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金蝶博客 //www.sinovision.net/?368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肉体的生命在于运动,精神的生命在于追求,……留下您的足迹让我摆渡到您的世界,品茗……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金蝶评屈原的《渔父》与死神对话

已有 4000 次阅读2018-6-14 03:27 |个人分类:《金蝶评论集》|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渔 父    [先秦]屈原

屈原既放, 游於江潭, 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 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 何不涠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 何不鋪其糟而獸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 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 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 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 鼓枻而去, 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本文作者金蝶

金蝶评屈原的《渔父》与死神对话_图1-1


金蝶评屈原的《渔父》与死神对话


纵观人类文明史,横看星汉英雄冢,端午节就是鹰派诗父屈原精神自我放逐的清欢。

开篇用二十个字、以悲叹的文字形容屈原卓越顽强的意志,"屈原已经被流放了,他在汨罗江的潭水边游走,他一边缓缓地在湖泽江畔旁穿行,一边吟诵着他创作的诗歌。他的面容十分的衰老憔悴,形体容貌干枯羸瘦",在这里可以看得出,屈原从一个温润如玉、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贵公子、楚怀王的左徒(左丞相)落魄为徒有虚名的三闾大夫是经过怎样痛苦的身心双重折磨,是苦难的时光在他的身上打上不屈服的烙印,从而印证了屈原鹰派的治国理念被追求腐朽享乐的鸽派言论摧毁得多么彻底和绝望,这也加速导致了楚国被秦国吞并的步伐。作者运用恰当的明喻与隐晦的暗喻来引申楚国的正义之神将死去而衰亡的气数最终致使秦汉定鼎中原。

接着作者收回远观之眸的思绪,让主角渔父以见面打招呼的方式登场。"您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会变成了这个样子?",按理说,以屈原目前的状态与处境,一般的黎民百姓是不会轻易地去跟他搭讪,所以他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与忧虑,只有对天当歌或者对月销愁,对着江水湖泊沼泽慷慨激昂的发出心中的怒吼。以世俗的偏见,庶民难以想象和理解屈原忧愤的"鸿鹄之志"。由此可见,这个渔翁的身份很特殊,他以屈原被贬的官职为提问语,这说明他在避讳着心中的无奈,看着沦落为如此地步的屈原,他似乎在试探地询问屈原内心深处的政见。

果然,屈原不卑不亢地回答说:"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见放!",他的意思就是说所有人都糊涂,我却很清楚。所有人都醉了,我却很清醒。因此就被放逐了。从屈原吟诵的诗词里,可以品鉴出他高贵的灵魂是那么的不容被玷污。美玉与香草般的高尚品质使屈原的格局和气势与外表的式微形成鲜明的对比,我认为这似乎是直接将渔父朦胧的说客嘴脸反讽为跳梁小丑的疯狂与赤裸裸的劝降乏术表露无遗,无懈可击。

这句话也是"诗核的诗眼",直击"鹰派与鸽派"矛盾的症结所在"战与不战,也为日后楚怀王听信宠姬郑袖的枕边风,放走张仪而致使大好的江山拱手易主埋下了不朽的伏笔"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正是楚怀王放弃鹰派选择鸽派的治国理念所导致的失误,也是他终生追悔莫及且悔恨交加的亡国真缔。

再来看看渔父劝解屈原的真意图"圣人不凝滞於物, 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 何不涠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 何不鋪其糟而獸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 自令放为?",圣人都不会固执己见,都会跟随时代的脚步前进。所有人都糊涂,为什么不去把水搅浑也装糊涂呢?所有人都醉了,为什么不去饮些薄酒装醉呢?为什么要坚持超群的深刻思想呢?让自己放开自己的所作所为吧!从这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渔父的身份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啊!我想,也许他是楚怀王派来试探屈原的谋士,也许是秦王派来说服屈原的策士,总之在战国时期,以屈原的身份与地位,他很可能是让统治者们十分忌惮的重要人物。鹰派重要的代表人物屈原能否重新回到楚怀王的朝堂之上,管理朝政关系着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计,他的生死更是由权不由天。

所谓聪明人一点就透,"吾闻之, 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 葬於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屈原以一个正人君子的坦荡抉择着他生与死的荣辱观: 我听说这样的道理。沐浴后一定要弹弹头冠和抖抖衣服。怎么能用干净的身躯来接受不干净的衣冠呀!宁可奔赴到湘江的浊流里,葬身在江鱼的腹内肚子里。怎么能用高傲的清白去承受落满俗世的尘埃啊!这就是屈原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大丈夫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是的,通过简短的交谈,渔父已然知道了屈原对待"国破家"的态度,他也不愿意再多废口舌,因为屈原都已经被楚怀王流放二十多年了,最了解他的楚国国君都无法改变屈原的思想,他人更是难于改变屈原鹰派的思想和观念。由此可见,屈原表面上是因为被楚怀王贬谪而流放他乡,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上是屈原自我精神上的放逐更合乎情理。比如归去来兮的陶渊明、断肠人在天涯的苏轼和刘禹锡的《陋室铭》等等,他们都是在流放中放逐思想,面对大自然的沧桑巨变看到渺小的天下苍生是多么的悲悯,达观迥异的思想因此形成后,提笔挥就抒发情感的诗词歌赋得以流传万古,固守着中原大地的寸土寸金,不容侵犯和玷污。

