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爱在榕树下 //www.sinovision.net/?3595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文学、生活、爱在榕树下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杂文的刀敢卷刃么?

已有 1248 次阅读2011-5-2 08:58 |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在一篇文章的跟帖中,一位文友提到了“批评疲劳”,读之顿然有一下子如同被蝎子深深地蜇了一下,神经敏感地紧张了起来……之后陷入深深地思考。

久违了,老朋友!二十多年前曾见过一面,当时在一份报纸上有人撰文批评个别人攻击杂文太犀利太不给一些某某们留情面时,用这四个字反讽那些御用文人和自甘为奴而倍感荣光的先生们。今天说这事儿,与上述跟帖的朋友无关,说的是“批评疲劳”一词本身。

这几个字直白浅显,没有什么难以理解,意思就是批评太多了产生了疲劳。谁产生了“疲劳”呢?似乎是写着、听者和读者皆有疲劳之感。原因是大概说得太多“骂”的太多了,有些腻歪人的眼球和耳膜了。

情况果真如此么?不昧良心地说说实话,今天无论纸媒还是网络发表的杂文,真正刀下见菜刺刀见红的批评性杂文并非太多而是数量有限,真正有棱角带尖刺扎手见血刺心的又有几多?倒是一些诅咒肆骂攻击此类杂文的文章大行其道,甚至被一些媒体屡屡置顶重点推荐,一些个长着卑骨媚权嘴脸的所谓“真理正义”捍卫者的所谓“杂文”充斥“杂坛”。就是发自内心欲针砭时弊割除痼疾的杂文者迫于种种压力和无奈而不得不曲笔藏锋,文章尽力打磨棱角使文章尽量圆润藏锋得以见天。随手翻翻报纸,随意浏览几家网站的杂文就一目了然。

这令我想起“杂文不招人爱”这句老话,仔细分析一下此话不尽然也。应当说,真正的批评性杂文不招一些被抨击者爱,这是实话和真话,未必草民百姓人人不喜欢;另一部分拐弯抹角涂脂抹粉献媚吮痈舔痔之伪“杂文”还是有人爱的,颇受欢迎和青睐的。愚揆度,文友说的“批评疲劳”之作不在上述两种之列,而多属于被整容过的批评性杂文。这类杂文猛地一读似有温吞水遮遮掩掩欲说还止的意味和感觉,读着不酣畅不透彻不解馋解气不带劲儿,没有鲁迅当年的犀利辛辣和勇猛(写作水平另论),甚至不深入咀嚼思考尚不知作者所云到底想说啥,似乎看与不看没啥区别,都是老一套没新意,容易产生视觉听觉疲劳,久而久之对这种批评就产生了疲劳感。呜呼,悲哉!真是冤枉了这些杂文作者了,何人不想有话直说有“屁”痛痛快快地放出来,谁人愿意吞吞吐吐舌头打弯儿给读者来碗温吞水闹肚子呢?何以如此?似乎路人皆知。

古今中外,无论是有权有势高高坐在塔尖上的皇帝们还是其羽翼之下的大小权贵们那个吃饱了撑的愿意听骂挨骂呢,如若有之不是作秀要么脑残。就是听进去忠言逆耳苦谏的有几许几何?连一般草民百姓尚不愿听闻不同的或反面意见,况乎统治者利益集团。看看那独裁国度里有几个骂皇帝的有好下场,前苏联的文学家高尔基看不惯独裁统治愤懑无奈离开生养故土,允许你乖乖地走人这已经是优厚待遇了,更多的不幸者被打入大牢甚是消灭了滋生“反动思想”的肉体。罗马尼亚、伊拉克、利比亚、埃及、朝鲜等等不都是这样吗?控制舆论压制不同意见和声音是一切独裁者惯用和屡试不爽的看家本领,从当年德国法西斯到今日大小独裁者无不如此。他们害怕民众呼声,害怕有思想的文人揭露他们本不高明的欺世愚民的浅招小技丑陋伎俩,实施严管重罚,生怕底层民众滋生犯上作乱的一丁点儿苗头。怕听反面意见已经成了独裁者的通病,并达成了统一的共识和对付办法。

在现代中国,总体看政府和社会还是比较宽容的,社会在进步着,应该说还是或多或少允许批评性杂文生存和见天的。当年鲁迅写出那多犀利辛辣如枪似剑的杂文,他老人家却鬼使神差地安然无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今天的环境和气候,比起文革时代还是大有改观的,纸媒的批评性杂文虽说“火气”不足,但依然幸存者。这类杂文并未退出其历史舞台,更叫人欢欣鼓舞的是互联网的诞生使批评性杂文来了又一个春天,各种思想网站文学网站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一些纸媒不够格发表或不能发表的批评性杂文铺天盖地每日数百上千计与读者见面,这不能不说是个天大的进步。如若在前几十年几乎不敢想象,像这些作者中的一部分今天就不仅仅享受的待遇是文章被删、关闭账户、请喝茶这等便宜事儿了。纵观这些文章,尽管长短不一利钝不等深浅不同,也都在抒发着各自的思想、观点和主张,对社会进步也都起着或多或少的推动作用。以反腐倡廉为例,一些性质严重的事例,若没有网上民声鼎沸,最终的处理结果可能还是两说。如这一半年的“湖南省委门前殴打官太太案”、“杭州宝马车连撞6人案”和近日“河南双汇瘦肉精健美猪案”等等,充分显示和体现了网络批评的功效和威力。但不幸的消息也源源不断,去年四川作家谢朝平揭露陕西渭南移民安置款被跨省追捕进了看守所,揭露二十几岁当副院长的作者被“恳谈”而闭口哑然,今天中石化百万购洋酒和茅台首先内部严查“通风报信者”,再联想一些“刺儿头们”文章被删除、账户被封闭甚至被“请喝茶”、一些网站的过滤软件连“公务员”三字都不肯放行,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可见社会对批评的宽容度之一斑,岂能乐观,何敢“疲劳”?

