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纽约心理学咨询 //www.sinovision.net/?3575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原中国2级心理学医师 免费心理辅导: 儿童教育 家庭关系 心理焦虑 人格心理 情绪管理 QQ号码445902883 维文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外教育孩子的差距

已有 1954 次阅读2011-4-12 18:41 |个人分类:教育知识|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在墙上涂鸦。

外国小孩:这是绘画天性的体现,值得鼓励。

咱小时候:一顿毒打。

■放学家长来接得晚了,自己先直接回家了。

外国小孩:这是探索精神的体现,值得鼓励。

咱小时候:一顿毒打。

■玩得一身全是泥土很脏的回到家。

外国小孩:这是孩子的天性,值得鼓励。

咱小时候:一顿毒打。

■带异性小朋友回家玩被家长发现。

外国小孩:这么早就学会和异性沟通,值得鼓励。

咱小时候:一顿毒打。

■考试成绩不理想。

外国小孩:人难免有失误的时候,值得鼓励。

咱小时候:一顿毒打。

■在外面和别的小朋友打架了。

外国小孩:孩子嘛,不懂事很正常。

咱小时候:一顿毒打。

■吃饭时掉得哪哪儿都是。

外国小孩:告诉他不能浪费,都捡起来吃了就好。

咱小时候:一顿毒打。

■痴迷于某些兴趣爱好,废寝忘食。

外国小孩:多些爱好是好事情,值得鼓励。

咱小时候:一顿毒打。

■ 看课外书影响休息。

外国小孩:没事的,不要打扰孩子的专注,值得鼓励。

咱小时候:一顿毒打。

■ 和父母意见不统一,发生争执时。

外国小孩:大家公平讨论,各抒己见。

咱小时候:一顿毒打。

制造神童与保护天性
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三岁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的字母O,是幼儿园老师教的。这位母亲一纸诉状将幼儿园告上法庭,理由是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因为此前,孩子能把O说成是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而自从识读了26个字母,这种能力就丧失了。这位母亲以幼儿园剪掉了孩子一只幻想的翅膀而限定了孩子的能力为由,要求幼儿园赔偿孩子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结果是,法庭判幼儿园败诉。
保护儿童天性的教育,并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一所“想象幼儿园”。
教室被布置成农舍。
在手工室、缝纫室、烹饪室里,奥地利人的早期教育理念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是发展想象力的最好途径。
匹特·尼兹还说了一句至理名言:如果你能在幼儿时期编织过袜子或自制过玩具,那么长大后也有充分的自信来设计宇宙飞船。
深圳一名五岁女童在其父母的训练下,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现已能准确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的3020位,创立了一项新的吉尼斯纪录。
加快学习的速度和加大学习量是我国幼儿教育中最常见的现象,中国的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得早、学得多、学得快。
目前我国的超常教育其实只是“使常态儿童变成超常儿童的教育”。
以牺牲孩子的长远发展为代价,仅获得昙花一现的辉煌。
在中国人的早期教育中,孩子有没有想象力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是否比同龄人拥有更多的学业知识。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应该在孩子最有想象力的时候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如何消失的
