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金蝶博客 //www.sinovision.net/?368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肉体的生命在于运动,精神的生命在于追求,……留下您的足迹让我摆渡到您的世界,品茗……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金蝶 深评浅析 柯蓝绝笔之著《中国散文诗创作概论》·2006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

已有 1669 次阅读2014-9-15 02:10 |个人分类:《金蝶评论集》|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首先来看第一章中国散文诗发展概述,本章共分五节,从一个方面来对中国散文诗进行剖析、厘清和定位。

在第一节里,作者把散文诗的源头确定为“舶来品”的文学新品种。这种文学的浸入渗透不是中国文化在裂变而是洋为中用导致的中国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口语化的文化色彩浓郁于晦涩的古代文言文的超高度凝练,散文诗的诞生是由繁文缛节到简单明白化代表着中华文化重要过度时期的特定文学形式产生了。作者开篇第一句话印证了这一文学体裁的重要特性,“中国散文诗是在中国‘五四’运动时期从外国输入”。接着作者更加严肃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中,有类似的散文诗,但没有散文诗这个名词”,这一观点也得到许多散文诗界知名人士的论证与肯定,作者的这一观点就是针对一些知名人士错误的诱导广大青年产生不辨别真假的两可的思想而郑重的声明:“中国古代没有散文诗”,我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字是一字千金的惜墨如金而无法产生出口语化般的散文诗作品中,因无法给予这种文学形式肥沃的土壤恣意用词表达心意而迟延到它成为“白话文”横空出世时的急先锋,散文诗的出现代表着白话文的普及率将冲破中华文化的桎梏,独领风骚未来的中国文化乃至于成为崛起后的中国文学的标志性文学形式,规范化地成为一种中西文化碰撞后华丽转身那惊艳瞬间的定型定位。

我坚持不懈地捍卫着“柯蓝散文诗理论”的核心观里重要组成部分的这一正确观点。即“中国古代没有散文诗这种文学形式,散文诗诞生于‘五四文化运动’时期,是白话文的序曲”。作者为了论证他的这一重要的论点,引用了中国文坛巨匠刘半农先生翻译的俄国文坛巨匠屠格涅夫的作品“杜钦纳夫之名著”来解析中国最早出现的“舶来散文诗”,虽然是以文言文的形式翻译,但是开辟了外国文学翻译成中国文字必须要清楚明白的关健点“把意思苍白的单词转化成意思复杂的汉字一定要借助于口语来简洁完成”,所以作者重点引用一名美国记者的导言“结构精密的散文诗”来赞美刘半农翻译的印度文坛巨匠S·瑞美萨的“我行雪中”,此后刘半农翻译的法国文坛巨匠波特莱尔、印度文坛巨匠泰戈尔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无韵散文诗均发表于《新青年》、《时事新报·学灯》、《晨报副刊》、《小说月刊》、《文学旬刊》等等报刊中,至此成就了外国翻译作品奠立了中国散文诗势必流行的大趋势。自此带动了一大批民国时期的文学青年、作家们翻译和写作散文诗的热情,如郑振铎、沈尹默、郭沫若、鲁迅、周作人、沈雁冰、董秋芳、冰心、陈竹影、徐培根、徐志摩等人。作者在此文的最后一段又再次为中国散文诗诞生期确认了有力的证据,“‘五四’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都参加了中国散文诗的创作和研究讨论。在《新青年》杂志上,西谛(郑振铎)先后组织了三次关于波特莱尔散文诗的研讨会,在会上滕固引用一位日本作家白岛省吾总结散文诗的特点:一是诗的内存韵律,亘于行间;二是一种焦点;三是短小。滕固更形象地比喻,诗是黄色,散文是蓝色,二者化合成了绿色的散文诗,是一种新型的独立文体,当时引用外国理论家对散文诗的判断和定义,对中国散文诗的形成与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所以说散文诗是从翻译国外作品的灵感里迸发出来的,更重要的是我国古代的文学形式都有严格的命名,对于诗的要求极其的苛刻,对于散文的写作也是极其的规范化。至于散文诗的写作纯属于自由性较强的一种文学形式,相对于‘五四’前的文学形式更加的灵活机动,要求得不是十分的严格但是如果混淆于新诗或者散文,却也的确是非驴非马的无法显示出散文诗的美感特征来,倒使得这种混合着超脱魅力的文坛混血女郎成为作者笔下的笑谈,当你的论证出示于公众视线里的时候,不仅要对读者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你自己的学问也要问责,没有充分的底气别在网络上露怯,众人看了觉得你是在强奸民意。/2004年9月15日金蝶写于深圳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