0.236

 

        

方差分析表

 

6给出了回归系数表和变量显著性检验的T值,我们发现,变量居住的T值太小,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因此我们要将这个变量剔除,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模型虽然通过了设定检验,但很有可能不能通过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回归系数表

 

7给出了残差分析表,表中显示了预测值、残差、标准化预测值、标准化残差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及样本容量等,根据概率的3西格玛原则,标准化残差的绝对值最大为1.618,小于3,说明样本数据中没有奇异值。

 

        

残差统计表

 

8给出了模型的直方图,由于我们在模型中始终假设残差服从正态分布,因此我们可以从这张图中直观地看出回归后的实际残差是否符合我们的假设,从回归残差的直方图于附于图上的正态分布曲线相比较,可以认为残差的分布不是明显地服从正态分布。尽管这样也不能盲目的否定残差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因为我们用了进行分析的样本太小,样本容量仅为5

 

残差分布直方图

 

从上面图4的分析结果看,我们的模型需要剔除居住这个变量,用本次实验中的方法和步骤重新令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对食品和衣着回归,得到的主要结果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跟上面的分析类似,从中可以看出,剔除居住这个变量后,模型拟合优度为0.964,比原来有所降低;而方差分析的F检验为27.071,新模型与原来的模型相比,各个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T检验,因此更加合理,从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剔除居住这个变量后的模型更加合理,因此在做预测过程中要使用剔除不显著变量后的模型。

 

模型概述

 

10  方差分析表

 

11  回归系数表

 

六、我国居民消费变化的趋势特点 

(1)食品消费质量提高,衣着消费支出比重下降。食品消费水平由过去简单的吃饱吃好,转变为品种更加丰富,营养更加全面。一方面由于食品供应的日益充足。另一方面由于在外饮食的增加,粮食消费比重减小,购买量大幅度下降。

衣着是两项基本生存资料之一,衣着消费向时装化、名牌化、个性化发展的倾向更加明显,成衣化倾向成为主流。

从衣着和食品消费比重的下降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满足基本生活的支出并没有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这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满足吃、穿为主的生存型消费需求阶段已经结束,逐步向以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的阶段过渡。

(2) 居民收入迅速增长,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费结构呈现明显的富裕型特征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的增加是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变化的前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21世纪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各项支出全面增加,消费性支出大幅度增长。今后5—10年以至更长时间,我国经济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是完全可能的,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将大幅度提高。

(3)消费能级不断提高,消费内容日益丰富,住房与轿车消费同时升温,可望提前成为消费热点在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改善的同时,城乡居民的消费能级不断提高。。

4教育为龙头的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继续攀升随着人们对知识认知程度的提高和自我完善意识的增强,对教育的投入仍会保持增长。目前从子女教育在人们储蓄目的位居前列的情况看,对教育及教育产品的投入仍是今后一个时期的消费热点。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应是政府长期坚持和倡导的

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应做到: 

1.进一步强化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力度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2.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居民整体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 

4.通过完善税收制度来缩小部分不合理的高低收入阶层差距。 

5.对不动产、金融资产收益以及财产的继承与赠与,要通过合理设置税种税率,征收房产税、利息税以及遗产与赠与税等税种来进行调节。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分析
下一篇: 统计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