江苏省国画院曾举办了一场中日儿童画交流展,画展中的两国儿童画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显示出较大的差异。日本孩子的画从题材、画风、构图、色等方面来看都显得很自由,而中国孩子的画面则显示出一种固定的模式,即教过的痕迹特别重,画面中根本看不到孩子自己的风格。
我国先画出示范画,模仿着画,最后由老师根据孩子们的模仿程度来评价谁画得好,画越相似就越好。
把成人的审美标准先入为主地灌输给孩子,并迫使儿童不断地否定自己的看法,同时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感受以适应成人即定的标准,最终导致儿童在刻意模仿中逐渐丧失了个性化的感受能力和独特的观察视角,也丧失了儿童天然的想象力与原创性。
发达国家的早期教育理念是,不应过早地告诉孩子某一种既定的标准,否则会使孩子的思维缺乏弹性而定型化。
我国的早期教育更注重的是培养艺术技能和熟练技巧,创造力与想象力受到忽略,他们只能模仿而难以走向创造。
中外美术教育存在的差异主要在于,是美术技能重要还是自我表现重要。
为了给想象留有余地。
在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教育模式是“示范+模仿”。
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多采用“引导+发现”模式。
中外早期教育的明显差异是:中国人习惯于将正确的方法早早教给孩子,让孩子不走弯路,外国人习惯推迟讲述正确标准的时间,让孩子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中国人认为幼儿能比同龄人更多更早地懂得成人世界的东西就是聪明的表现,西方人认为幼儿拥有异于成人的思维和想象是最珍贵也最值得珍惜的特种才智。
不应过早地告诉孩子某一种既定的标准,否则会使孩子的思维缺乏弹性而定型化。
体现在玩中的创造力
这是一个有不同国籍孩子的幼儿园,此时正值家长们来接孩子回家,幼儿们正在沙坑里玩沙,玩具有小铲、瓶子和漏斗。旁边是孩子们的母亲。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国家的成人在指导孩子玩耍的方法上有很大差异。
首先观察一个外国孩子,他正在独自玩沙,显然玩得很专心也很有耐心。他用小铲把沙装进漏斗,开始的动作比较笨拙,动作也很慢,玩了一会儿逐渐熟练了,动作也越来越快,但他发现总也满不满,疑惑地看了一阵漏斗之后明白是因为漏斗会漏沙,于是就用手指堵住漏斗底部的漏口,终于使漏斗装满了沙子。然后他试图把漏斗里的沙子倒进瓶子里,可是发现从手指移开到对准瓶口,沙子已漏得差不多了。这个外国孩子开始加快手移开的速度,几次之后,他突然意识到,把漏斗直接对准瓶口,沙子会一点不漏地顺利进入瓶子。于是他按照这种方法很快装满了一瓶子的沙子,同时欢快地笑起来并回头看看妈妈,而妈妈则拍手以示鼓励。
再观察一个中国孩子玩沙,他一开始也是忙着拿起漏斗向里面装沙子,也同样是发现了沙子进漏斗后都流出来,所不同的是旁边的母亲一看沙子都漏光了,就手把手地教自己的孩子把漏斗直接对准瓶口,然后再灌沙子。结果孩子没经历任何挫折、也没有体验任何失败就立刻学会了正确的玩法,但也很快就爬出了沙坑不玩沙了,因为这个玩沙的过程一被简化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中国人认为,手把手地教孩子可以使孩子很快学会比较难的动作或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从而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会一种技巧或掌握一种技能。美国人认为,孩子应当自己去思考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而成人手把手地教孩子,使孩子不可能自己领会完成这项任务的方法,也不可能从中有所领悟。中国人认为,技能学得越多、越快,孩子就越聪明;而美国人认为,亲身经历越多、体验越丰富,孩子就越聪明。中国的教育注重的是技能学习,而美国的教育注重的是悟性开发,即给儿童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
中国的教育注重的是技能学习,而国外的教育注重的是悟性开发,即给儿童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自己教育自己。
 