渔父从与屈原打招呼到说服屈原放弃爱国情怀,引导他要以从众心态接受残酷的现实来看,屈原也一定猜想到这个渔父神秘的身份和与他邂逅交谈的真正意图。再看渔父接下来的表现:渔父莞尔而笑, 鼓枻而去, 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渔父故作很神秘地微微一笑,摇起船桨调转船头离去时,就歌唱着说:"沧浪的水清澈我就可以洗我帽子上的飘带,沧浪的水浑浊我就可以洗我的脚丫子"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如果秦王胜利了,我就跟着秦王混日子;如果楚王胜利了,我就跟着楚王混日子,十足是一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汉奸卖国贼的嘴脸,没有尊严的活在战乱里,这就是黎民百姓对于战争不得已而为之的常态。

这首《沧浪之水》最早出自《孟子 离娄》中记载,孔子闻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听后曰: "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离娄是古代一位视力极强的明目者,能在百步之外看清秋毫之末。在这里渔父是在赞赏屈原能够看透时局和未来,却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达到置身世外的逍遥。的确,屈原所提倡的"美政"是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此遭到贵族势力的排挤和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当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便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而印证了他的爱国情操"宁赴湘流,不蒙尘埃"的清白爱国心志,一语成箴。

最后一句结束语简短而干脆"遂去,不复与言",于是渔父就这样离开了,没再回复任何语言。也许屈原还十分有礼貌地与渔父道别,但是渔父却冷漠地没有回复,因为屈原的命运对于渔父来说无足轻重,对于屈原的结局屈原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屈原内心的悲哀,如同这沧凉波浪里的江水,亡国之音使他回天乏术地走上了以身殉国的绝望之路。

鲁迅称屈原的诗歌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美誉屈原的人生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他创作的五十余首旧体诗里有近二十首引用了楚辞的词语,遣词造句是骚体语言,诗的意境与骚体诗相同。1961年秋,毛泽东主席的诗词《七律 屈原》以"手中握有杀人刀"的诗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屈原左丞相权高位重的鹰派作风,深刻细致地刻画了屈原的爱国情怀和浪漫气质,更揭示了他的诗文就像匕首一样以死醒世的战斗精神。"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习俗体现在诗中,诗人运用贴切的比喻来赞美屈原如同香草般的品德,当众多的贫民百姓为纪念屈原在门楣上挂上辟邪的艾萧时,从赛龙舟上投到江水里的粽子和咸鸭蛋给屈原果腹,这都是民众爱戴屈原的真实写照,屈原的殉国是民族魂的集大成。

这首诗主题鲜明,渔父以圣人孔孟之道来探听屈原对生与死的心声。

全文共有217个字,七个自然段,开头与结尾简单明了,提笔就把屈原已经被流放的事实明证,也写出了他在流放期间去国怀乡的悲痛欲绝。接下来的两问两答,以孔子的圣人哲思来烘托屈原的爱国情怀。字字珠玑,句句亮节。屈原对于生与死的达观态度的决绝和坚决使渔父彻底无语。

从屈原为这首诗的命名来看,渔父的谐音为鱼腹,葬身鱼腹就是殉国而死的意思。我可以肯定的断言,本诗就是诗父屈原的遗书。也是国君兵不血刃利用诛心术夺去鹰派重臣屈原性命的铁证。人固有千算万算,天却只有一算:那就是对生与死的考验。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所以屈原以爱国精神为毕生的追求,符合鲁迅先生的“立人观理论”,他的美名万古流芳也符合天人合一的自然法则。可谓是“自古英雄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主题从一个深高莫测的渔父身上,折射出屈原的高尚品德,值得任何人的敬佩与爱戴。从乱悠悠的春秋战国到如今,数百年的端午节在沧浪之水的洗礼下,无数的如屈原一样的英烈为雪耻,在独清与独醒的炎黄子孙铮铮铁骨里保持着英雄本色,故此中国才将永恒的屹立于世界东方,傲视群雄。

这就是一种民族的气节与民族英魂在血脉传承中血浓于水,也是宏扬正气之歌的凤凰涅槃再更生。屈原的这首"渔父"文体应属于散文诗,但是中国古代没有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散文诗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产物。

我国著名散文诗泰斗柯蓝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散文诗创作概论》一书中开篇论述道"中国散文诗是在中国五四运动时期从外国输入。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中,有类似的散文诗,但没有散文诗这个名词。创作者也不是有意识的、自成一体地创作这种文体。所以,比较科学的说法是:中国古代没有散文诗。中国文坛最早出现的散文诗先是译介的作品,后来才出现我们自己创作的散文诗",故此这篇"渔父"应归类为"类似散文诗"

2018年父亲节端午节,金蝶写于鹏城缔梦园寓所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