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纽约心理学咨询 //www.sinovision.net/?3575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原中国2级心理学医师 免费心理辅导: 儿童教育 家庭关系 心理焦虑 人格心理 情绪管理 QQ号码445902883 维文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地震后的心理辅导

已有 1416 次阅读2011-3-23 18:51 |个人分类:心理调节|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地震后,灾民当然首先需要的是物质上的援助,物质上的援助本身就可以产生极大的积极的心理效应。但他们不仅需要物质的援助,也需要直接的心理的援助。震后的心理辅导就是一种直接的心理援助。适当的心理援助应该可以帮助其减轻压力,尽快地进入灾后重建。我没有专门研究,更没有直接做过灾后的心理辅导,但我在工作坊上曾经数次处理过创伤后的个案。查一些资料,加上我掌握的知识,我理解:这个时候的心理辅导,关键还是与灾民通心。而与他们通心,首先是理解他们的情绪。

地震后灾民的情绪应该至少有:

1、   恐惧;

2、   哀伤;

3、   焦虑;

………………

 
    中国,日本经过大地震,儿童经过强烈地震或灾难之后,心灵上会留下恐惧,大人也不例外。正因如此,大人会在不经意中,表现出不安、沮丧和不当情绪,而强增孩子的创伤和惧怕。
    学校一恢复上课,就要对孩子作心理辅导。当然,防震防灾的教育,灾后的安全与卫生,乃至赈灾救助的工作都需要作适当的教学,但心理辅导的工作则应把握时机,刻不容缓。


震后惧怕是什么
    教师作这项辅导工作,必须对强震或意外灾害的恐惧有所了解。恐惧有两个来源,其一是灾害来袭时的强烈震撼与冲击,它直接威胁安全,伤及生命,身心同时受到创痛;致命的重创,恐惧的声音,就像要把人吞蚀一样。其二是周边的人在受灾时的恐惧,尖叫和呼喊,特别是平时被认为能保护全家安全的父母或家人,顿时变得惊恐、哀号和脆弱,给孩子的惧怕更甚,其安全感因而受到破坏。
    人类遇到大灾难,无论大人或小孩,都会在这两个因素下,产生强烈的惧怕和惊恐,这是生命的自然现象,也是人承受的压力极限的表露。所以教师在作辅导时要认识:

1.把恐惧视为身心自然的反应,要设法纾解而不是压抑。
2.在辅导时,要避免把自己的害怕和不安的想象,传输给孩子,而加深其惧怕的心理。
3.引导孩子表达恐惧和不安,对他同理的支持,进而引导孩子认清过度不安的不合理,让惧怕得到缓解。
4.教孩子面对现实,越能了解真实,越不容易受制于非理性的惧怕。
5.关怀孩子,愿意聆听他们的忧虑、不安和困扰,并设法解释、厘清和安慰。
6.正确的行动会带来积极的想法,同时也引发好的情绪反应,把握这一点,辅导就会成功。
    遵守这些原则之后,教师要能与孩子同理,站在孩子的立场聆听他的话,看他的遭遇和心情。支持他,爱护他,孩子就能从创伤的心结中走出来。现在,以下提供几个简单易行的班级辅导方式,供教师参考使用。

 
澄清恐惧情结
    第一种方式是澄清地震的恐惧。我们所面对的大灾难,如果一味想逃避或隐讳不说,就不能浮出意识表层,把它看清楚,那会使孩子更害怕。佛教有一则寓言故事说,有一只兔子在睡梦中,被树上掉落的果子惊醒,大喊着「灾难来了!大灾难来了!世界末日到了!」森林的动物,一片惊恐声中都在奔跑,不断地传开来,结果所有的动物都在惊恐逃难。这时,一位觉者来到森林,逐一追问他们从那里听来「世界末日到了!」终于追问到兔子。觉者问:
「你怎么知道大灾难,世界末日到了?」
「我在睡觉时,听到砰的一声,令我惊吓非常,我以为世界末日到了。」
「你能带我去看看吗?」于是兔子带领觉者去看个究竟。结果却发现原来是树上掉落一个果子。于是,平伏了一场恐惧的逃难。
    强烈的惧怕总是挟杂着消极和不安的臆测。如果老师能在大地震之后,带领儿童厘清惧怕,认清现实,就能使理性发挥功能,而不会陷入无谓的焦虑,或情绪违常的后遗症。于是,教师可以来一次《班级情绪纾解交谈》活动。它的过程是:

1.教师引言(五分钟):教师用平静的口语,简单介绍这次大地震的状况,造成的损害和伤亡。并举一个温馨、机智、救人的故事当对比。
2.引发儿童说出心中的惧怕(三十分钟):例如「小朋友!你在大地震时看到、听到、感受到什么?最害怕的是什么?」老师可以简短说一下自己张惶失措、害怕的情形和余悸,引导孩子一起说出来害怕什么?并请注意:

1.把孩子惧怕的原因或想法,逐项写在黑板上。
2.逐项检讨它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现实;把不符合的打×,把符合的打○。
3.老师要引导孩子认清惧怕是由于消极的想法,而非现实,因为现实是可以努力改善的。
4.对于合理惧怕事项,应讨论如何克服它,如何预防它。
4.整理班级交谈结论(十分钟):

1.由老师作结论,区隔值得害怕和不值得害怕的事。
2.值得害怕的事要如何预防,才不会发生危险。
3.带领孩子作一行动方案-如何做好预防措施,或帮助家人重建家园的要点。(以上时间安排可视需要调整)

    情绪纾解交谈活动的主要目的在引导孩子缓解惧怕的心结,它的要领是从发觉到宣泄;从讨论惧怕事件中认清那些值得担心,那些不是;并启发解决问题的思考,采取预防和安全措施,从而把惧怕转移到理性的积极行动上。
    类似的过程,也可用在讨论「如何赈灾」、「如何帮助受灾家庭的儿童」。从引发酝酿气氛,到热心的讨论,找出方法和实践行动,能激发儿童的爱心和生命的活力,让心理得到健康和良好的自我功能。
    孩子从宣泄到认知,由认知到正确的行动,是他们在多挫折的现实环境中,最好心智成长的教育。

 
嘲笑自己的惧怕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一起来嘲笑自己的惧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受到强烈惧怕压力时,可以透过嘲笑自己的害怕来解开心结,例如「啊!我怕得两脚发软,笑了起来,连胆子也被震碎了!」然后哈哈大笑,「当时我怕得魂不守舍,差点把尿都急出来了!」然后哈哈大笑。班级老师可应用自嘲表露,带领儿童自嘲情绪等!比比看谁自嘲得最有趣。大家轮流对自己担忧的事自嘲,有助于孩子澄清惧怕。举办前,教师要先说明:「每一个人都会惧怕,怕是自然的事,正因为有怕,我们才会预防危险,会去思考解决问题。我们把心中的怕说出来,对于不合理的部分,由本人加以嘲笑,可以带来更理性的态度和心理健康。不过,我们绝不嘲笑别人的惧怕。」最后,教师作个结论,说明自嘲是无伤大雅的事,而且有助于情绪纾解和压力的清除。但要特别强调:

1.不可互相嘲笑,只可以自我嘲笑。
2.维持不伤害自尊的气氛,让自己不合理的惧怕情绪宣泄。
3.教师可以带领先作惧怕的自我嘲笑,引发每一位同学参与。
4.教师结论时,要说明惧怕的非合理性和自我嘲笑的价值。
生命的关怀
    其三是《生命的关怀》,当班上有同学或同学的父母罹难时,老师应将父母罹难的儿童列入个案辅导,并应设计一些团体活动,引导孩子产生水平思考,转移其哀思和伤痛。哀思和伤痛一旦陷入垂直思考,就会不断联想,作白日梦,孩子会更加孤立,受到消极情绪的困扰。如果能转移思考的事件,做点别的事,参与团康、游戏等活动,则能转移原来困扰的思考线路,朝向具有积极意义的思路,这就称做水平思考。
行动(activating)会产生想法或信念(belief),想法引发出情绪的结果(consequence),心理学上称它为ABC理论,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适当的活动,带领班级活动,帮助孩子转移哀伤,这些活动例如:

1.把教学活动设计为团体活动,如表演、讨论、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等。(对于灾区转来的学生,更需采取合作学习,协助其适应环境和学习活动)
2.找时间作团康活动,例如歌唱、游戏、运动等。
3.在生命关怀的活动中,每个人讲一段祷词;祈求上苍的保佑(可依家庭不同信仰祷告),并祝福罹难者在精神世界安乐。
4.写一封信给在天之灵的罹难者,请他放心,对于父母罹难的儿童,全班同学都会跟他作朋友、帮助他、跟他一起玩,请他放心,并朗诵出来。

    在教室里祷告、祈福、写信给罹难者,目的不是传教,而是要每一个孩子,依其宗教信仰,或想象的精神世界,让他们表露情感,透过写信和口头的祷词,让孩子们纾解情绪。念祷词和写给亡者的信,教师要举例引导儿童的重点是:

1.诚心的祝福罹难者,并说出自己会珍重自爱,创造光明的人生。
2.怀念往事的美好,并说出往事已成过去,自己会更努力向上,做个好孩子。
3.陈述感恩的心情和珍惜生命,并表达同学们会互相友爱、支持和合作;发挥慈悲和爱。