是的,有些批评是有点过头,疮疤揭得有些太直接太深刻,但总不能一棍子彻底打死吧?人为地可以一时钳制和思想和压制不同看法,但做不到永远。可以消灭产生思想的肉体,绝不可能消弭进步思想的产生。仔细分析那些批评,真正反社会反……的有几何?绝大多数还不是一腔热血为国为民担忧,希望尽快清除这些机体上的病菌和蛀虫么?社会为何就不能对善意的批评宽容几分理解几分?这些作者点灯熬油煞费苦心如此这般为什么?难道仅仅是发泄和挑刺儿么?……今天的批评不是太多太滥,而是来之不易弥足珍贵,为国家发现和揭露一些地方和部门单位的胡作非为非但不是添乱,而恰恰是极为有力的支持和奉献。而一些人借着“维稳”的名义和幌子,打击压制言论和评判,借此庇护贪腐丑陋恶行,实当引起警觉和重视。

今天的人都会说鲁迅是英雄铮铮铁骨刚直不阿不媚权势,如若老先生活到今天又会是何等景致呢?还会、还能像想当初么?今天需要鲁迅乎?

毫无疑问,社会离不了批评,鲁迅精神当捍卫和继承广大。可现实给世人开着尴尬而黑色幽默的玩笑。鲁迅杂文已被踢出了教科书,网络上没有鲁迅那般犀利的批评文章也屡遭删除,一些作者人身也遭受了“教育”……这怕是今天批评性杂文处境尴尬的一个主要因素吧。看看纸媒上的杂文就一切明白了。这也是使人产生“批评疲劳”的主因吧。这几十年,从来是号召鼓励人说真话说实话,可彭德怀的真话实话带来的下场如何呢?此等情形,不免让人为说真话说实话咀嚼出另一番滋味儿。

不可否认,这些年来语言环境是宽松了许多,尤其是在网络空间各种思想和观点百家齐放各种文章汹涌澎湃如潮如涌,尽管其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但其对揭批社会丑恶还是功不可没的。遗憾之处,这种势头常常被一些人所利用,打着种种旗号和名目予以限制和制约。

四月十三日,温家宝总理在给国务院新聘任的参事室参事发聘书时讲了一句语重心长的话:“关键要营造一种包容和宽松的环境,使人们能够独立思考,敢讲真话。”总理的讲话从另一面也反映出当今真话实话的稀缺和说之不易。温总理再次提出叫说真话,但愿日后的真话实话能多起来,批评真正能起到批评的作用。愿这股东风不息愈吹愈烈,营造和酿造一个宽容的批评环境和氛围,让批评性杂文直起腰杆挺起胸膛无所顾忌地说上几句真话实话。这美好的愿望或者说美好的憧憬,还有待实践和历史的验证。

总理的话不能不听,批评性杂文作者更应深刻理解和领会总理讲话精神,更应面对社会丑恶和污泥浊水拿出“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无畏和果敢,揭露丑恶鞭挞丑陋鞭辟入里绝不手软,弘扬社会正气,为祖国为民族尽一点微薄之力,以不愧对“杂文”二字!

诚然,勇气、决心和热血沸腾替代不了现实,但足以说明国家领导对讲真话之语产生的活力和动能。祈盼批评性杂文作者能越挫越勇,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为社会写出能对得起祖国和良心的作品来。当务之急是“刀”不应入鞘,更不能卷刃。针砭丑恶、把正气和公平带给人间是批评性杂文作者的天之与使命!

试想一下,一个没有批评一片赞歌的社会将是怎样的景象?莺歌燕舞歌舞升平之下也蕴藏着一种深深地可怕。

毒痈不挤浓,后患无穷也。

2011.04.22.  16:30.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放心一百 2011-5-2 09:41
壞是如此![ 因為文革大鳴大放
那種血腥的錯誤!本人有股不寒而慄的警惕
==自以為是==不能在我門身上走上前車之鑑
讓下一代再迷失她們的心智
那就讓中國永遠在==自以為是==之下
不再自以為是中國人為榮耀的一件事
把中國最美的文字當做===罪惡===來看待
我門走錯的路!必須向下一代坦承==錯誤==
不可一錯再錯啊!!!勇於認錯
就是恥的!一種體現!也是進化的動能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