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窑承千年真火,变出万般色彩。”说的是中国陶瓷的窑变工艺。说窑变就不能不提到“葛记”,自葛如洪先生创立的葛华记至今,葛氏家族是陶都宜兴陶瓷行业的名门望族,在宜兴素有“葛、鲍”两姓之说,在陶瓷制作界和工艺界更首推葛家,尤以窑变为世人皆知,又称为葛家一绝。今日葛昊翔先生志以葛姓为记,立“葛记”为号,称“葛记陶瓷”,将窑变工艺发扬光大。
“葛记”产品以器皿为主,兼有雕塑与壶类。器皿一类,线条饱满,体量大,泥质粗砺。多不施釉或局部施釉,花釉不多,偏好单色。在弱还原的烧成气氛下,坯体成深褐色。沉着、浑厚,很有分量。特别是釉料,在有意识的稍高于正常烧成温度的情况下,缩短保温时间,使釉料像熔岩冷却凝固般保留了高温下的沸腾状态。无数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富于节奏排列的釉痕,使人真切的看到了釉料处于高温翻滚沸腾的那一刻,这种效果很异样,然而又很自然,很能激起遐想与幻想。
葛记陶瓷的艺术表达讲究的就是这几个特点:一、几乎所有的造型,包括盖、钮、把、器体、底足等,线型都显得有点夸张,甚至有一点怪诞。但看得出来,这些感觉又不是做出来的,很平静,很自然。似乎什么都没想,就是这么做的。二、由于泥质很粗,通身利坯后使得表面肌理粗糙,糙得让人觉得是干坯利的,也不施以压光术。然而整体上看,线型转折、器体表面又非常谨严、挺直规整。很像用平板拍粗砂的效果,很拙气、很平静,很有一种撼力。三、不施釉,或局部施乳白釉或是自配的单色釉,经还原焰烧制,铁质析出,釉面泛出细小的褐斑。有熏黄感,很单纯,很旧气,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意大利古罗马时期的陶器,很有中古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