 
幼儿园里的文化启蒙
日本的教育具有大国的风范,从幼儿园起就培养孩子关注世界。譬如,在幼儿园的活动室里挂着巨型世界地图。当孩子们吃中国豆腐时,教师就引导孩子在地图上找中国;吃西班牙海鲜饭时,就鼓励孩子们以最快速度在地图上找西班牙;吃麦当劳时则顺便将美国介绍一番。日本的教师还教孩子唱各国的民谣,学到哪国的民谣,就同时介绍该国的相关知识。令人感慨的是,我们在向孩子灌输书本知识时,人家在教孩子放眼全世界。
美国的职业教育课也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的。譬如,每年到了“万圣节”时,幼儿园教师就把一个大南瓜带到教室里,教孩子们做南瓜饼。老师在教室里插上搅拌机、电烤箱,并把制作南瓜饼的糖、蛋、面粉、水的配方和烘烤时间写在黑板上,由小朋友一起参加切块、调制、烘烤,最后,大家一起分享这一“家政烹调课”的成果。
在法国的一个幼儿园,老师让一组4—5岁的幼儿讨论“豚鼠喜欢吃什么食物”。孩子们围在放着豚鼠的笼子边,七嘴八舌地说出各自的猜想,诸如豚鼠喜欢吃生菜、苹果、面包、胡萝卜等食物,并认为它不喜欢吃糖果、巧克力、奶酪等食物。讨论得差不多了,老师就发给孩子们各种食物,包括生菜、苹果、面包和胡萝卜。然后,老师让孩子们记录实验的结果,即用蜡笔画出豚鼠爱吃的食物。
同样是这所幼儿园,老师让5—6岁的幼儿讨论“豚鼠怎样寻找食物”。当孩子们已经知道豚鼠喜欢吃生菜之后,让他们讨论豚鼠如何寻觅生菜。有的孩子认为是因为豚鼠听到了放生菜的声音,有的孩子认为是因为它看见了生菜。等孩子们把自己的猜想都说完了,老师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做实验。先拿一张绿色的纸并揉成生菜状,然后将假生菜与真生菜同时放进笼子。只见豚鼠闻了一下绿纸并没有吃,而是掉过头去吃真生菜。又反复进行了几遍实验,发现豚鼠均以嗅觉来辨别真假且从不失误。做完实验,老师让孩子们以笔作画,记录实验的结果。
我国的学前教育内容比较狭窄,往往仅集中在识字、算术、美术、音乐这四个领域中,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幼教中不仅缺乏,而且还没有受到应有的注意。
在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方面,中外孩子之间的差距是从幼儿园起就拉开了。
 
 
个性化与社会化
有一项关于“中美儿童道德认识比较”的调查,内含若干涉及道德认知的问题,当我们对中美两国儿童的不同答案进行比较之后,会更清楚地看到不同文化环境、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儿童社会化之差异。譬如:
1、如果你在大街上捡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花皮球,你将怎么办?
美国儿童的回答是多种多样:“我把它装进口袋里”;“我把它送给最好的朋友”;“我把它卖掉”;“我把它交给老师”等等。中国儿童的回答只有两个,即多数人答“交给警察叔叔”,个别人答“交给爸爸妈妈”。
2、如果你在公共汽车上,有一个人不小心把你撞倒了,你怎么办?
美国幼儿的回答有:“哭”;“告诉汽车司机”;“告诉我爸爸来揍他”;“把他打倒在地”等等。中国幼儿的回答大都是“如果他说对不起,我就说没关系”、“不要紧”,只有一个例外的回答是“我说他”。
3、如果你突然把一个小朋友碰倒了怎么办?
美国幼儿的回答包括:“说对不起”;“跑开”;“去告诉老师”等等。中国幼儿的回答则一律是“扶起来,说对不起”。
从中美儿童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可发现两个基本现象:
1、美国儿童对同一问题总是有多种不同的回答,而中国儿童对同一问题的回答往往是相同的,这表明美国人在儿童的道德教育方面没作统一要求,即没有向幼儿灌输统一的道德价值标准。
2、从美国儿童的回答中,不难发现他们的道德认识里含有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他们的性格成分中含有较强的攻击性。从中国儿童的回答中,不难发现他们的道德认识里含有一定的“体谅他人”的倾向,性格成分中含有较强的忍让性。
这项调查显示出,中国儿童的社会化程度比美国儿童高,而美国儿童的个性化程度比中国儿童高。
总之,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效益的社会化必然不是一律化,社会化的目的绝不是把所有个体都训练成一个模式。社会化也绝不是个体对社会的消极适应,单纯的消极适应只能保证社会的简单延续,而不能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真正意义的社会化应当包括个体对社会的积极适应与创造。在强调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同时,也必须重视儿童个性化的发展。
西方人比较重视自我意识的个性发展,多鼓励儿童自由且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中国人则比较强调自我意识的社会性发展,多引导儿童逐渐学会在某些场合掩饰和控制自己的真实情感或真实想法。

 
下面是鄙人的心理学博客与各类专业资料博客请朋友批评指正!
维文的心理学博客
https://www.sinovision.net/blog/psychology/
维文的随笔博客
http://blog.huanqiu.com/index.php?uid-296365
海外华人交友QQ群号码71975650  美国姐妹群126356558 欢迎加入!群宗旨礼貌,文明,互相无私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