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杂谈】保险成馅饼 全靠人头填
已有 354 次阅读2019-3-2 20:37
|个人分类:时评分享到微信
《中国青年报》于九月二十一日刊登了李润文的一篇《招聘应届生成了某些保险公司营利手段》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随后有的网站又有一些退“役”的保险从业人员发帖揭示不少保险公司骗术黑幕。前不久,我的不少朋友遭遇了保险业务员穷追围堵,并在其发工资当天到其工作单位游说,无奈之下,只得选择耗资最少的险种。除此之外,也有不少人频频接到亲友的邀请,要他们入职一种不用投资即能成老板的活——保险代理人。为了弄清保险业这种诱人的馅饼背后,笔者委托一位同行入职保险业以探就究,下面就是他的一段入职经历:
康经理得知我是位有着一定社会关系的人,便频频挂来电话,邀请我到他们的保险公司看看,盛情难劫,我便如期来到他们这家才开办二个月的保险分公司,一入公司,到处是贴满了新人揽保金额的喜报和满是号召力的标语,怎么看都像是回到文革时的那种激情岁月。康经理在他狭小的办公室给本人讲解了行业前景、入职待遇、配发股份等等诱人馅饼,并信誓旦旦:你有如此深厚的人脉关系,你入职我就保荐你为主任。康经理还讲到增员后即可享受增员的佣金提成,本人忍不住说:我怎么感觉你们像是在做传销。康经理一句话便给拦了回去:传销在中国才多少年,而保险业有百多年历史了,你说是爷大还是孙子大。
与康经理分手,本人没有意愿入职,但不到二天,康经理就挂来电话说:明天有个事业会,你若能参加,定能改变你的一生。见本人犹豫,康经理便拿出了游说的看家本领,不厌其烦地劝说,直到本人无奈表示同意。次日,本人带着朋友一起来到事业会现场,到会人员大多是引荐人邀请来的,绝大多数如本人一样是被迫请过来的。事业会播放该公司宣传片,宣传该公司挺进的业绩、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等等,后由分公司老总作激情演讲,主持人顺势推波助澜,加上公司的职员不停地鼓掌,气氛相当热烈。会中工作人员给每位到会者发了一张表(到会新人都坐在会场前面座位,后面才是该司职员),说是摸底用的。表填完之后递上去,主持人便宣布念到的名字去参加面试。本人与朋友的名字都在内,友人急了,忙说:我是有工作的。康经理走过来讲:做保险也可以兼职。还没容本人考虑,一位女职员便带着本人去会议室面试。面试也只是简单的询问一下基本情况,然后女考官便一脸笑容夸奖道:你很优秀,一定会成为拿几十万年薪的业务经理的。从考场出来,就会有人引着去交所谓培训、保险代理人资格证考试费二百多元。本人又犹豫起来,康经理走过来对我说:你是我看重的人,你的费用我垫付着,你的友人明天参训前交财务。培训第一天,本人到了公司的培训教室,该公司培训师激昂地讲解着保险业是阳光行业,厚实的收入、工作轻松、结识面广、受人尊重等等,然后耐心而细致地训导着参训人。由于参训对象大都是毕业的学生、下岗人员、退休人员,更多是赋闲在家的主妇和老头老奶奶之类,年龄、素质、层次参差不齐,但培训教师如教幼儿园的学生们般认真负责。当有人提出考不起资格证钱不是白交了,主讲教师说我们是重点讲解考试内容,基本能保证参训人合格的,最后还彼为搞笑地调侃说: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
本人见状忙跟康经理表明不可能这么系统地学习,康经理说:你有空就来,没空没关系的。五天培训本人只参加半天,临考时康经理又挂来电话,本人想推辞,表示下次考证再系统学习。康经理颇有心计地说:你只要将照片及身份证复印件交来,然后考前摄个相就行了。本人傍晚赶过来,原认为十几分钟就搞掂的事,结果费了四、五个小时,原定晚十点钟开考,结果等到午夜一点,当时就有人抱怨:哪有考试安排在深夜,也不知考的是什么?本人拿着身份证到考场摄完相,又叫工作人员安排到考试的座位上,令本人哭笑不得。主考教师巡查考场时一下子就发现现场有十多人代考枪手,便责令清理出考场。然而开考不到十分钟,本人就被康经理叫来的代考枪手替上,本人得以离开考场。
第二天,康经理就挂来电话,代理人资格考试已通过。接下面是交押金,开展入职业务培训,原来六十多人的教室一般只有六成人听课。授课的教师都是各部门经理,讲得都是保险就是馅饼,只要努力,是很容易得到的。本人问过其它人,不少人都说是糊里糊涂地被迫邀来的、学习的、入职的。入职培训一完,康经理就开始教导本人要如何做增员工作,增员奖每人高达200元,同时还可以享受增员的抽佣,如果建立起十余人的团队就可以提为主任。本人说当初不是说入职就提为主任,康经理说:没错,你现在还是试用期,完成了增员任务就转正为主任了。
由此看来,某些保险公司募员不再像过去那样登报刊广告,而是通过亲友引荐这种廉价形式,即付少量的增员奖就能扩大“组织”,而新人呢,引荐一位新人也能得到不菲的增员奖,还可以抽佣。但如此下去,保险业不知不觉就陷入传销怪圈,靠的是不断招新人、淘汰、再招、再淘汰,打的却是人海战术。而所谓的新人,既没有系统学习,没有业务知识,更没有职业操守,于是,便出现了为了达到自己营利之目的,不顾面子、不惜资源,不择手段地“追”人入保,“逼”人入行。如此循环,既严重影响保险业界的声誉,也让保险消费者深感厌恶,更多的是造成国内保险行业的混乱局面。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