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踏遍青山 //www.sinovision.net/?370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到处都好。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发现甲骨另一人----王襄

热度 1已有 4705 次阅读2010-12-22 23:34 分享到微信

发现甲骨另一人----王襄_图1-1


王襄(18761965),中国现代金石学家、甲骨学家。字纶阁,号簠室。长年从事金石学、甲骨学研究,为我国金石、甲骨学研究,特别是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和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建国后,曾任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编辑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政协委员。

  范寿轩是晚清末年经常往来于京津地区的古董贩子。一日范寿轩急匆匆地来到王襄家,说在河南见到一种"龙骨",上面刻有古代的文字,问他想不想要。王襄一听,很感兴趣。正好孟广慧也在座。孟广慧是天津近代著名书法家,很有名气。听说是有古文字,二人赶忙催促范寿轩前往收购。由于当时交通还不便利,直到一年后,也就是1899年,范寿轩才带着从河南收购的龙骨回到天津。

王襄见这些"龙骨"大大小小,形状不一,有的像龟板,有的像一般的动物骨头。他在灯下仔细琢磨这些龙骨,发现上面有许多刻画的小道道。他把大大小小的龙骨对到一起,拼成了两三块龟板,他小心地擦去龟板上的泥土,发现这些龙骨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便向范寿轩求购这些龙骨,范寿轩以奇货自居,向王襄索要高价。王襄无力支付巨款,只得购买零星小片,未能得到大片龟骨。范遂携“龙骨”赴北京转售王懿荣。

王襄根据龟骨出土地点的河南安阳小屯村,断定这些龟骨是殷墟故物。后知道这些故物中有龟甲和兽骨两种,乃殷商占卜时所用之物,龟甲、兽骨上所刻之字是占卜的结果

甲骨文是商朝后期王室贵族使用的占卜文字,因其刻在龟甲或牛肩胛骨上,故名。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的殷墟,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文字。在我国图书发展史上,甲骨文书被认为是最早的图书。它记载了先民的生活片段。从人类文明视角考察,甲骨文的出土,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埃及的纸草文书及希腊的线形文字的发现,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从学术研究方面来看,甲骨文与敦煌遗书、汉简和故宫明清档案一起,被世人誉为近代中国四大学术发现。

王襄和王懿荣基本同时,是我国殷墟甲骨文的最早鉴定和购买者之一。王懿荣虽然最早鉴定并购买甲骨,但他在1900自杀殉国,没来得及对所藏甲骨进行全面研究,因而没有留下此学的论述,王襄不仅有鉴定,购买甲骨之功,还有著述传世,对甲骨学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天津同样沦陷。范寿轩贱价大量出售一大批甲骨。王襄倾其所有,购得一大批龟骨。

  一九三四年王襄由湖北回天津时,将甲骨和其他什物叫铁路局装箱运回天津,但在天津提取托运物品时,发现其他箱物都在,只有装甲骨文的箱子不见了。这些凝聚了多年心血的宝贝不翼而飞,真使他焦急万分。后来辗转查找了五十多天,终于在张家口站找到了这箱甲骨,原来,铁路上负责托运行李的人以为此箱中装有无价的珍宝,但打开一看,却是枯骨断龟。幸好他们不知甲骨文的珍贵,故又弃置,甲骨才幸免于劫。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王襄失业在家,生活拮据,天津的古董商常去他家,游说他将甲骨卖给日本人,但王襄推说甲骨已存放内地,为了不使祖国的珍贵文物流往国外,他宁肯卖衣物和家中什物维持生活,也不要日本人的高价。

抗战胜利后,北京藻玉堂书店的老板和几个高校的负责人到天津和他纠缠了一个多月,要购买他收藏的甲骨。虽然此时物价飞涨,但他仍不为重金所动,一口回绝了他们,王襄后来说:甲骨是国家的瑰宝,现在没有新的发现,将来也不会发现的很多,卖给那些大学,都是外国建立的,将来也会流失异帮,等到中国人想研究就困难了。

