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
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愤青。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愤青”群体曾经活跃一段时期。
之后,便逐步萎缩,能量也逐渐减少,以致时今,网络已罕见愤青群体,尽管愤青网友还在,但已构不成气候,取而代之的是社会的冷漠,而社会的冷漠对于社会的伤害远大于愤青群体。
面对种种社会的不公,冷漠使人熟视无睹,甚至有堕落成扭曲心态的趋势,造成小悦悦悲剧的不仅仅是两辆卡车司机和那18个路人,更是社会的冷漠,当一群暴徒用刺刀捅进卡扎菲的肛门的视频流传于世界的时候,在东方某大国的网络上竟然会发出一阵野兽般的欢呼,实在令人震惊!
而发出欢呼声的,正是平时热衷于民主的人群,如果按照正常的思维,这些人应该关注身边的社会不公,因为民主是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发生的,利比亚战事结束了,一些人又兴致勃勃地议论起朝鲜半岛事情,给人的感觉就像阿Q面对赵老太爷那“你也配姓赵!”的怒骂,面对“假洋鬼子”那根“哭丧棒”落荒而逃,却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去摸小尼姑的脸蛋,并振振有词地辩解;“和尚摸得,我为何摸不得?”
“愤青群体”的消失,是“维稳”的需要,自“大使馆事件”后,特别是“南海撞机”之后,每发生一件事,首先控制“愤青群体".
以至于发展至今,哪怕发生再大的事情,“都与我无关”的情绪始终控制着人们的行为规范,如今,要批判社会的冷漠,首先要搞清一件事;
“社会为何会如此冷漠?”
做任何事情,都要对症下药,否则,又是一场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