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译名“鲁比奥”是否考虑解除制裁
思宁
2025年1月21日以来,网上传闻中国官方将美国原联邦参议员现国务卿“卢比奥”的译名确定改为“鲁比奥”,是考虑解除对其制裁。有的媒体记者和一些网民也有这种猜测。
2025年1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纽约时报》记者问:“中方是否更改了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的中文译名?如果属实,这一变动是否与他受制裁有关?”毛宁答:“我还没有注意到你提到的情况。我想,与中文译名相比,更重要的是他的英文名字。关于制裁,我的同事昨天已经介绍了中方立场。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中方制*裁针对的是损害中国正当利益的言行。”2025年1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问:“鲁比奥确认出任特朗普政府的国务卿。鲁于2020年被中国制*裁。鉴于这明显会给中美关系有益发展带来复杂因素或制造障碍,中方是否考虑解除对鲁制*裁?”郭嘉昆答:“中方将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同时中美两国高层级官员有必要以适当方式保持接触。”2025年1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彭博社记者问:“美国务卿鲁比奥已与多国官员通话,主要是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及‘四边机制’国家等美盟友国家的官员。此举旨在与越来越多国家进行接触。中国外长是否计划与鲁通话?鉴于鲁已被中方制裁了两次,该通话能否进行?”毛宁答:“你的具体问题,我没有可以提供的消息。作为原则,中美两国高层级官员有必要以适当方式保持接触,同时中方将坚定维护国家利益。”
显然,毛宁可能来不及做功课,没有注意到《参考消息》官网《1月21日译名发布:马尔科·鲁比奥》一文。该文鉴于“据美联社1月20日报道,美国参*议*院当日以全票通过的表决结果批准马尔科·鲁比奥担任国务卿”的新闻,确定外文全称“Marco Rubio”的中文译名为“马尔科·鲁比奥”。
2020年7月13日,中国官方针对美国国务院和财政部分别宣布根据美国内法对一家中国新疆政府机构和4名官员实施制裁而采取对等措施,即决定自即日起对美国国会行政部门中国委员会以及美国国务院国际宗教自由无任所大使布朗巴克,联邦参议员卢比奥、克鲁兹,联邦众议员史密斯实施相应制裁。当年宣布制*裁时采用的译名就是“卢比奥”。
实际上,早在2018年6月6日,外交部就采用“卢比奥”这个译名来批评他了。
直到2025年1月16日,外交部才开始采用“鲁比奥”这个译名来批评特朗普提名的这个国务卿人选。这个时间早于《参考消息》官网发表《1月21日译名发布:马尔科·鲁比奥》一文。
不过,追踪查询,早在2015年4月15日,新华网报道《美“新星”参议员竞选总统》文中,就开始把“卢比奥”改为“鲁比奥”了。从新华社的英语姓名译名规范看,改为“鲁比奥”确实比较恰当。
2020年7月13日以来,中国官媒常采用“卢比奥”的译名,也出现“卢比奥”“鲁比奥”两种译名混用的情形(新华网也混用),估计主要是因为官方媒体和外交部贯彻新华社的译名规范不够严格。《参考消息》官网发表《1月21日译名发布:马尔科·鲁比奥》一文,应该是考虑到新任美国国务卿的新闻重要性,必须代表新华社强调一下要统一采用“鲁比奥”这个中文译名。
上述两种译名的混用,甚至把谷歌翻译软件都搞糊涂了。比如,用谷歌翻译软件翻译美国国务院官网这两天涉及国务卿的文章,结果也有两个名字,一会儿译为“卢比奥”,一会儿译为“鲁比奥”。
综上考证,规范“鲁比奥”这个中文译名是2015年4月15日就体现的新华社译名规范的要求,与美国参议院批准鲁比奥担任国务卿及中方是否考虑解除对鲁比奥的制*裁无关。
当然,郭嘉昆、毛宁关于“中美两国高层级官员有必要以适当方式保持接触”的说法和毛宁关于“中方制裁针对的是损害中国正当利益的言行”的说法确实有变相解除制裁乃至正式解除制裁的潜台词。从逻辑和语法看,毛宁关于制裁“言行”的说法与四年前外交部宣布制裁“联邦参议员卢比奥”的说法明显矛盾。
2025年1月23日
(作者为福建省新闻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