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7月18日,北大对外宣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省份文理科第一名中,除两成报考香港高校外,六成以上被北大录取。7月19日,清华招办提供给媒体的数据则称,今年九成省份的理科第一名和近三成省份的文科第一名填报清华,总数连续第四年位列全国高校榜首。
代表着中国一流学府的北大、清华,竟为争夺状元王而大肆厮打,而掐斗的焦点竟是高招数据。
北大和清华真不愧为竞争“对头”,不但在录取“高考状元”的行动上针锋相对,而且在对外发布状元招录数据时,说法选择也很讲究功力:北大选择了录取人数比例,清华则选择了填报志愿的比例。但是,两校两年都暂未公布录取状元的具体数量。但并不愚钝的人们把两校所统计出的数据汇总后不禁发笑不止,因为两校录取的状元相加,比例已远远大于100%。
在我们这个应试大国,几乎每个读书人的心中都深埋一个状元梦,几乎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或多或少的状元情结。人们期望学子十年寒窗能一举中魁,晋身及第,光宗耀祖,甚至是荣华富贵;这一传统价值观在现时仍然盛行着,也引领着普世价值观朝向功利方向趋动。状元,这个耀眼的字眼,并随着一年一度高考进入中国民众的视线,成为民众生活的盛事,高考热演绎着中国高考家人的几家欢乐几家愁普世情剧。
应试教育考的是学子,同样也考验着家长和学校、老师,更多地也考验着我们现行教育体制。考生的分数不光关乎着考生荣耀,也关乎于学校实力和教育质量,更多的是分数是检验学校质量的唯一标准业已成为一种潜规则。正因为对分数的盲目崇拜心理,助长了应试教育体系的狂长,在这种大环境下,仿佛分数成为我们教育的试金石,因此,不光是中学甚至是高校数据打架都在所难免。笔者所处的这座城市同样出现过,同是省属高等中学,都想争夺全市状元王,你说上线高达百分之几十,我就说重点高校录取达百分之几十几,两校之间的状元门之争、厮打异样火热。
而北大清华不同的是,它们都是中国享有一定声望的一流高校,竟也为高录数据打起架来,不免让国人担忧,中学数据打架那是为了证明人家汗水付出,耕有所获,而对于高校来说,显然这桃子是中学种的,高校类的北大和清华相争,争的是伸手摘桃子,怎么看都不顺眼。这让我想起李仲华教授笔下的世界名校,“剑桥大学与牛津大学是历史悠久的世界名校。创办800多年来,科研硕果累累,培养出来的精英人才连绵不断,但又各具办学特色。牛津大学的人文科学独领风骚,培养出来的首相、大臣最多;剑桥大学的自然科学更具特色,历届校友之中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多达60多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相当于院士)已超过1000人。在1904年诺贝尔奖颁发以前,这两所名校已培养出了达尔文、牛顿、拜伦、雪莱等科学巨人、文学大师。”
对于中国应试教育的诟病,众人都有微词,但在稍有议论之后,又置身于这股污流。这就是我国急功近利之现状,也是浮躁的大众心理。北大清华状元门之争,既是争面子争虚荣,根本不是争面子,因此去掉浮躁,除掉显摆,一心一意办学,在争里子方面多做文章,这才是正道。美国兰德公司公布的一份对中国现状分析报告,对中国价值观和道德观都有中肯地揭示,许会给我们些启发?“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敬的生活意义。‘面子’是中国人难以克服的障碍,使得中国人生来就具有无情和自私的特点,它已成为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受教育不是为了寻求真理或者改善生活质量、得到尊敬,为了别人的幸福做过什么,而只是身份和显赫地位的象征和标志,他们中的大多数只不过是一群通晓考试,却不关心真理和道德的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