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个九月九,想睡懒觉,岂料辰八时,小辈侄女的电话问候搅了我的好梦,“叔叔,生日快乐!” 起了床,喝了碗鸡粥。打开电脑,好友“雾在竹林飘”为我的生日贴了绝妙的诗句,甚是欣喜。
鹧鸪天·为君持酒留秋驻
·雾在竹林飘·
又是一年九月黄,枫杯菊露庆重阳。
金风携暖穿朱户,皓月邀香入绿窗。
迎寿诞,道吉祥,幸福快乐伴安康。
为君持酒留秋驻,岁岁都闻花果香。
哈哈,我等懒散的生活,悠闲的日子,得好好感谢一下,感谢天?感谢地?感谢人民政府?我想起了那些长眠地下的英灵!
在我住地不远的青龙山上,有一座高高的碑,每每清明时节,总有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去献花、去拜祭。那山的山坡上不知何年被圈为“青龙山公园”,成了晨练人们的好去处,也成了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幽静之地……
午时的公园内,少有游人,即或有仨俩男女中学生在草地上嬉闹。九月九,重阳天,该是登高“避邪”的日子,许是正午,不见有人“登高处”,更无“插茱萸”
了。我拾阶而上,白色的帆碑豁然矗立在眼前,此碑是为在登步岛解放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而建,那次战役为解放舟山、解放普陀奠定了基础,其中的“胜败争
论”,我当无资格说三道四,网名“历史轨迹”有文为证:
……发生在解放战争后期的登步岛和金门岛之战,曾被国民党大肆宣扬,以“北有登步,南有金门”并提,认为是这两次“大捷”,保证了台湾不致落入“共军”之手。
关于“南有金门”,近年来,海峡两岸出版了许多关于金门战斗的专著,报刊上也报道了不少有关这次战斗的“内幕”和“揭密”。
把双方的材料对照,关于金门之战的情况,应该说已经清楚了。然而,关于“北有登步”的情况,却鲜为人知。国民党方面,虽极力捧为“大捷”,但仅笔者所见不
多的材料看,于事实出入较大,“水分”较多,而大陆方面,似乎很少有关于这次战斗的研究和报道。这主要是对这次战斗缺乏准确的定位。在有关的战史记载中,
写到登步岛时都比较简单,一般都说成是“失利”或“受挫”。语焉不祥,加之其中还有诸多顾忌,因此难以详细地去探讨。
登步岛是舟山本岛东南的一座小岛,面积仅14平方公里。它南邻桃花岛,北望全国最大的渔港沈家门(现为舟山市普陀区)。在整个舟山战役中,登步岛战斗打得
最激烈、最残酷、我军伤亡最大、歼敌数量也最多,但由于我军最后未能占领该岛而主动撤出战斗,不仅国民党当局把它当作重大“胜利”加以吹嘘,在我们内部,
对登步岛战斗的意义和影响,也有不同的看法,一般看作是我军的重大失利,以至对这样一次战斗,很少宣传,很少研究。除了当地人民为之树立了高大的丰碑(沈
家门一处、登步岛一处),外界知之甚少。把“北有登步,南有金门”并提,是因为它们间确有极其相似之处:
--战斗几乎在同时打响。金门战斗于1949年10月25日发起,27日结束,登步战斗是11月3日发起6日结束,发起时间前后间隔仅八天;
--两处均为仅仅依靠木帆船,对具有海空绝对优势的敌人进行渡海登陆作战;
--两处战斗均是战役(战略方面)指挥员,麻痹轻敌,不顾主客观条件和一线指挥员的意见,强行仓促发起的;
--两处均是对敌情判断失误,造成敌我力量悬殊,对气象海情规律的无知,后援不济,导致战斗未能取得歼敌占岛的预期效果。
但两处战斗的结果却大不相同。金门之战,我登岛部队全军覆没,造成“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最大者”(毛泽东语);登步之战,我军虽也遭受重大伤亡,但在大量杀伤敌人之后,却建制完好地撤出战斗(还带回数百名俘虏),退回攻击出发地--桃花岛。
据老人们说,解放舟山时,人民解放军歼敌8000余众,我军牺牲近2000人,而光登步岛战斗中就伤亡了1488人,“罪过啊,好多战士不懂水性,登岛时被海浪冲走的,被海水淹死的……”
我伫立在纪念碑前,心有痛楚,在这和平的年代里唯有敬仰,为那些“为了解放新中国”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致以顶礼叩首!
纪念碑的右侧,是世界三大著名渔港——沈家门渔港,也是舟山市普陀区政府的所在地,望南远眺,就是登步岛,因今日秋高而气不爽,海面灰朦朦的只能依稀看到
岛的轮廓。前些年,政府大力推行“大岛建,小岛迁”的宏观调控,海岛的渔农民“兴高采烈”地携儿带女进城了(其实是小岛搬到了大岛),说确切点,说是为了
全民义务教育的平等,政府把小岛上的学校撤了,实诚的岛民不得不搬到大岛上来了。于是,岛城的老城区容不下这多“市民”,政府就辟新径“毁良田”,劈山填
海,大搞房地产开发。于是乎,纪念碑的左侧位置,就在十年时间里把海涂变成了新城,人民“安居乐业”了……好多渔民兄弟住在“城市”,作在海洋,感觉自个
像是“渔业工人”了……
望着那片是谓“新城”的陆地,在我的记忆里,是我童年赶海的美妙境地,潮起潮落,拾贝抓鱼,充满了无限的欢乐,那是一片金色的海涂!……
下山时,沿着弯弯的山道,我的心情有些沉重,那些长眠九泉之下的先烈看着眼前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知何感想?年年九月九,岁岁插茱萸。登高望新区,雾在眼前飘。岁月捉弄人,历史无所从,时空不可轮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