    引导学生作《生命的关怀》不免触及宗教,但教师要严守宗教中立,不涉入宗教仪式,而只做情绪和情感的宣泄,并超然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努力做一个有爱有智慧的人。
班级进行祷词和宗教朗诵的活动,只能在孩子来上课的一周内实施,时间过去就失去价值,教师要特别把握其时效性。

 
个别辅导:
    其四是《个别辅导》,当教师发现班上同学,有父母或至亲罹难者,要对孩子做个别辅导,建立彼此的依赖,了解他的心情和遭遇,给予必须的协助和安慰。
所谓个案必有其个别性和隐私性,除了辅导室指定的教师或级任老师之外,其他老师要表示关心或协助,应尽可能与负责个案的老师洽商,避免太多老师都找他个别谈话,否则会造成儿童的压力和困扰。
个案辅导一定要建立师生的信赖关系,教师必须真心关爱孩子。教师与孩子情意沟通中,语词只占百分之七,语调和语气占百分之三十八,表情和态度占百分之五十五。教师只有在真心关怀孩子,了解他的创伤和困难,坚定协助意愿时才能传递爱的力量。因此教师要注意:

1.自己要学习热爱生命和生活。
2.懂得处理自己和积极性情绪,保持平稳开朗的心情。
3.实现自己做为一位教师的责任感和教育目标。
    教师有了这个基本的期许和条件,就能建立与学生的良好关系,传递生命力和温暖,滋润大地震过后受灾的孩子,教师与孩子谈话时要注意:

1.适时自然的情境,给孩子信心和安全感。
2.聆听、接纳、同情、支持、了解孩子的困境。
3.引导孩子找出克服困难的方法,作成行动计划。
4.就辅导的情形作适当的评估,修正以达成辅导目标。
    教师要多听,多开启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空间,例如「震灾之后,你住在阿姨家,你想怎样才能配合他们的生活步调呢?」由学生来思考,老师协助作整理,形成行动方案。
此外,教师要把握社会资源,为受灾的儿童申请救助或补助。对于过度惊吓,有较深的身心创伤者,应协助其就医。教师要与受灾的儿童建立信赖,让他觉得教师是他稳定和安全感来源。

 
防震教育
    其五是妥善安排《防震教育》,地震随时可能来袭,各校都应办理防震的教育和演习。如果大地震受创的孩子,压力未得到纾解,在防震演练时,会造成严重情绪反应。我小时候,学校经常办理防空演习,许多受过二次大战空袭惊吓的孩子,会慌张失措,嚎啕大哭起来,甚至产生歇斯底里的症状。
大地震后,学校作防震演习要尽可能先做情绪纾解。演习时,如有孩子因而惊吓,回过头来,要做情绪纾解与辅导。
    学校不能因为孩子有惊吓的反应而不作防震演习,但要有一套正确的做法。
    防震教育的实施,应属于父母及家庭。父母在地震时惊慌抱着孩子,张惶失措的表情,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惧怕。父母亲和教师,在地震时要控制情绪,这与如何避免防震一样重要。
    我在不同地区抽样访问,发现这次大地震对儿童的心创很大,甚至青少年亦同。在听他们谈话中,发现孩子们都会隐瞒自己的心创和情绪。他们说:「大人比我们紧张,我并不紧张。」我请他们选出「谁是你家最害怕的人?」他们选出来的多是父母亲。他们认为父母亲紧张和惧怕的原因是:

1.张惶失措,大声呼喊他们。
2.妈妈冲过来抱紧我,他吓得发抖。
3.爸爸自己害怕,却像雷声一样骂我们「你还睡!」
4.我很担心妈妈会那么害怕。
    另一方面,和这些孩子的父母交谈,却发现孩子们在大地震中,受到的惊吓非常强烈。归纳他们所说的:

1.念国小一年级的小英吓得呕吐了,紧张得脸发白,(但我跟这群孩子交谈时,小英却表现得泰然自若,说她没有什么害怕。)
2.念国小六年级的小明笑了,他发抖抱紧我!
3.念国中三年级的小美吓得大叫,转过来抱住我,哭了。
4.有些孩子从大地震那夜开始,晚上一直拉着父母,走到那里跟到那里。

    总之,这场大地震,已惊醒我们对防震教育的重新检讨和重视,希望教育部能编辑「防震手册」,而且要包括心理准备和情绪调解的部分。
    从观察中发现,大地震过后对儿童的心理辅导较为重要,于是写了两篇文章,一篇针对父母,一篇针对学校,陈述最简要的辅导方法,这些方法,同样可以适用于国中和高中学生,只要稍作调整即可使用。希望它能给学校教师带来帮助,增进辅导孩子的政策。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5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