解放初期,直到1952年,王襄家中仍很困难,董作宾曾从美国来信,询问他是否有意将甲骨售与美国某大学,王襄也一口回绝了。1953年王襄出任天津文史馆馆长,他将毕生搜购珍藏的甲骨文全部献给了国家。

王襄对于甲骨文不仅有鉴定、购买之功,还有著述传世,著述颇丰,撰写甲骨文、金石文和个人诗文等方面书稿有四十余部,多未刊行。

1911年,王襄释得甲骨文中殷商时期占卜师使用的六十甲子表,订正了宋代以来金石家对 口十字的误解。因为在此之前金石家都把口十解释为“子”,这样以来,在殷商彝器上就出现了“乙子”、“癸子”之类根本无法解释的干支结合,自从王襄解释为“巳”以后,所有的疑难都迎刃而解。

    1914年王襄任职于长芦盐务,到1939年告退,在此期间,他先后被派往河北、福建、四川、浙江等省,不断的迁徙和繁忙的公务并没有影响王襄对甲骨文的研究。1918年他完成了《簠室殷契类纂》一书的写作,1920年底由河北博物院出版,收有甲骨文字4807个,能识、能读的1743个,除去重复的,余有680字;在编排上,采用近代字典的编排方法,在每个字下面,加以注释、考订,并引用甲骨文的原句进行举例,实际上是一部甲骨文字典,深受研究甲骨者的赞许,因而于1929年再版。

王襄的另一部有关甲骨文的著作《簠室殷契征文》,是他1923年在广东任职期间完成的,1925年出版。书中发表了他收藏的甲骨拓本1125版,介绍了一批有学术价值的甲骨材料,比如,天象2刻有“旬壬申夕月有食”,这是最早带有干支的月蚀记事,全世界只有两例,这是我国仅有的一例,因此这些拓片经常被后来的甲骨名家引用。在书中,王襄还对每一条卜辞都作了注释,方便读者使用,并创新地对甲骨进行分期断代和分类,有天象、地望、帝系、人名、岁时、干支、游田等12类。著名古文字研究专家陈邦怀评介说:“著录甲骨分门别类,则以此书为创举。”

    1949年,王襄在74岁高龄的时候,完成了《古文流变臆说》一书的写作,全书就甲骨文、金文推论、考证我国文字演变的规律,列举了甲骨文69个字,金文75个字。此后又反复斟酌删改3次,于1957年出版。他晚年的另一部代表著作,则是《殷代贞史待征录》,全书共8节,采用卜辞断代的方法,列举了古代占卜师一共87名,还记录了每一位占卜师的相关活动。

  在王襄所著的《簠室殷契序》一书中,明确记载了他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首先发现、鉴定、收购甲骨的经过,以及此后研究甲骨文等情况。

  他写的《簠室殷契类纂》是甲骨学史上的第一部字汇,此书于1920年出版。1925年他出版了《簠室殷契征文》公布了他收藏的五千多篇甲骨中的精品。

  除上诉三者外外,还著有《簠室殷契征文附考释》、《殷代贞史待征录》,以及《殷墟书契待问篇录本》、《簠室所抚殷契》和《纶阁所录殷契》等甲骨文研究专著。

 除甲骨文研究外,王襄先生在金石、陶器和简策等方面均有专深的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主要专著有《毛公鼎释文》、《滕县汉石刻画记》、《三体石经考录本》、《古镜写影》、《宋钱志异录》、《纶阁所抚金石文字》、《古陶今释》、《古陶残器絮语》、《流沙坠简勘误记》和《秦前文字韵林》等。

为了彰显王襄先生等先贤在甲骨文发现和研究等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在甲骨文发现百年纪念日的时候,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编印出版了《甲骨文研究资料汇编》,收录了罗振玉、王襄、郭沫若、胡厚宣、商承祚、容庚和唐兰等甲骨学专家的著作近50种,是甲骨学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王襄先生是甲骨文研究的先驱,有开创之功。

  2009年12月18日上午在天津市文史研究馆举行了纪念王襄发现甲骨文110周年暨马家店遗址保护座谈会。         摘自“百度百科”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新兰 2012-10-30 21:43
感谢博学多才的你奉献如此珍贵的资料!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