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用中医学气理论研究亚健康
作者:秦 枫
来源: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0年第6卷第6期
摘要: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医学“气”的理论在亚健康状态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以中医学及其“气”的理论结合中医辨证进行研究。结果 发现亚健康是由于高节奏生活作用于机体并超越其自我调节极限及其不适当的摄生措施导致的气机紊乱发而发病.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医学“气”的理论在亚健康状态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以中医学及其“气”的理论结合中医辨证进行研究。结果 发现亚健康是由于高节奏生活作用于机体并超越其自我调节极限及其不适当的摄生措施导致的气机紊乱发为亚健康状态。或者继发于先天不足,手术未完全康复等等原因。结论 亚健康属于中医学的疾病范畴,属于内因所致的气机紊乱,以辨证诊治和调整气机的方法及医患互动可以提高康复效果。
【关键词】 亚健康;气/中医学;内因/中医学;气机紊乱/中医学;治未病/中医学;生活质量
《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以下简称《指南》)[1]指出 “尽管中医在干预亚健康方面具有优势,但应用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系统和深化。”笔者从中医学中“气”[2]的理论对亚健康进行探讨,在对其深化和干预以达到“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1]有所助益。由于个人水平有限错误之处敬请高明斧正。
世界卫生组织(WHO)界定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是由于“高节奏生活带来的机体与心理的反应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这些外在因素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有些人对此种因素有反应而表现为亚健康状态,有的人则否。从中医学病因学看亚健康状态应属于中医学中的内因发病。
《素问·举痛论篇》:“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王冰注:“夫气之为用,虚实逆顺缓急皆能为病”。[3]《内经·灵枢》:“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4]现代交通快捷常长途跋涉,通讯即时应接频繁,工商之场盈亏于顷刻之间,知识爆炸的年代你赶我超之激烈,职场竞争患得患失;贪污盗窃行贿受贿,强取豪夺,抢劫诈骗,损人害己种种恶行等等致其喜怒不能节制,惊恐超常,忧思悲哀过度,劳逸失其常,寒热难以避,远虑近忧精神损耗心力交瘁气机紊乱(气上、气缓、气消、气下、气收、气泄、气乱、气耗、气结等),魂魄不安。皆因高节奏生活超出人体自我调节限度及人们在对生活质量重视过程中的不适当的作为发为亚健康状态。或者继发于先天不足,手术未完全康复等等。
《指南》给出亚健康症状“疲乏无力、精力不够、肌肉关节酸痛、心悸胸闷、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睡眠异常、情绪低落、烦躁不安、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交往困难等种种躯体或心理不适为主诉就诊的人群。”高节奏生活劳累日久劳则气耗气伤,故疲乏无力、精力不够、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情绪低落,气乱则魂魄不定烦躁不安、睡眠异常,气伤气耗而致其衰少则气运行迟滞肌肉关节酸痛、心悸胸闷、头晕头痛,气机紊乱虑无所定致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交往困难等种种躯体或心理不适。患者自感有疾需寻求医生的帮助,虽经详细体检和仪器检验没有阳性结果发现,或虽有些许发现又不能满足西医对疾病的诊断标准,医师欲助而无据感到尴尬,病人未迏初衷而不满意。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出亚健康状态的症状和体征再结合患者的神色脉舌在中医学理论中是有证可辨的,故而亚健康状态用中医学理论观察是属于疾病范畴,中医学应将亚健康状态定义为疾病(故本文将亚健康状态者称为“患者”)。但是,亚健康状态是轻疾而非重病,经过医患双方共同努力可以完全康复,反之成病。运用中医学“治未病”的理论在亚健康状态治疗过程中可以使其受益。《素问·八正神明论篇》:“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5]《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征第一》:“夫治未病者,见肝之脾之病,知肝传脾,当先传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6]
亚健康状态的预防和治疗:亚健康患者的病因病机为现代高节奏生活带来的机体与心理的反应超过人们的自我调节限度,加上其对生活质量重视措示失当等等因素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气机紊乱运行失常。
在预防方面要引导患者调整心态去适应现代高节奏生活的现实。不可嗜欲无穷,昼夜颠倒,妄想妄行而扰乱气机损耗真气。《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7]。
治疗方面亚健康是由气机紊乱因乱致病,调理其气机以平为期;继发于他病者在治疗其原发病为主的基础上兼调其气机。在整体观念辨证诊治中宜始终注意调整气机以提高疗效。
气上者降之镇之,气缓者收之、气耗、气消者或补或温、气下者举之、气收者温之发之、气泄者凉之敛之、气乱者镇之平之、气结者或破或散。各种调气的方药浩繁俱可择用只不赘述。但是调气之法以平为其为期,不可过用;更需医患互动使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2 秦枫.对中医学中气的研究.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10,6(1):6-8.
3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221.
4 汪隠菴.黄帝内经灵柩集注.上海: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52.
5 唐·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163.
6 南京中医学院金匮教研组.金匮要略译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1959,1.
7 黄帝内经素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