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思宁的博客 //www.sinovision.net/?3728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部编教材否定了中央对“文革”的定性

已有 1444 次阅读2018-10-16 05:38 |个人分类:时政评论|系统分类:杂谈| 文革, 中国历史, 中学, 教材, 艰辛 分享到微信

部编教材否定了中央对“文革”的定性
      思宁

部编教材否定了中央对“文革”的定性_图1-1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2017年12月版,以下简称新版教材)把旧版教材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改成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中的一部分“文化大革命”。这可不是单纯的教材分课结构的技术调整,而是隐藏着政治考量,即否定中央对“文革”的定性。
    (一)
  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对这个关于“内乱”的定性,旧版教材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一段话中有相应的表述:“这要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讲起。”在叙述“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还有这样一句话:“结束‘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但新版教材删除了“这要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讲起”这句话,还把旧版教材的“结束‘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改为“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显然,新版教材故意删除“内乱”这个关键词,旨在否定中央对“文革”的政治定性。
  虽然新版教材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谈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提及“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即认定是“动乱”,但“动乱”一词与“内乱”有所不同,且不用在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的“文化大革命”部分。思宁分析,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执笔者与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的执笔者不是同一个人,而主编疏忽大意,忘记不同课对“文革”的评价需要统一,忘记改掉第7课出现的“动乱”一词。鉴于在第6课的“文化大革命”部分没有认定“文革”是“动乱”,仍可以判定,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的执笔者和主编并不承认“文革”是“内乱”“动乱”。
    (二)
  旧版教材谈到“文革”发动时说:“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新版教材改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把“毛泽东错误地认为”改为“毛泽东认为”,旨在否定毛泽东发动“文革”的“错误”。在新版教材涉及“文革”的其他文字中,也没有任何地方指出毛泽东有错误,可见编写者确实要掩盖毛泽东发动“文革”的错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指出:“‘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新版教材删除“错误地”三个字,显然是否定中央关于毛泽东“错误发动”“文革”的定性,是掩盖毛泽东发动“文革”的“主要论点”的“完全错误”。
  新版教材删除“错误地”三个字后,网上所谓“左派”人士一片叫好,认为新版教材已经否定了毛泽东在“文革”中犯错误的定论,新版教材是为他们肯定“文革”、复辟“文革”提供舆论支持。
    (三)
  旧版教材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后面还有对学生的“整理口述资料”“小调查”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访问老一辈人,将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加以整理,形成史料”“在‘文化大革命’中,你的家乡有没有被破坏的文物古迹,后来又是怎样修复的?”这些要求在新版教材中都被删除。新版教材第6课后面的“课后活动”要求,完全回避“文革”问题。
  可见,新版教材不仅公然否定中央对“文革”的定性,否定中央关于毛泽东“错误发动”“文革”的结论,而且企图否定“文革”史料的搜集,掩盖“文革”破坏文物古迹的罪恶,企图让我们的孩子忘记“文革”内乱、灾难的历史。
    (四)
  旧版教材第二单元的题目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第6课的标题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也属于第二单元。不过,旧版教材第二单元并未使用“艰辛”二字来修饰“探索”。
  新版教材第二单元的题目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但涉及“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和“文革”的第6课的标题增加了“艰辛”二字,即《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旨在把这些运动都列入“艰辛探索”的框架中。也就是说,新版教材所说的“艰辛探索”,不限于指“文革”。有些人在批评新版教材时,以为“探索”是新版教材才用的词,以为“艰辛探索”特指“文革”,其实是有所误解。
  那么,用“艰辛探索”来描述“文革”,是否也违反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呢?实事求是地分析,倒是没有根本违反。因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分析“文革”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时说:“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些已经比较清楚,更多的还有待于继续探索。我们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阶级斗争的环境中,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科学著作是我们行动的指针,但是不可能给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各种问题提供现成答案……”所以,该决议是把“文革”视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继续探索”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艰辛探索”也是一种“继续探索”。
  最后,思宁不禁要问:谁给了教育部《中国历史》教材编写者那么大的胆量,敢否定中央对“文革”的定性呢?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